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驗過身份,接過公文。

  存孝看過之後,眉頭皺起。

  命令來自長安,卻是政事堂簽發的,要求他加快行程,儘快抵達麗江封地就藩之國,不得在路上遷延耽誤。

  這語氣,讓他疑惑。

  「最近朝堂上有什麼大事發生嗎?」存孝問。

  李驛丞搖頭。

  「驛站應當有最新的報紙吧?把最近一個月的報紙,都拿來給我看。」存孝不客氣的道。

  那驛站似有些為難,但又不敢抗拒,最後只得應下。

  存孝直接隨驛丞去了驛站,他把最近一個月來發行的報紙都看了遍,主要是東方新聞、洛陽日報等,這些大報發行廣,巴城雖是西南邊地了,但每期也都沿著驛站發過來,一期不少。

  仔細的看完後,存孝眉頭皺的更緊了。

  劉洎是存孝在南陽招募的一個幕僚,他原本是蕭銑的吏部侍郎,後見蕭梁偏安一隅還內鬥不止,於是乾脆便掛冠回了南陽老家。存孝路過時,特意過拜訪他,希望能夠為自己幕僚。恰巧劉洎也因為在鄉鬱郁不得志,於是便答應隨他去雲南瞧瞧。

  「大王何事憂慮?」

  「朝廷出事了,確切的說是皇帝出事了。」

  存孝通過翻閱最近一月的諸份報紙,敏感的察覺出了許多東西。

  皇帝居然很久沒有露過面了,以往一般皇帝若是出席什麼重要的儀式活動,又或是講了什麼重要的旨意,報紙上都會刊登,甚至皇帝去哪遊獵、打馬球,都會有報導。可是這段時間皇帝根本沒有半點消息。

  再結合最近皇太子居然從洛陽前往長安,並攝政監國,就更奇怪了。

  對此,報紙上只有一句話,皇帝身有小恙,宮中靜養,讓太子監國攝政,眾宰相輔佐。

  再加上他剛到巴城就接到的那封旨意,然後還有太子到長安攝政監國後發出的一連串的太子教。

  大赦天下,賞賜百官,又是一氣將宗室諸王盡皆分封,並讓他們立即就藩,這一切都透露著許多異常。

  劉洎沉思良久,然後一語驚人,「莫非陛下已經駕崩?你看太子攝政之後的教,極似新皇登基之後的旨意啊。」

  存孝怔住。

  「皇帝駕崩?怎麼可能,皇帝還這般年輕,就算皇帝真萬一駕崩,也必定第一時間詔告天下啊?」

  「大王,有一個詞叫秘不發喪啊!」

  第988章 主少國疑身不免

  嘉陵江邊。

  存孝還處於極度震驚之中。

  「不可能,皇帝如此年輕怎麼可能駕崩?不可能,為何會有秘不發喪?」

  在他看來,這事情透著古怪,但不可能是皇帝駕崩。就算皇帝真駕崩,為何要秘不發喪,更為何要下令讓他馬上就藩之地,難道不應當是馬上召他入京嗎?

  其餘的諸王,也一併被太子教分封就藩。

  劉洎卻越想越有這種可能,種種線索,都把他引往那個方向想。

  「大王,某是說萬一,若萬一陛下此時真的駕崩了,你說朝廷應當怎麼做才最穩妥?」

  存孝心亂發麻。

  「大王不如聽我替你分析分析,如果萬一,皇帝真在此時突然暴斃而亡,我是說萬一,這不是沒可能的,皇帝雖春秋鼎盛,身強體壯,可早年也曾衝鋒隱陣,身上舊傷無數,誰也不知道是不是留下了什麼隱疾。多少英雄帝王,早早暴斃駕崩啊。」

  「若萬一陛下真的突然暴斃,又是在長安城,那麼若我是隨駕的政事堂宰相,則當務之急是什麼?當然是先要穩住局勢,太子還遠在洛陽,偏偏河隴還在發生大戰,這種時候,要穩定軍心、穩定朝堂、穩定天下,當然最好是先秘不發喪,趕緊派人接太子回長安城。」

  「然後先詔令太子攝政監國,然後呢?自然是把能威脅到年幼太子的諸位宗室封王,盡皆分封就藩,免得禍起蕭牆之內。待到內外掌控之後,再行宣布皇帝駕崩之消息,然後太子靈前即位,便一切妥當了。」

  按劉洎這樣的倒推,存孝覺得還真的很像。

  「難道?不可能,不可能,絕不可能。」

  存孝緊捏著兩個拳頭,他無法想像不僅前才分別的五弟,居然會已經暴斃了。

  「我要去長安。」

  羅存孝突然道。

  劉洎急勸,「大王,萬萬不可。若是沒有那道政事堂命令,大王都沒有理由去長安。現在有了這道命令下來,大王還要回長安,那就更不行了。你若是回長安,只怕性命不保。」

  如果真如他猜測的一樣,皇帝暴斃了,那這道詔令下來,就是對他有了猜忌防備之心。此時存孝還趕回去,這不是授人以柄,自尋死路嗎?

  朝廷會怎麼想?肯定會以為他是來爭皇位的。

  存孝怒道,「老子不想這麼稀里糊塗的去雲南,我要去長安城瞧瞧究竟發生了什麼。」

  「大王,冷靜。你要考慮清楚,如果皇帝真已經駕崩,你打算怎麼辦呢?」

  「什麼怎麼辦,當然是為皇帝哀悼。」

  「然後呢?」

  「什麼然後?」

  「大王難道就對皇位沒有半點想法?」劉洎問。

  存孝猶豫了一剎那。

  「就算萬一皇帝真的駕崩了,那皇帝也還有太子,太子雖年幼,卻是皇帝嫡子,早就立為儲君,他自當繼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