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傳令,攻城!」

  號角響起。

  命令傳下,扶餘城下,剛用過早飯的諸軍將士,紛紛開始披甲執銳,準備上陣。

  羅士信其實跟大家說的都是實話,這次作戰,大的戰略方向早就已經定好的,而且此時各軍也都已經按既定戰略到位。

  圍城的圍城,攔截的攔截,準備打援的,準備攻城的,各就各位,因此羅士信這個大將軍,其實也不需要做太多,只要按戰戰前定好的戰略推進就行。

  畢竟到現在為止,戰場局勢沒有出現半點預料之外的情況。

  甚至,比預料的還要好許多。

  從遼東各地的軍械坊里製造完工,由船隻水運過來的各式各樣的攻城裝備,也都已經在軍營中組裝完畢。

  此時攻城車、雲車、衝車、雲梯、攻城槌、投石車等紛紛推出大營。

  有高達八丈的望樓車。

  以豎木為竿,是巢車也就望車的升級版,高八丈,頂端置板層,方闊五尺,可以容納一個旗手執旗瞭望敵人動靜,以旗語同下面的傳令兵通報敵情。

  將旗捲起表示無敵人,開旗則敵人來,旗竿平伸則敵人近,旗竿垂直則敵到,敵人退卻則將旗竿慢慢舉起,敵人已退走將旗捲起。

  對於戰場上,尤其是大軍團作戰來說,觀察敵情十分重要,人越多,指揮就越重要,也越難指揮,因此在戰場上設立這種高達八丈的望樓車,能夠看的更遠,及時的將敵人的動靜納入眼中,以隨時做出應對。

  這種樓車底下有車輪可推動,豎杆上還有腳踏橛,可供哨兵上下,豎杆旁用粗繩斜拉固定,望樓本身還裝有轉軸,可四面旋轉觀察,這種車比巢車更高大,視野更開闊。

  對於攻城一方來說,能夠很好的彌補視野不足。

  另外還有皮簾車。

  這是一種前面裝有木板,然後還在外面蒙上生皮子,可以讓步兵躲在車後靠近城下的一種器械,能夠對付守城方的弓箭石頭等武器,這種武器最早只是用草木製成,一般是掛在城牆上。

  而現在忠武軍打造了精良進攻版,皮簾車十分巨大,後面可摭數十人,尤其是木板還大,外面的皮子還不懼火攻,而車子又有車輪,推進輕鬆。

  甚至車子上都還有可供站人藏兵的橫板,上面有一些可開關的射擊孔,可以邊推進邊還擊。

  此外忠武軍此次還帶來了一些尖頭木驢車,這種車是以前轒轀車的升級版,轒轀車是四輪無底木車,外面就跟個密閉的車廂一樣,上面蒙生牛皮以防箭,人在車中推車前行,可藏十個兵左右,抵近城牆下。

  而尖頭木驢是宇宙大將軍侯景改良的,這種尖頭木驢有六個車輪,車長一丈五,高八尺,上橫大木為脊,外蒙生牛皮,這種車子防箭防火性更好,而且是專門用來推進到城下,挖地道用的。

  此外又有臨沖和雲梯。

  臨沖相傳是姜太公發明的,又因其受封在呂地尊稱呂公,而稱為呂公車。

  這種車是一種巨型攻城戰車,車高數丈,長數十丈,車內分上下五層,每層有梯子可供上下,一車中可載幾百名士兵,配有機弩毒矢,槍戟長矛等兵器,甚至還有專門破壞城牆的器械。

  進攻的時候,眾人將車推到城牆腳下,車頂能夠與城牆齊平,然後兵士兵通過天橋衝到城上與敵人拼殺,下面用撞木等破壞城牆。

  這種大型戰車一般攻城時少見,蓋因為需要很長的時間製作,且要求工匠技術較嚴,另一方面推進緩慢,受地形限制較多。

  但這種龐然大物也是十分威力強勁的,在戰場上,能夠給敵人巨大的震懾力。

  若是前期攻城軍能夠把壕溝填平,推倒外面的羊馬牆等,給臨沖戰車鋪一條路出來,那麼其殺傷力也是極強的。

  相比起來,雲梯要簡單點。

  但云梯也並不是簡單的梯子,雲梯也是一種戰車,底下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因此也稱為雲梯車,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據說雲梯由魯班發明,其實就是一種帶有車底盤,有輪子的一種梯車。

  梯子帶有車架,裝有輪子,推動前進,到達城下,打開梯子,士兵登梯攻城。

  忠武軍的雲梯又有所改良,有主梯和副梯,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在底盤車上,在主梯外,又增設了一具活動的上城副梯,頂端裝有轆轤,登城時可以沿著城牆壁面上下滑動。

  這種設計,因為採用了固定式裝置,簡化了架梯程序,縮短了架梯時間,而活動的上城梯設計,又大大降低了雲梯在接敵前的高度。

  這樣,攻城時只需要將主梯停靠城下,然後再在主梯上架設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從而減少敵前架梯的危險和難度,同時又能保證雲梯在登城前不過早與城緣接近,避免遭守軍破壞。

  甚至忠武軍的工匠,還把副梯製作出各種形式,有飛梯、竹飛梯、躡頭飛梯等。這些改進,使登城接敵運動簡便迅速。

  比起最簡單的那種普通長梯,這種攻城雲梯可是更加實用。

  此外工匠們,還專門為此次攻城打造了不少壕橋,這是專門用來通過壕溝或護城河用的,相當於一座移動式的橋樑。

  也是帶有車輪,推進到壕邊,然後把摺疊在車上的橋板打開,架到壕上。

  這種壕橋能達到一丈五寬,若是八架壕車一起架設,則能達到十二丈寬,可跑車跑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