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長孫聽說羅成讓兄長當了郡丞,擔憂的道,「無忌還這麼年輕,殿下就讓他擔任一郡之丞,妾還是覺得不太合適,應當讓他多歷練歷練,以免將來又出現如我叔父如今這樣的差錯,到時既有損他的名聲,也有損殿下的威信。」

  「無妨,如今百廢待業,到處都需要人才,但忠心更加關鍵。年輕沒經驗不怕,只要忠心肯干,就是好的。」

  相比起那些有能力的,羅成更看重的是忠心肯乾的,畢竟有能力而如果不忠心,那麼就可能會造成更大的亂子,而眼下百廢待興,安穩比其它更重要。

  「殿下上次入關,帶走了十餘萬兵馬,這次並沒有帶他們回來,平亂夠用嗎?」

  羅成上次入關,忠武六軍,遼東只留下了兩軍,又徵召了兩個藩軍一起南下。

  這次羅成回遼東,只帶回了擴編到兩萬四千人的忠武牙兵,這些是他的元帥親軍。然後就是從河北召回的兩個藩軍了。

  雖然神威神武四個軍,如今分駐山東與淮南,但羅成的牙兵原來才四千,這次擴編到兩萬四,其中不僅有從淮南、江南、山東三鎮抽調的精銳,也還有原神威神武兩軍抽回的精銳。

  因此,這支牙軍雖沒單獨授軍號,可實力卻是極強。

  更別說,他不把兩個藩軍從河北召了回來,有此五萬漢蕃精銳回遼東平亂,再加上本來留守遼東的一個軍,再加一個駐於平壤的一個軍,遼東依然有不下十萬之兵,這還沒算數量十分龐大的鄉勇民兵。

  這麼多兵馬回來,豈會滅不掉高句麗人的叛亂?

  如今的已經不是七年前的大業七年時候了,那個時候的高句麗人能抗住百萬隋軍的進攻,但現在,他們連十萬遼軍的攻擊都肯定扛不住。

  第779章 唐王李淵

  關中。

  京師,大興。

  李淵龍入大海,虎入山林。

  趁著竇建德、李密、王世充中原混戰,他終於找到了個機會一路向西奪命而逃,也逃入了關中。

  兵入關中,對於驍果軍來說,自然萬分高興,終於回到了家鄉,而對於帶他們回到京中的李淵,也十分擁護。

  這個時候,關中空虛,留守衛玄衛文升帶著西京不多的一支兵馬,正往洛陽討伐李密。衛文升出兵之時楊廣還沒被殺,他是奉皇帝之命出京到洛陽討賊的,誰知道出來後皇帝被弒。

  而後王世充擁了個天子,李淵又擁了個天子。

  衛文升原本當然是應當擁立關中天子的,可是他此時率兵在洛陽,軍中糧草等一應俱靠王世充供應,手下不少將校也都被王世充拉攏收買,而當時李淵等被擋在彭城,根本難以回京,在這種情況下,衛文升最後不得不表態支持了王世充擁立越王為天子。

  可如此一來,當李淵入關後,衛文升便被定為了附逆叛賊,無法再回關中了。

  「衛玄此人,不回京更好。」

  李淵對自己的三個兒子說道,「若是他回來了,還是個麻煩。」

  衛文升畢竟不是孤身一人,他手下幾萬兵馬,更別說他此前數年留守西京,在這裡有一套留守班子,對這裡的掌握比李淵強。

  現在李淵豈願意讓他回來?

  藉機將衛玄列為叛逆後,李淵的行動很迅速。

  剛進入關中,李淵便與心腹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

  在這個會議上,李淵決定將所有關中兵馬分為三軍,三軍再分為左右兩翼。

  同時,他還決定設立大將軍府,並開府置僚屬,李淵為大將軍。

  他本為是六輔政大臣之一,又是宰相納言,可李淵現在卻要自稱大將軍,這無疑是要擺脫其餘幾位輔政宰相。

  王世充是逆賊,自然除名輔政之列,陳棱留在江淮,來護兒病死彭城,楊義臣和蕭瑀在河東,這麼一來,其實輔政大臣在京者只他一個。

  但李淵並不滿足,而是要另設大將軍府,這與羅成的元帥府相當,就是要把關中朝廷中樞轉到他的將軍府去。

  以便他全面的掌權。

  會後。

  李淵面見天子和攝政蕭太后,上呈了一張單子。

  蕭氏接過。

  只見上面寫著一張封官名單。

  李淵進封唐王,加大將軍,許開府。

  李建成為隴右郡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軍歸其統轄。

  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右三軍歸其統領。

  劉文靜為司馬,柴紹為長史,唐儉和溫大雅、溫大有兄弟為記室等等。

  沈光這位功臣,卻被授了一個劍南安撫使之職,派去安撫劍南、雲南兩道,這很明顯,是要奪沈光軍權,把他排擠出中樞了。

  李淵還特請封自己的兒子李元吉為南陽郡公,讓他率一軍鎮守武關。這是他們入關時的路線,現在他派這個兒子去鎮守。

  長長的一張單子,全是李淵的人。

  從江南回來的驍果軍,還有關中原本留守的一些兵馬,加起來大約有十二萬人,李淵將其分設為六軍,卻都交給自己兒子統領。

  下面六軍的軍主,也基本上是李淵的人。

  更別說他那個大將軍府的設立,意圖非常明顯了。

  可是蕭太皇太后看過之後,卻也只是隔著屏風對李淵說軍國大事,就都勞煩唐王。面對著李淵的這越界之舉,蕭氏並沒有發怒,也沒有責怪,更沒反對,她其實早就已經預料到這一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