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箭取完,那軍醫也癱倒在地了。

  李道宗顧不得身上的血,繼續上前指揮。

  可是放眼四顧,守軍已經很稀落。

  「大王,顧安跑了。」

  顧安是李道宗任命的兩個軍將之一,是平涼大族顧氏的嫡子,以前曾任過隋朝的鷹揚校尉。

  想不到此人平時胸脯拍的響,話說的響亮,關鍵時候居然拉稀逃跑。

  顧安一跑,他招募的那些團偏將也跑了,下面的士兵也跟著一鬨而散。

  這幾乎是雪上加霜。

  「趕緊把那邊的防禦補上!」李道宗怒吼。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顧安的人一撤,那段關城空虛,下面的秦軍先登勇士立即攀著梯子躍了上城頭。

  等李道宗親自提劍趕到時,已經有上百秦軍勇士登上了城頭,一面赤紅的秦字戰旗也插上了城頭。

  那些躍上關城的秦軍,他們身著鐵甲,一手盾一手刀,三三五五的集結一起,猶如一塊塊的魚鱗一樣,死死的守著身後的雲梯。

  更多的秦軍還在源源不斷的登上城頭。

  李道宗雖拼命衝殺過來,但依然無法將他們趕下城頭。

  一支弩隊也登上城頭,他們躍上城頭,迅速集結,然後一排排的弩釘掃射過去,前面便清出一大塊空地。

  李道宗高舉著劍,結果一排弩過來。

  「大王小心!」

  數名親兵撲上前為他擋箭,更多的箭射來,李道宗依然被射倒在地。

  「射殺李道宗了!」

  秦軍弩手們興奮高呼。

  這一聲呼叫,讓後面的秦軍齊齊歡呼。

  而遠處的唐軍聽到這聲音,幾乎是雪崩一邊的潰散。

  將無戰心,兵無士氣。

  顧安的臨陣逃跑,還僅只是讓一段關城危及,但李道宗的倒下,卻讓剩下的守軍們再也無力堅持了。

  如雪崩一般,兵敗如山倒。

  兩萬餘唐軍守衛的關中西北門戶蕭關,連一天都沒有守住,便被羅嗣業攻破!

  顧安親自打開了蕭關北門,引無數秦軍潮水般的湧入!

  第909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征程飲馬渭河邊

  「段將軍率部攻破蕭關,當記首功一件。」

  蕭關城中,戰火還未熄滅,嗣業大力表彰段志玄,並讓段志玄親自將最先登城的那位秦軍記錄來先登之功,又以本戰最勇猛的二十人錄為跳蕩之功,再錄五十人為先鋒之功。

  「本王這就向皇帝陛下奏捷請功,先登者請封開國侯,跳蕩者請加封三級,先鋒者請加官兩級。」

  對於率部奪門投降的唐將顧安,羅嗣業也表示要向皇帝請封他為開國伯。

  然而對於其它唐兵唐將,嗣業就很不客氣了。

  他下令打開關城中的府庫,盡奪錢糧絹布賞賜給將士,並盡奪關中之糧以充軍用。

  他根本沒有打算在蕭關多做停留,直接下令侯君集率河西軍集群為前軍,向安定郡(唐涇州)前進。

  突破了蕭關這座門戶後,前方順著涇河河谷,明顯道路更加寬暢,行軍也更方便。

  這條路線,也是歷來關外進攻關中的路線,上次薛舉父子攻唐,也是這條路線。只是上次他們在邠州長武被阻,最後兵敗亡國。

  可這一次,前方可沒有了唐軍大將,更沒有了重兵攔截。

  侯君集統兵為前鋒,輕騎一路前進,如入無人之境,根本沒有人敢攔截。侯君集對於沿途的李唐州縣城池,也懶得理踩,長驅而入。

  那些州縣也來不及高興,因為後面就是侯君集的大隊人馬。這些不比輕騎,以步兵為主,任務則是把沿途的州縣占據。

  面對著浩浩蕩蕩的河西軍集,平涼郡城平高不戰而降,此後百泉、平涼皆由地方大族獻城來投,李唐的州縣官員則早一步棄城而逃。

  十月中。

  安定郡陰盤城、華亭、安定、湫谷、良原、朝那等城紛紛投降。

  曾是薛家父子都城的折墌城守將是李唐宗室,這位李郡王誓死守衛城池,結果糾集了幾千人,卻也僅堅守了兩個時辰,然後城破。

  城破後,唐軍被斬殺一空,藩落軍更是直接搶掠全城。

  此戰後,平涼、安定、北地、弘化四郡被嗣業派兵,分兵多路進攻,一鼓而下。

  十一月初。

  侯君集率兩萬輕騎前鋒,已經飲馬渭水河北。

  渭河南岸,長安城太極宮中。

  婆婆面李淵的臉皺的更厲害了。

  秦軍來勢之快,幾乎是難以想像。

  從蕭關陷落,到京西四郡失守,再到羅嗣業兵臨渭河畔,這前後都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李淵在殿中艱難的踱步。

  「這真正是趁虛而入了。」

  裴寂和劉文靜這兩位宰相都低垂著頭,面對眼下的局面,他們也是無能為力。當初他們也勸說過皇帝,不要殺嗣業之子,結果皇帝把羅嗣業的兒子殺了,想以此威脅他不要攻打蕭關,誰知道反弄巧成拙,倒是徹底的激怒了羅嗣業。

  更想不到的是,第一次攻蕭關沒有顯示什麼威脅的羅嗣業,這短時間內能在三道拉起幾十萬人馬來,還這麼猛。

  「陛下,聽聞之前羅成已經派人送世民和柴紹、叔良他們回來,剛到河東郡,聽聞我大唐殺了嗣業之子,秦軍使者又把世民他們扣下,轉而送去洛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