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靖瞧著這顆滾到面前的首級,卻只是冷哼了一聲。

  自有一名軍校上前,將那首級提起,再次核驗,然後高報驗明。

  「驗明正身,反賊淵太祚伏誅!」

  校尉聲音洪亮,響徹整個法場。

  神策軍副使徐世績笑著拱手,「終於趕在殿下登基之前,平定高句麗逆賊,我等也算是為殿下進獻了一份不錯賀禮。」

  李靖抬頭看天。

  秋高氣爽。

  從夏初開始的這場平亂,一直打到了此時秋後。

  費時半年,雖然比預計花的時間要長,但總算是平定了。

  「最近天氣好像一直都不錯,這真是個好日子。」

  徐世績笑道,「可不,陛下登基,正好逢上這樣的好天氣,這真是上天的瑞兆呢。」

  「確實是應景。」

  自從年後發起的攻勢取得漂亮的成績,連奪淮南、范陽,並穩固山東後,忠武軍上下對於羅成取代楊家坐天下,已經是上下擁護,沒有半點異議了。

  不但是忠武軍,還有遼東的百姓也都是齊齊擁護,甚至入夏後,無數的中原的貴族官吏、士族豪強都往關外趕,都跑來擁立這位秦王。

  明眼人都看的出,不出意外,羅成得天下的機率是最大的。

  在羅成入關之前,這還不好說,當時李密、蕭銑、王世充都是實力強勁,更別說還有楊家天下也還有不弱的實力,再說各地的割據反王遍地都是,誰也說不好這天下最終是誰的。

  可春天一場亂戰。

  大業天子死了,弒君者宇文化及只當了一天天子也死了。

  再然後李密跟竇建德這兩雄,一場大戰,結果卻兩敗俱傷,反倒是李淵趁機入關,而王世充吞併了衛文升的關中兵。

  當然最大的贏家還是羅成,占淮南,占范陽,穩山東,雖然最後讓恆山和上谷兩伙降賊擺了一道,襄國和趙郡得而復失,還折了不少兵馬,但死的郭絢本就不是羅成嫡系,實際上羅成一點損失都沒。

  相反,他的實力在此次之後,已經暴漲到讓天下人都不得不側目的地步了。

  夏天時,高句麗人造反是個小插曲,可卻不改大勢。

  嶺南的馮盎,冼寶徹等割據豪強,如今也紛紛向羅成上表稱臣,雖然名義上,暫時這些人還是割據一方稱雄,但起碼,他們已經向羅成稱臣了,名義上,羅成又得了嶺南大部份地方的擁護。

  春季攻勢後,忠武軍一反天下人猜測的那樣,大舉進攻中原,相反卻開始據地自守。可李靖知道,這不過是羅成在蓄力,為下一次大舉進攻做準備。

  畢竟,拋開後勤錢糧光談打仗,那就是耍流氓,好比不帶錢去逛青樓一樣。

  可這幾個月時間,羅成並不是沒半點動作的,先不說關外把高句麗人幾乎是夷平,就說神字頭的各軍整編,這幾個月來,各軍整編進展很順利。

  重新設立軍府,劃分防區,授任軍官,分授軍田,補充軍械等等。

  羅成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對神字頭九軍和水師四艦隊的整編和控制,再加上忠武親軍,羅成如今手裡有二十餘萬嫡系,哪怕戰鬥力不比最初時的忠武軍,可也依然是一支勁旅。

  更何況,還有四藩的四軍,這也一樣是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生力軍。

  可以說,如今羅成就算不加上羅嗣業、劉武周、羅藝、馮盎、李襲志、冼寶徹這些方鎮,其實力也足以傲視群雄了。

  在這個秋後,或者是明夏,可能就會有一場全面戰爭。

  而在他們這邊安靜的時候,中原各地的割據勢力倒是挺熱鬧的,你攻我伐的,除了沒有人敢主動來打羅成,其它各家基本上沒停過。

  關中的李淵跟隴右的薛舉大戰,結果還敗了,可轉身薛舉又病死了。

  林士弘和左才相也在江南西道大戰,結果就是左才相兵敗身死,江南西道諸郡幾乎全落入林士弘之身。

  而江南東道則是沈法興和李子通爭雄,兩雄相爭,最終李子通兵敗率部過江投降杜伏威,沈法興因此雄踞江東。

  蕭銑則占據江漢,遷都江陵,控制了大半個山南道,還有淮西大別山以西的幾郡,另外江南西的十餘郡,也被蕭銑占去。

  王世充和李密還在大戰,越打越厲害,是已經打出了真火。

  李密和王世充兩人都用盡全力,一心只打仗,什麼都不管不顧,靠的都是此前隋朝在洛陽附近的幾座大糧倉支撐著,但兩人算是兩敗俱傷。

  李密雖然壓著王世充打,可自己也已經折損兵將無數。而王世充雖然撐到現在,可洛陽外圍諸城盡失,關中李淵又跟他對立,而北面的河東諸郡,不是被李淵占去,就是由蕭瑀、楊義臣表態擁立長安天子,因此現在王世充就成了困死洛陽的局面。

  好在王世充本事還是有的,任李密怎麼攻的凶,他都還在死撐著,甚至實力還不弱。

  誰也說不定,究竟到時是李密先崩還是王世充先崩。

  而河北的竇建德也不好過,上次雖然河北一郡未失,可南下一點好處沒得,老家還被遼軍深入劫掠一番,更別掉恆山賊和上谷賊奪了他兩郡之地。

  竇建德這半年一直忙著對二賊作戰,可這些馬賊依據著太行,十分頑強。二郡收復了多座城池,可就是剿滅不盡,不時這伙賊人又殺出來搶擄,弄的竇建德頭痛萬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