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現在樂浪原楊萬春部下的五萬高句麗軍現在也由宋老生指揮,雖然宋老生接任了樂浪郡太守之後,便著手裁撤了約三萬高句麗老弱之兵,但留下的和他帶去的,依然組建了整整一個軍。

  宋老生自任第五軍軍使,由郭孝恪擔任副軍使,蘇定方擔任了行軍參謀。

  第五軍據守平壤,人口百餘萬,兵馬兩萬四千,直接威脅著淵氏的鴨綠江邊的國都國內城。

  為此,淵氏不得不在鴨綠江邊留駐兵馬五萬。

  這樣一來,他還得在國內城駐軍五萬,以做總預備隊。

  如此,淵氏在西面四條戰線上,總共才十萬人馬,一分攤,每路也就兩萬餘人,跟羅成兵力相當。而他還要分兵駐守大小數百座山城,於是兵力更顯捉襟見肘。

  而淵氏還不知道,羅成此次進攻,目標只是扶餘川。

  在其餘三路,每路都只駐萬人,進駐此前修築好的城堡里做勢。

  而在扶餘川戰場,不但第一軍直接調來了兩萬人馬,而且第二軍第三軍都各自抽調了萬人,又有北面的部落兵和牙兵兩萬餘人馬。

  若是再加上水師的內河船隊幾千人馬。

  那麼在扶餘川這個戰場上,羅成其實是調集了總數八萬之兵。

  戰役開始,李靖建議先派騎兵越過邊界的河水,直接逼近到扶餘大城下,將其包圍。

  然後其餘各路兵馬跟進,做好圍城打援之準備,同時分割扶餘與其它諸城的聯繫。

  緊接著,由秦瓊尉遲率領的北面兩萬餘蕃漢軍團南下,採用騎兵襲擾之策,對扶餘川中四十餘城的城池之外的村鎮進行打擊。

  奪取城外的人口、糧食,既是攻敵,也是以戰補戰。

  此前忠武軍沒有對扶餘川的高句麗人糧食做什麼動作,便是為了戰時奪取為自己所用,燒掉毀了那就浪費了。

  反正剛秋完收,高句麗人也不可能全運回城中。

  淵建土龜縮於扶餘城中,不敢出城交戰。

  他又捨不得放棄其餘諸城,於是只是下令各軍駐守本城,務必嚴防死守。結果卻是把幾萬兵馬,如撒豆一樣的分散在扶餘川四十餘城之中。

  李靖只是在幾座關鍵的河谷道路上,築起關塞,然後分兵把守,就把這幾十城給分割開來,然後便可以全力的圍攻扶餘大城。

  只要扶餘城無兵可援,那麼就是孤城死城一座。

  全力攻下扶餘,其它諸城更只是一團散沙,沒有了支撐。

  如果是在第一次東征之時,要攻占扶餘這樣的大城,是很困難的。皆因當時的隋軍既不習慣於遼東的氣候,而且許多戰術也不適應這邊的情況,尤其是皇帝還老搞遙控指揮,甚至每軍派駐納降使。

  但這一次不同。

  羅士信被羅成授為第一軍軍使,也是這次扶餘川戰場的主將,不管是來自第一第二還是第三第四軍的,也不管還是來自於各郡的土團,又或是各縣的鄉兵,或是水師的兵馬,只要到了這個戰場,全都由羅士信節制。

  羅成也並不會橫加干涉戰事。

  而另一方面,羅成對後勤糧草軍械的支持,卻是充足的。鐵嶺鎮作為前線基地,早早囤積了大量糧草,軍械,前線五堡里,也都是囤滿了糧草軍械。

  甚至還通過遼河水運了許多投石車、攻城弩過來。

  數支兵馬的大將匯集於扶餘川下。

  隋軍大營的軍帳里,年輕的羅士信不過十八歲,第一次擔任主將這樣的要職,以往他都是跟隨著兄長,統領的也一直是重騎部隊。雖然從十騎具裝甲騎,最後到統領三千重騎,可最多也就統領三千重騎。

  而這一次,他卻成為八萬聯軍的統帥。

  好在他有李靖這樣的參謀,有周德威這樣的副帥,有秦瓊、尉遲恭、單雄信、程咬金這樣的猛將,還有長孫無忌李玄霸這樣的勇士。

  「大將軍,我們已經連續攻奪了五座扶餘川中的平地小城,斬首兩千餘,現在高句麗其餘諸城的兵馬,已經龜縮不敢出,喪膽了。接下來,咱們怎麼打?」

  尉遲恭直接發問,他是羅成的牙軍副將,副都押牙指揮使,是廂級軍官。

  但是面對著羅士信這個年輕的大將,他還是有點點不太服氣的,畢竟以往也沒有足夠的戰績能鎮住他們。

  羅士信注意到不少將領都望著他,他也清楚大家對他這個主將的不太信任。

  「本來此次指揮之職,是應當由大帥來負責的,只是如今大帥身為朝廷的尚書令、元帥,日理萬機,並不只是我們忠武軍節帥,現在還要管著宣武軍、義武軍、威武軍、鎮海軍以及江南的雄武軍,因此才授我來代統此次戰事,在座諸位都比我年長,諸位將軍們也比我能征善戰,不過既然是元帥之令,那我與諸位都當遵從。」

  一番話過後,羅士信直接道,「如今中原紛亂,我忠武軍不可能久居關門,但淵氏一天不打趴下,就一天是個威脅,所以必先除去此後患,方可出兵。我也沒多少廢話要說,大帥已經為我們做好了一切準備,所以現在需要我與在座諸位做的,就是不管一切,儘快拿下扶餘川。」

  「三天,三天之內,攻入扶餘川,請大家與我一同用命,奮力攻城!」

  諸將想不到士信能說出這麼一番話來,無不齊聲稱道敢不用命!

  第715章 攻城巨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