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朝廷可先安撫吐蕃,和親下嫁,然後先剪除西突厥,再徐徐圖之。」

  皇帝看完,直接把這奏摺甩到了地上。

  「荒唐,府院的宰執們,就是這態度?這究竟是陳叔達和王珪個人的意見,還是政事堂和翰林院都達成一致的態度?」

  內侍們看到皇帝發火,都有些驚慌。

  「天皇請息怒,切勿激動氣壞了身子。」

  「立即召集府院宰執,到甘露殿來議事,立即!」

  第1013章 皇帝賦詩決戰心

  甘露殿中。

  在長安的兩府院宰執們都聞詔趕到。

  皇帝剛換了一襲明黃袞龍袍,手裡的手杖則換成了一把天子玉具劍。

  一眾宰執看到皇帝的臉色很不好看,都不由的咯噔一下。

  「諸位愛卿,朕今日新作了首詩,想請諸位愛卿品評一下,看看如何。」

  宰輔們面面相覷,也不知道皇帝這是又唱的哪出戲。

  「你們且聽朕念來。」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皇帝的詩念完,殿中安靜無比。

  殿中除了平章事·兵部尚書衛文升坐鎮河西武威,其它政事堂平章事和翰林院的殿閣大學士們都在。

  十八個宰相學士,來了十七個,另外太傅、樞密使張須陀,太子少保、御史大夫杜淹,京兆府尹長孫無忌三人也奉旨前來參會。

  殿中二十人,基本上都是聽的懂這首詩的。

  尤其是翰林院的一眾大學士們,哪個不是當今天下赫赫有名的大學士?而政事堂的諸宰相,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那也是文章過人,御史大夫杜淹還是大儒王通的親傳弟子。

  含元殿大學士溫彥博甚至覺得這首詩已經做的非常好了,雖沒有魏晉南北朝以來的那種宮體詩的華麗詞藻,但詩骨挺立,詩意更是鞭辟入裡。

  皇帝的這首詩,直接就抨擊說漢朝的和親政策是最為拙劣的政策,說江山社稷靠的應當是英明的皇帝,而不是依靠婦人。企圖通過美人美色,來化解與胡人的干戈,是一種徒勞的行為,也是自欺欺人之舉。

  漢朝那些主張和親的大臣,早已經成了白骨,他們中沒有一個能夠可為後人稱讚的輔國之臣。

  大家都明白了,原來皇帝急急召大家來,還是因為吐蕃使團入長安求娶公主之事。

  「國威是打出來的,不是靠女人換來的。」皇帝以劍杖地,發出震耳之聲。「朕立國之初,就立下國訓,不和親不和親,可為何才過了幾年,你們就把朕的訓言拋諸腦後當成耳邊風了?」

  殿中沉默。

  良久,還是陳叔達出列。

  「陛下,今年這場大戰,緣起於唐儉出使吐谷渾一個錯誤的舉動,這讓我大秦在一個錯誤的時間,一個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本不該打的錯誤戰爭。如今這場戰爭,已經打了幾個月了,朝廷調集了三四十萬府兵,數十萬郡兵鄉勇,百萬民夫百姓,耗費的錢糧國帑更是數千萬貫之多,而現在離戰爭結束還遙遙無期,嗣業將軍的九萬軍民被困大非嶺三個月了,危在旦夕。」

  「國庫已經空了,府兵們疲憊了,百姓們疲憊了,實已經到了危急之時,若是再不結束戰事,那麼這場大戰,可能就是我大秦之徵遼東也。」

  征遼東三個字一出,一眾宰執們臉色都微微變色。

  陳叔達卻是繼續道,「必須結束這場戰事了,再打下去,我大秦就將崩潰,國無錢糧可供軍,無錢糧可撫恤,百姓苦於役,耽誤農時荒廢田地,危矣。」

  「江南三藩已有不穩跡像,若是三藩叛起,東南也將糜爛,到時國將不國也。」

  沉默。

  羅成長嘆一聲。

  「陳相國所言,也是言之有理,並非完全危言聳聽,但朕依然還是認為,就算要休戰,那也不是送女人,朕也絕不送女人。」

  陳叔達頂牛。

  「陛下難道有不戰而屈人之兵妙策?」

  他有些不太明白,為何皇帝如此執著於不和親,吐蕃也只是要一個台階下而已,他們都明說了,不強求要皇家公主,只要是有公主封號就行。不管皇帝是嫁個宗室女還是大臣女甚至哪怕是個宮女都行。

  他們只要這個女人有著大秦公主的封號,然後送過去和親這事就成了,他們照樣送來五千兩黃金一萬頭氂牛,一樣停戰撤兵,解大非川之圍。

  「吐蕃人只要一個公主和親的名頭,但我大秦又豈能輕授這個名號?豈能輕易開這個口子?」

  「陛下,國事為重啊。」陳叔達苦諫。

  「國事為重沒錯,但朕不會開這個口。朕給吐蕃人的回覆只有一句話,若欲休兵罷戰,那麼就立即主動撤兵解圍,撤出吐谷渾,並且從今以後,都不得再越過邊界,吐谷渾是我大秦之內務,吐蕃無權干涉插手,敢伸手,必砍。」

  「陛下,暫與吐蕃議和休戰,並不損國威天顏,請陛下三思。」這下,連於大學士于志寧也請求道。

  羅成搖頭,「朕答應和親,然後呢,我們就此撤離吐谷渾,然後把吐谷渾拱手讓給吐蕃?甚至以後,西山諸羌夷,眼裡便只有吐蕃而再無我大秦,若讓吐蕃進入吐谷渾,以後我大秦之河西隴右,都將不再安全,甚至西域之地,都將難以爭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