第12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朕已經詔令秦瓊軍團,全線反擊,擊潰慕容恪,南下大非川。」

  「陛下,三思啊!」

  近半的宰相和大學士,都在勸說皇帝不要意氣用事。

  一旦戰事不能迅速取勝,那嗣業的軍團將可能全軍覆沒,大秦也可能因此崩潰。

  「不,不會的,西突厥已經被攻到了其軟肋,現在射匱可汗已經接連抽調其入吐谷渾的西突厥軍,現在吐谷渾的西突厥軍還不足三萬,不到開始時的三之一,就是這三萬也是已經毫無鬥志,他們更擔憂我軍攻入其西域老巢,都想著如何撤退返回。」

  「慕容恪的十萬吐谷渾軍,有近半都是烏合,在青海湖附近決戰,他們根本不是秦瓊尉遲恭軍團的對手,戰爭的天平已經向我們傾斜,勝利就在眼前,這個時候說休兵罷戰,那一切就前功盡棄付之東流了。」

  「朕相信嗣業還能堅守,朕也相信尉遲恭和來整他們能夠擊敗慕容恪。」

  戰爭的決勝點已經到來,在這種時候放棄,接受吐蕃的條件,那就是不敗而敗。

  「詔令天下,免除天下今年一年的所有兩稅錢糧,各道百姓若因支援戰爭而導致耽誤的田地,可由朝廷記錄在冊,以後發給補償。若是諸道郡縣有百姓缺糧,各地官府可先開倉放糧再奏報。」

  哪怕拼著打完這一仗,朝廷元氣耗盡,羅成也必須拼出結果來。

  而他相信,勝利已經就在眼前了。

  第1014章 孤注一擲賭國運

  從甘露殿出來,一眾宰輔們都是面色有些凝重。

  可以說,皇帝已經押上了一切,把國運都賭上了。這讓好幾位宰輔們感覺看到了當年隋明帝楊廣的影子。

  當初隋明帝決意東征高句麗,發百萬大軍,數百萬民夫,多少大臣反對啊,可皇帝還是一意孤行。

  結果一次大敗,二次再征。

  二征前線大捷,結果後方叛亂,又使得無功而止。

  正是這一而再的東征高句麗,使得大隋損兵折將無數,更重要的是耗盡了國力和民力,引軍民生怨,士人背離。

  最終連臣服於隋的東突厥也反噬天朝,更是讓大隋雪上加霜,最終把這個強悍的帝國推進了無盡的深淵。

  現的情況,與當初是何其的相似啊。

  皇帝還只是明面上一統了天下,不久前又大肆清洗舊貴族舊士族,牽涉之廣株連之深那是極為驚人的。

  在這種表面看似平靜,但底下暗流涌動的時候,卻偏偏又毫無準備的打起了這場傾國之戰。楊廣還有隋朝三十年積蓄,而大秦卻剛立國不過幾年啊。

  大秦這根弦已經繃的太緊了。

  「皇帝這是在賭,甚至已經紅了眼了。」

  房玄齡與杜如晦走在一起。

  「嗯,現在皇帝賭的關鍵就是秦瓊軍團,尤其是來整和尉遲恭的那兩軍,五萬人能否擊敗慕容恪的十萬吐谷渾軍,將是關鍵的關鍵。」杜如晦沒有過多的跟皇帝說如今國庫如何空虛之類的,他很清楚現在的形勢。

  皇帝寄希望於秦瓊的吐谷渾軍團,尤其是來整和尉遲恭駐於樹墩城和曼頭城的那兩軍人馬,這是打破現在僵局的一個關鍵的關鍵。

  若能一舉擊敗慕容恪吐谷渾軍團,則秦軍就可以殺奔大非川,迫使吐蕃軍決戰或者是撤退,先解了嗣業之圍。

  「西突厥這一路暫時已經化解,但吐谷渾依然還有吐谷渾十萬和吐蕃十萬軍,這仗並不好打。」

  房玄齡捋著鬍鬚,充滿擔憂。

  「縱觀皇帝用兵,向來喜歡行險,也總是能夠得勝,每次都能獲得巨大的回報,也正是這原因,導致皇帝登基後,其政策也是急進用險,如今這關鍵之時,又再次用險。河邊走多了,總怕濕鞋啊。」

  對於宰相們來說,他們執掌朝政,要為整個朝政整個天下負責,因此他們是求穩的,是反對急進冒險賭國運的。

  可皇帝卻偏偏是個喜歡冒險的。

  當年打高句麗,哪一場勝仗,不是冒險贏來的?

  可這樣的國戰,秦國也輸不起啊。

  「劍南的蘇定方一時半會是起不到作用的,要不然還能增加點勝算。」房玄齡道。蘇定方從河南河東等地帶五萬大軍南下,從中原到劍南,這一路上都不知道要走多久。等他們準備妥當兵出劍南,只怕黃花菜都涼了。

  「可惜鐵勒和奚契軍團太遠了,否則調過來,能形成優勢兵力。」杜如晦道。

  房玄齡笑著搖頭。

  當初北線程咬金軍團若不部署過去,那麼西突厥就會打進河西走廊,到時就會更加被動,一個不好,西突厥軍說不定就要打到關中去。

  朝廷在河西部署一支十五萬人的大軍團,又調了鐵勒和奚契十五萬草原騎兵軍團,一起攻入西域,這一招一點問題沒有,甚至很漂亮。

  也確實成功的迫使西突厥從吐谷渾撤兵回援,更是守住了河西。

  但畢竟西域太遙遠,兵馬派出去了,想馬上調回來,又談何容易。再說了,程咬金軍團雖迫使西突厥軍撤離了吐谷渾,但其主力依然是沒有什麼損失的,依然還有二三十萬的兵力,若程咬金他們這時東返吐谷渾,高昌伊吾,以及河西敦煌等地的形勢,又將易勢。

  程咬金和草原藩屬軍團,能夠把西突厥軍先牽制在西域,就已經是極理想狀態了。

  吐谷渾戰場,還真是只能依靠秦瓊的軍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