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個姑娘不再說話,其實他們又能如何呢,雖說出身公卿貴族名門,但說到底也只是個女子,她們並不能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

  就算三姐身為貴妃,可不一也一樣還是護佑不了李家嗎?

  看到她們的樣子,李世民長長嘆了一聲。

  李世民轉身走了,雖然身後傳來姐妹們的哭聲,但他還是硬著頭皮邁開腳步向前,一躍上了船。

  他沒有回頭,因為回頭只怕會忍不住也落淚。

  別了,洛陽。

  別了,中原。

  也許,此次安南再無回中原之日。

  又也許,羅成如今剛愎自用,志驕意滿,種種倒行逆施,要不了他也會被眾叛親離,那個時候,或許他又能再回來了。

  只是,父親卻再也不會復活了,兄弟們也不會起死回生。

  「世民,路上保重身體!」

  李秀寧在後面高聲喊道。

  李世民肩膀抖動了幾下,最後還是沒扭轉身去,只是抬起手臂,對著身後揮了揮。

  六娘看著那船漸行漸遠,終至模糊。

  她轉過身,對著三娘行了一禮。

  「姐姐,過幾天我們也要離開洛陽城了,也許到時匆匆,沒有時間入宮辭行,今日便先在這裡告別了。」

  「離開洛陽?去哪?」

  李六娘告訴姐姐,晉王妃崔氏已經告訴她們姐妹倆,說晉王即將賜實封地,然後前往之藩就國,到時她們便也會跟著一起前往。

  「就藩之地?封在哪裡?」李秀寧問。

  第943章 西部大開發

  大秦開元四年的春天。

  皇帝在地圖上劃了幾條線,於是整個天下便圍繞著這幾條線開始忙碌起來。

  第一條線,重新疏通南北大運河,朝廷設立了四位運河轉運使,分別負責運河的河北段、河南段、淮南段以及江南段,四位轉運使都有自己的轉運使衙門,他們負責運河的疏通、河關的稅收、堤壩的維護,還有漕運的安全。

  皇帝劃的第二條線,是自關中長安北,重建秦直道。當年秦始皇下令從雲陽修建一條直抵河套五原郡的道路,長達七百多公里。

  這條道路到此時依然還在使用,只是不少地方年久失修。

  皇帝之所以第二條線劃在這秦直道上,關鍵還在於大秦如今收復了河套之地。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是一個塞上糧倉,要想守好北疆,這個糧倉對於大秦無比重要。

  可河套雖富,卻也有一個很致命的問題,那就是與關中之間,隔著一塊巨大的沙漠戈壁,這塊沙漠太大,穿行困難。

  而如果不直接自北中向北穿越橫山和北邊沙漠,只能向西沿黃河東岸北上,或往東沿黃河西岸北上,但這兩條路線都有一個問題,一就是要繞更遠的路,二來就是沿黃河而行,尤其是東面的這條路線,會面臨著東西走向的無數條河流溝谷,而以當時的這個能力,是很難不斷的跨越這些河流修一條直道的。

  如果要不斷的繞過這些河流,那麼道路將無限延長。

  正是因為這種種原因,最後秦皇始下令修一條直道,直通北上抵達五原。

  要翻越橫山山脈,要穿過茫茫大漠,尤其是這樣的直接向北,也一樣要面臨著越過許多山谷和河流的問題,當時的秦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那就是把這條路修在了子午嶺的分水嶺上。

  沿著山脊修路,能並行十輛馬車。

  子午嶺不低,但也並不算極高,這是一個可以修路行走的高度,同時關中的氣候加上地形,使得山嶺上修路相對簡單一些。

  最關鍵的一點是,如此修路,就完美的繞過了子午嶺山脊兩側的那些山谷河谷,不用再填山架河,直接在山脊上穿行。

  一直抵達了朔方定邊縣南側,再向北進入了鄂爾多斯高原,從此一直向北在昭君墳渡過黃河,抵達後世包頭一帶。

  這條路線,大大縮減了從關中到五原的距離,尤其是關內雲陽到朔方定邊這一路,皆是連綿山脈,溝谷無數,可以說這條路線,簡直就是一項奇蹟。

  平均寬達十丈的一千五百里直道,既避過了山谷河流,同時因是修在分水嶺山脊上,使得他又並不遠離水源,這對於兵馬行軍和物資運輸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

  而後世直到近年,才修建出了一條沿著晉陝黃河大峽谷的黃河公路,可知秦直道有多了不得。

  只是秦以後,對於河套的掌握並不牢固,因此使得這條直道也並沒有達到秦始皇最初設計的目的。

  這條道路設計,就是一條進攻之路,是聯繫關中與河套的。

  但是秦以後,為防北邊胡人沿這條路直接南下,朝廷對這條直道卻是採取保守防禦策略。他們聯繫河套,更多的還是利用代北的雲中郡,以太原雁門雲中為依撐,來控制河套。或者,很多時候,都是以雲中來牽制防禦河套的胡人。

  修復秦直道的同時,皇帝還劃了一條線,從靈武打通一條水路,直抵榆林郡,把整個幾字形的河套地區,這一段河流相對平緩的黃河河套段,打造一條水上運輸線。

  黃河很多地段都無法航運,但河套一帶千餘里的河面上,卻是適合航行的,完全可以船運。

  因此修復秦直道,從關中經一千五百里直道直抵九原城的陸上通道打通同時,皇帝也把靈武到榆林的黃河航運打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