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一方面,是朝廷規定,嚴禁溺嬰棄嬰等行為,生育了必須得養,若是溺嬰為重罪。

  而對於無力撫養的,官府要給以救濟幫扶。對於孤兒棄嬰,由朝廷的孤兒院收養。

  皇帝給存孝六百里封地不心疼,畢竟那裡現在都還不是朝廷的地方,若存孝能夠控制那裡,建立穩固的統治於朝廷百害無一弊。這六百里封地,以後也會推恩分封給存孝的子孫們,會變成越來越多的小封地,難以對朝廷形成什麼威脅,相反,作為宗室的封地,反而還天然能夠屏藩皇室。

  三千戶封戶,得一兩萬人口,羅成捨不得給,只能給個封額,由存孝自己去想辦法了。

  「小六封哪呢?」老四問。

  羅成搖了搖頭。

  到現在為止,朝廷也才正式實封了兩位宗室王,其它的宗室和異姓功臣都還沒封呢。

  這個,需要慢慢來。

  反正,承諾的不會變,到時按封侯們的爵位,劃封相應的封地,然後再按地名改個封號而已。

  「小六,你想去哪?」羅成笑問。

  小六倒是很淡然,「不知道,皇兄分封在哪我就去哪。」

  「哈哈哈,這話超脫,那你喜歡南方還是北方。」

  「還是習慣北方多點吧。」士信道,畢竟打小長在山東,然後這十年來,基本上都是在關外打仗,早適應了北方的天氣了。

  「好,回頭我給你在關外靺鞨人那邊給你找塊好地,劃封給你。」羅成笑著應下。

  士信對於封在哪裡,確實不太在意。

  他倒是比較關心嗣業。

  「三哥在青海那邊打仗,還好吧?聽說西突厥和吐蕃都出兵了?要不要派兵增援,我願意前往。」

  西突厥的出兵,確實出乎了朝廷的意料。

  本來,現在朝廷是不願意與西突厥有什麼衝突的,雖然在羅成的未來規劃里,待平定中原之後,肯定是要進軍西域,打通這條絲綢之路的。

  但是現在嘛,還是得休養生息為主。

  可偏偏吐谷渾不肯臣服,唐儉又是個立功心切之人,於是有了一出大秦班定遠的戲碼,可不管怎麼樣,事情出了,朝廷只能善後。

  不可能任由吐谷渾反了去。

  羅成只給嗣業兩萬餘人馬,也是想把戰爭限定在一個小範圍內,打一場有限的區域戰爭。可誰能料到,西突厥來了,吐蕃也來了。

  現在朝廷里只盯著西突厥,還沒人把吐蕃當回事,但羅成卻很重視首次向中原出兵挑釁的吐蕃。

  他很清楚,隨著西突厥和吐蕃的出兵,這場戰爭升級了。

  第961章 胡烽不斷接長安

  樞密院。

  老帥張須陀白髮蒼蒼,這幾年這位老帥坐鎮中樞,總掌兵符,不再外出征戰統兵,可衰老的卻反而十分快。

  幾年時間,滿頭鬚髮皆白。

  早些年河南剿匪平亂,就如救火隊員一樣,這邊剛撲滅那邊又起,四處奔波撲救,幾乎是無月不戰,剿滅的賊匪數百上千股,可身上也留下了無數的舊傷。

  刀傷箭傷槍傷,人一停下來,這些傷似乎就完全壓不住了。

  咳嗽幾聲,勉強壓制住。

  張須陀抬起頭來,「必須給嗣業將軍增兵了。」

  樞密院的軍事會議上,不但有副樞密使,還有五院的樞密知院盡皆出席。另外,在京的北衙十二軍上將軍、南衙十二衛大將軍、內衙十六府中郎將,今天,也都列席會議。

  作為主掌軍令的中樞機構,樞密使權責極大。

  「嗣業將軍不是剛剛打了一場大勝仗,斬首千餘,俘虜近兩萬?」一名大將軍問。

  大秦雖兵分三衙,但實際上也還是幾乎與周隋一樣是軍將分離制度。

  平時統兵的都是中低級軍官,高級軍官幾乎都是在京城,只有接到兵符調令,才奉旨出京統兵打仗。

  略有些不同的是,如今大秦在各道設立了都督指揮使司,每道駐派了兩位左右都督指揮使,一旦地方有戰事軍情,朝廷頒下旨意,發給兵符調令,他們就能最快統領兵馬。

  不過朝廷也規矩,各道都督指揮使,不得兼任三衙的職務。

  因此這三衙的這票大將軍、上將軍、中郎將們,平日裡也就是在各自衙門裡喝喝茶,然後輪流到羽林宮給羽林軍講講課,閒的很。

  但非戰爭之時,高級大將留在朝中,這也是最穩妥的做法。

  就算是派駐各道的都督指揮使們,平時也是沒有兵權的。

  「其實,嗣業那一戰擊敗的只是吐谷渾天柱王的五千前鋒而已,破了一個營寨,然後俘虜了一萬多運輜重的牧民罷了。並未傷及敵軍根本,何況,現在我們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吐谷渾的叛軍了。」

  張須陀讓人取來一副沙盤,這是樞密院下五院之一的軍情院收集山川地理信息,然後製作出來的吐谷渾沙盤。

  一眾大將們,整天閒的沒事幹,一看到沙盤,個個就來了精神。

  「嗣業擊破大川嶺上的五千天柱軍後,留下程名振率三萬人守大非嶺,負責接納從隴右河西、青海各地轉運來的糧草輜重,並負責給分兵進擊天柱王所在烏海城的兵馬輜重。」

  面對著沙盤,講解起來可說清楚多了。

  諸將們都是沙場大將,對於地形這塊很懂,他們看著沙盤,馬上就知道行軍路線怎麼走最合適,哪裡可以駐軍防守,哪裡可以囤糧轉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