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世民冷眼瞧著皇帝,「你就不怕我去了武川後造反?或者直接叛投突厥或鐵勒人?」

  從雲中向北出塞之路,東邊一道自晉陽經雲中、懷荒至大漠。西邊一道自雲中經沃野、燕山至大漠。

  中間一道則有武川,在陰山道上。

  古人都稱陰山以北皆戈壁大漠,戈壁東西數千里,南北亦千里,無水草,不可駐牧。

  得陰山,乘高而望,蹤跡皆見,故此六鎮為要地。

  北魏認為,朔州是白道的要衝,此處不全,則並肆危殆,武川成為朔州北面的屏障,沃野處於河套平原,是北魏重要的牧場,因此六鎮對北魏極為重要。

  如今大秦雖北破突厥,把陰山以南之地皆收歸直轄,但羅成依然認為,必須把防線推到陰山以北,因此與宰相們商議許久後,決定不修長城,而是在陰山北到燕山北這一北境線上,設立七個郡。

  然後修建城池堡壘,建立朝廷的牧場,屯田放牧並舉,駐軍移民,守疆拓土。

  直接把邊疆城堡修在大漠之南,使漠北的草原諸部越過漫漫黃沙的大漠後,無立足之點,無法威脅到北疆。

  雲中、河套這些能夠適應農耕的地區,將成為不受侵襲的穩定農業區。

  為了顯示重示,所以羅成破格將新設立的這幾地立為郡。

  李世民的祖上,就曾經是武川鎮的軍人,後來他曾祖李虎才能成為關隴集團的一員,成為西魏八柱國。如今皇帝羅成,卻又讓他去新設的武川郡任司馬。

  羅成笑笑。

  「我既然敢讓你去,就不擔心這些。當然,若是你真的想不開,做了這些蠢事,那對我來說也不會有什麼麻煩,麻煩的只是你。」

  歸命侯王世充和違命侯竇建德座位相鄰,不過兩人從頭到尾只是喝著酒看著戲,卻沒有插一腳的意思。

  本來是崇禮侯的竇建德就因沒及時歸附,最終兵敗投降後封了個違命侯,好在最後一心抵抗秦軍的是曹寶,所以歸降後倒還能留個富貴。

  竇建德對於什麼帶方郡司馬、西平郡郡尉、武川郡司馬這些毫不在意,他很清楚,雖然他降了秦,但他與李密、王世充他們一樣,這輩子都難得到秦皇羅成真正的信任,更不可能授他們什麼實職要職。

  能在長安領一閒職,安安穩穩的過完下半生,就不錯了。

  王世充見李世民這般頂撞皇帝都能無事,不由的一聲長嘆,「李淵也真是想不通,若是歸秦,怎也不失一個順命侯之爵啊。」

  竇建德卻沒理會他,只是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酒。

  酒入喉,滿是苦澀。

  第922章 分封·天之南、海之角

  延英殿的酒宴出了場鬧劇,不過也只是個小插曲,皇帝發了通火,貶了幾個鬧事者,酒宴繼續。

  酒宴上,皇帝也宣布了實封的旨意,政事堂負責此事,即將拿出一份實封名單出來。

  「諸位功臣將士們的爵位可能有所調整,但都是論功行賞,且開國實封爵都將為實封,有封地有封戶邑民。」

  聽到皇帝親自確認這個消息,眾臣們的心情無不喜悅。

  魏王存孝哈哈大笑,忍不住問皇帝,「實封之後,封臣諸侯是否就要離京就藩之國,然後不得離藩?」

  這也是許多大臣們關心的問題。

  他們都知道實封是要分到邊疆去的,若是分封后就不能離藩,那就要去當野蠻人了。

  「分封賜邑,那是賞賜功勳,諸侯們一樣可以擔任朝廷官職。」

  不但是異姓功臣,就是宗室皇族,分封后也一樣可以擔任朝廷官職,前提是有才有功。若是不任職時,則確實需要返回封地藩國,特別是他們的家眷是必須留在藩國的。

  當然,朝廷也會考慮這些封臣子弟們的教育等問題,因此適齡者送入崇文館、國子監等學校讀書,長大還可以優選入親勛翊衛府當宮廷侍衛。

  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質子,更能有效的加強中原與諸侯們的關係。

  「這樣好,這樣好。」存孝哈哈大笑,管他封到哪去,不妨礙他繼續在中原當官,就很不錯,兩不耽誤,在邊疆有了塊可以世襲的封地,中原這邊也沒妨礙。

  眾臣們也都放下心來。

  其實關於這點,之前宰相們也是多有爭議。如蕭瑀和陳叔達就認為,皇族宗室子弟分封,待年滿十八歲後就藩之國,此後每兩到三年入京朝見一次,然後其餘時間就不得離開封地。甚至杜淹更提出,宗室子弟就藩之後,就不得再離藩,更不得入京,以免以後發生麻煩。

  相反,侯莫陳乂則提出,宗室子弟應當養在京師,雖分封,但永不就藩,封地只派國官管理,得租賦收入,以免藩王在地方作亂。

  這兩種想法,其實在後世比較有名的就是明清的做法,明朝便是不許藩王入京,分封地方,圈養在地方的王府中,甚至輕易都不得出王府所在地。而清朝卻又恰巧相反,清朝則是不許藩王出京。

  唐朝時,一開始也是分封宗室就藩之國的,但後來有齊王佑等的謀反叛亂,所有後來乾脆也就不讓他們就藩,尤其是玄宗繼位後,乾脆建立了十王院百孫院這樣專門圈養皇族的地方,派專人看管,極為嚴格。

  各朝有各朝的作法,各有利弊。

  羅成始終認為,宗室應當成為助力,為國家和皇朝的屏藩,而不是一直防敵人一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