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王真這樣想?大秦立國才四年,太子還不到十歲。天下都還未一統,江南有三藩,朝中雖剛清洗了舊貴族門閥士族,然依然還有很強的勢力在,更別說,如今西突厥吐谷渾吐蕃三藩來攻,關隴危急,這種時候,幼帝繼位,難免不會導致朝堂不穩,天下不安。」

  「大王你就沒有想過半點其它的什麼?」劉洎盯著羅存孝。

  羅存孝眼皮一翻,一雙眼睛瞪的如牛眼一樣大。

  「劉洎,本王之所以請你出來,那是聽聞你的名聲才幹。可你現在,是要勸本王謀反篡位,要讓本王做個亂臣賊子嗎?」

  說著,存孝的手已經按到了刀柄之上。

  只要劉洎敢再胡說一個字,他就會拔刀出鞘,一刀將此人斬殺於面前。

  劉洎卻只是哈哈一笑。

  「某身為大王幕僚,自然當為大王謀算,若大王欲做一個忠臣賢王,某便為大王提供良言好諫,若大王欲要爭位,某也可以為大王出謀劃策,某是幕僚是謀主,這是某的職責本份所在。」

  存孝冷冷的哼了一聲。

  「那你便只能算是忠犬,而非良臣。」

  「我接受大王之聘請,只是大王的私人幕府,卻並非朝廷官員,食人之祿,當忠人之事,我自然應當為大王考慮,而不是為朝廷考慮。」

  聽到這麼直白的一番話,存孝都不知道該氣還是該笑。

  「好了,廢話不多說,我不知道天下人是如何看待我羅存孝的,但我羅存孝卻不是那種利益蒙眼豬油浸心之人。這江山,雖了是我輔佐陛下打下來的,但君是君臣是臣。哪怕就算陛下真的暴斃而崩,我也不可能出手搶奪我親侄兒的江山,我知道很多人說天家無情,但我羅存孝還沒冷血到那地步,我想回長安,只是想去瞧個究竟,再幫忙。我羅存孝是忠臣,但不能保證所有人都是忠臣,若有人想趁亂謀逆,我羅存孝就要拿長撾第一個刺死他。」

  劉洎搖頭。

  「既然大王也表明心跡,那我也不需要左右猜測了。大王,你既然沒有二心,那麼眼下最好的選擇,最恰當的做法,就是依令而行,明天一早就啟程南下,加緊時間趕路,早日到達麗江封地,如此便算是向朝廷表明忠心,也算是幫了朝廷個大忙,免的他們擔憂猜忌。」

  「不去長安我怎麼能放心?」

  「大王,你要是去長安,只怕所有人都將吃不下睡不好,還是別添亂了。不管長安城到底是什麼情況,相信要不了多久,就會有消息的,哪怕真是秘不發喪,也不可能一直隱秘下去,一待宰相們幫著太子安穩住了朝堂,便會公布情況了。」

  「當然,也許皇帝真的只是小染病恙,然後在靜心休養,也趁機鍛鍊下太子學習政務的能力也未可知呢。」

  劉洎還有句話沒說,那就是,或許皇帝也有可能是在試探諸宗室王和異姓諸侯們的反應和忠心呢?

  「老子什麼都不做,這就是你給老子的建言?」存孝氣呼呼的道。

  一身白袍的劉洎卻微微點頭,「對,什麼也不做,就是做到了最好,靜侯消息吧,但願天子無事,否則,只怕這剛恢復安穩的天下,又將陷入多事之秋了。」

  第989章 單皇后垂簾聽政

  長江之中,一條江船緩緩駛過。

  艙中,江津驛站李驛丞有些不安的站在那裡。

  「麗江王與劉洎真是如此說的?」

  「屬下不敢期瞞,也不敢有半分隱藏。屬下悄悄安排人竊聽,一句沒漏一字未改。」

  李郡丞對面,是一個絡腮卷鬚的漢子。

  「想不到這個劉洎倒是挺有些本事,什麼話都敢說,不過麗江王也是好靈敏,居然憑一道太子教就起了疑心,翻看往日報紙後,就能感覺出皇帝出了事,真是厲害。」

  「都督,麗江王今日一早便啟程南下了,原本說打算在巴城中招募些百姓和工匠,採購商貨等,也都沒有做,急匆匆的就走了。」

  「李成,你表現的很好,不愧是我張仲堅親自訓練出來的學生,這次的事情,我會為你請功,不過此事你也要嚴守口風,不可再泄露給第二人知道。」

  「學生知道規矩。」李成見張仲堅主動提起師生關係,當下也便親熱起來。「老師,若是麗江王不肯奉教南下,那要怎辦呢?」

  虬髯客張仲堅嘆一聲,「若是他不肯奉太子教南下,這事就會比較麻煩。」

  他南下趕來此處,其實是奉有都尉李君羨的密令。

  眼下關鍵之時,太子雖已抵長安攝政,但畢竟才幾歲而已,因此還得依靠宰相們。此時的長安城中,太子羅嘉文攝政監國,而皇后單氏垂簾聽政,國舅單雄信掌握了長安京畿大營。

  羽林軍和侍衛親軍府都是擔負保衛太子和皇帝之責。

  政事堂的諸相,太子皇后國舅羽林軍親軍府翰林院,算是勉強形成了兩股勢力。不過兩邊並不是對抗,皇后藉助兄弟曹國舅以及羽林軍親軍府的力量,制衡政事堂,防止政事堂大權獨攬。

  而政事堂也默認皇后他們的這些舉動,諸相沒有禁止皇后干政,以避嫌疑。

  只要皇帝一天不醒來,長安朝廷里的格局暫時便是這樣。

  但兩邊也是互相有商有量,比如親軍府是效忠太子的,但也會接受政事堂的命令建議,這在以前皇帝在時,是不可能的,以前親軍府絕不會理睬政事堂的命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