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了父親的誇獎,嘉文很欣喜。

  「嘉文,你說為何朝廷要授那俘虜莫賀咄為可汗呢?」

  「父皇是要讓莫賀咄與射匱伯侄兩個內亂相鬥,咱們大秦就好坐收漁翁之利。」

  「哈哈哈,想不到你也這份悟性,不錯。」

  太子有些害羞的道,「其實這些不是兒臣想到的,是李詹事教兒臣的。」

  「哦,原來是李綱說的,不過你能記住也不錯。」

  李綱在北周時曾擔任齊王宇文憲的參軍,入隋後,又擔任了太子楊勇的太子冼馬。後來李淵立唐,又授他為建成的東宮詹事。

  這是一個很有才華,且十分正直之人,崇尚高風亮節。

  當年他在北周任齊王參軍,周宣帝要殺宇文憲,讓李綱誣陷編造罪名,但李綱誓死不從。

  等宇文憲還是被冤殺後,李綱不懼危險,獨自推車去為宇文憲收屍,而其它的屬官全都躲的遠遠的,只有李綱為宇文憲收屍並安葬。

  他做楊勇的太子冼馬的時候,也經常規勸太子楊勇,可惜不為其所聽。成為李建成的太子詹事,依然是盡職盡責。

  羅成正是因為李綱的這些言行操守,才特意授他為禮部侍郎兼太子詹事,讓他成為嘉文的老師,負責教導太子的言行。

  現在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起碼如今的太子很讓羅成滿意。

  尤其是這段時間,他突然中風,太子表現出來的孝心,還有那份認真都讓人滿意。小小年紀,每天早早起來上朝聽政,雖然基本上聽不懂,但他很努力的去做。

  「李綱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你要尊重他,也要多聽他的教誨,明白嗎?」

  「好的,父皇。」太子看著皇帝,「父皇,你還要多久能夠好起來?」

  「怎麼,嫌上朝煩嗎?」

  「如果替父皇上朝聽政,父皇就能夠早點好起來,兒臣願意每天早起上朝聽政。」

  「哈哈哈,你小子這話說的父親高興。」羅成伸手撫了撫太子的腦袋,「放心吧,父皇的身體恢復的很快,你看現在,父皇的手已經基本上恢復了,可以自己拿東西,甚至都能提筆寫幾個字了。」

  「父皇,為何不讓楚王吳王他們也來長安啊,好久沒有見他們了,十分想念他們呢。」

  當初羅成突然中風昏迷,宰相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秘密接太子來長安。

  他們沒有接其它皇子來,同時還讓洛陽留守官員,嚴密監視諸皇子們的動向,禁止有人帶他們離開洛陽,目的自然是防止有人擁他們作亂。

  但現在局勢漸漸明朗,皇帝每天都會召見幾個臣子。

  外面的一些流言,也就不攻自破。

  「一路這麼遠,就讓他們留在洛陽偷偷懶吧。」

  羅成躺在輪椅上,靜靜的思考著眼下的局勢。

  他生病的這段日子,朝廷最大的危險還不是外敵,而是內患。

  宰相們把存孝、士信、羅藝等宗室盡皆趕到封國就藩,直接免去了他們所有的實職,他清楚宰相們這是擔心有人趁機做亂。

  雖說羅成是很相信這些兄弟的,但宰相們的做法也沒有錯,實封宗室後,本就不應當再讓宗室擔任重要的官職,尤其是掌握兵權。

  歷史上西晉一開始分封宗室,也只是給封地食邑,並不讓宗室離京就藩。到了後來,為壓制異姓功臣以及門閥貴族,於是讓這些宗室出鎮,各個擔任都督,統一至數州。

  等到後來,這些皇帝的叔伯子侄們的權柄極大,於是皇帝又只能大肆分封自己的皇子們,讓他們擁有更大的封國,擔任更重要的官職。

  結果,這根本沒有改變什麼,反而讓宗室皇族掌握了嚴重威脅到皇帝的權力,最終有了八王之亂。

  對於他病重那段時間,宰相們分封出去的諸王,羅成無意更改,不論是他們的封地還是封號。

  對其它諸王他現在都不擔心,分封出去也就分封出去了,唯有嗣業是他現在心裡始終牽掛的。

  嗣業的那九萬人馬,已經困在大非嶺足有兩個多月了。

  三十萬的敵軍,現在依然還四成圍困著。

  如今朝中已經有大臣上奏,請求與吐蕃、西突厥和談,甚至是乾脆放棄掉吐谷渾,以換取戰爭的結束。

  戰爭全面升級,久久不得結束,反而遙遙無期,朝廷現在的軍費開支極其巨大,徵召了太多士兵和民夫,動用了太多的錢糧,這樣打下去,極其危險,江南三藩已經在蠢蠢欲動。

  嗣業必須守住。

  一旦嗣業失守,大非嶺上的九萬軍民將萬劫不復。而一旦嗣業軍團兵敗,朝廷只怕會有更多的人反對繼續打下去。

  第997章 雪山岷江新戰場

  「朕需要有一位大將,能夠領一軍精銳,殺到大非嶺下。朕要讓大非嶺上的嗣業和將士們,知道朝廷依然在關注他們,隨時將支援他們。」

  甘露殿前。

  「但是這支軍隊不會數量很多,因此這一支軍隊此行會很危險。」

  皇帝面前,一眾三衙大將們聽了,無不奮然請令。

  內衙中郎將蘇定方奏請。

  「陛下,臣以為可派一軍自劍南道同昌郡嘉誠出擊,以攻党項之後。」

  「取地圖來!」皇帝道。

  當劍南的地圖取來,皇帝找到了蘇定方所說的同昌郡嘉誠城。

  仔細的看了會,羅成發現這裡便是後世的松潘,在唐朝時,這裡為松州,被稱為川西門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