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世民,命你為行軍元帥,統右一右二兩軍共四萬人馬,前往邠州抵禦薛仁杲。」

  李淵又讓李建成率軍駐守長安渭河北的涇陽,讓李神通駐守岐州,並下令長安戒嚴,加強防備。

  七月初四。

  李世民統兵四萬沿涇河北上,來到宜祿。

  行軍匆忙,忽然感染虐疾病倒,於是只得讓行軍長史劉文靜、司馬柴紹代替指揮。

  「薛仁杲孤軍深入,雖有二十萬之眾,但其中有新吞併的十萬扶餘賊,兵多糧卻不多,士卒遠來疲憊,所以我們現在應當小心不要應戰。等我病好之後,那時敵人鋒芒銳氣也過了,糧草肯定也不多了,再出戰,可以一戰而敗也。」

  李世民很謹慎,不管怎麼說,薛仁杲都有二十萬之眾,而他只有四萬人馬。並且,不少兵馬跟他一樣,從長安趕來,被暑熱病倒。

  可柴紹和劉文靜出來後,卻商議道。

  「來時唐王交待,此戰須速戰速決,否則京師動盪,又生變亂。」

  「可元帥如今病倒。」

  「元帥病倒並非都是壞事,薛仁杲此人,聽說有勇無謀,我們故意放出元帥病倒的消息,他們必然輕視我們,到時我們正好敗敵。」

  劉文靜是個很了得的謀臣,但對於軍事方面卻明顯不專業,柴紹以前也只是一個東宮侍衛,更沒什麼指揮作戰的經驗。

  兩人一通商議,就決定背著李世民開戰。

  他們率軍在宜祿城外的淺水原西南列陣。

  可不料,薛仁杲卻十分狡詐,他那邊慢騰騰的擺開陣勢,實際上卻是虛張聲勢,卻把主力騎兵迂迴繞到了唐軍背後掩襲。

  初九。

  兩軍對陣數日,都只是小規模的交戰,而到了這一天,薛仁杲率領騎兵從背後迂迴殺到,趁著黎明發起突襲。

  唐軍大將慕容羅侯、李安遠等當場陣亡,柴紹和劉文靜這兩員主將也都被生擒。

  此外還有八大總管被俘虜。

  薛仁杲趁勝進軍,輕鬆攻克宜祿城。

  得勝之後,薛仁杲下令收戰場上唐軍屍首,足有一萬多具。他下令將這些屍首就在淺水原上,一層屍體再鋪一層土,層層疊疊,最後築起一座巨大的京觀。

  李世民在劉文靜等兵敗之時,就已經被手下侍衛護著逃離,一路逃回了長安城。

  薛仁杲攻破邠州宜祿城後,便打開了邠州大門,於是大軍順勢而下,圍邠州城,同時派兵攻北面寧州。

  好在元帥李世民跑了,寧州刺史和邠州刺史卻率軍民死守城池,天氣炎熱,秦軍攻了幾次都沒攻下來。

  這時偏偏後方來信,說皇帝薛舉病危,讓太子薛仁杲趕緊回京。

  原來薛舉在秦州聽說太子大敗唐軍,非常高興,於是從秦州趕來,結果到了秦州的折墌城,卻突染重病,而且一下子就十分危急。

  本來薛仁杲還準備趁勝直撲長安,乾脆不理邠寧二州,誰知這時發生這等意外,於是只得匆匆趕往折墌城。

  薛仁杲一走,秦軍的攻勢便也就停止了。

  這倒是給了笈笈可危的寧邠二州喘息之機,唐王李淵也連忙再抽調兵馬給李世民,派他將功贖罪救援二州,抵禦薛家進攻。

  八月。

  長安城中,李淵接到兩封急報,一封從東面來的,一封從西面來的。

  「先聽西邊的情報。」

  「元帥世民急報,薛舉在折墌城病死,太子薛仁杲繼皇帝位,改折墌城為都。」

  聽說薛舉死了,李淵面色變好了些,他還真擔心又是世民兵敗的消息。

  「東邊的情報呢?」

  李淵希望再聽到一個好消息。

  「東面急報,羅成在范陽府受禪稱帝,以范陽府為北京,遼東城為東京。」

  「羅成稱帝了?」

  李淵悵然若失,怔怔出神。

  天下群雄,李淵最忌憚的就是這個羅成,想不到他居然稱帝了。

  「不是說高句麗人作亂嗎,羅成怎麼會在這個時候遷都稱帝?」

  「回唐王,高句麗人叛亂已被平定了!」

  李淵面色大變,高句麗叛亂被平定,羅成又受禪稱帝,還立都范陽,這是要真正的中原爭霸了?

  第784章 亡國為奴

  李靖從面前的竹筒中抽出一張木籤。

  這根木籤不是寺觀里的那種簽子,這片簽子的頂端被削成了銳利的劍尖形,看上去如一把出鞘利劍滿是殺氣。

  李靖沒有猶豫,只是低頭看了眼簽子上的字,然後就把它拋了出去。

  如劍一般的簽子畫過一道弧線,然後掉落在地面上。

  一名身披鐵甲的軍校大喊一聲,「驗明正身,斬!」

  劊子手膀大腰圓,大熱天的更是直接赤著上身,露出精壯的身子,他頭上包著紅布,甚至腰上也系了紅腰帶,這在他們行內,是辟邪之意。畢竟作為劊子手,殺的人多,總擔心會有刀下鬼找上門來。

  劊子手端起一碗酒,先喝了半碗。

  一股火辣的感覺自腹內升起,膽氣也壯了幾分。

  他把剩下的半碗也含進嘴裡,卻沒吞下去,而是舉起刀來,把酒全噴了上去。

  「哈!」

  劊子手大吼一聲,雙手緊握大刀猛然砍下。

  寬刃大刀,輕易的就切開了皮肉,砍斷了頸椎。

  一顆頭顱被砍落,在地上打了幾個滾,沾滿灰塵草屑,一張臉上雙眼大睜,帶著不甘和憤怒,甚至有幾分後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