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稍後。

  皇帝又召李淵進宮。

  皇帝對李淵關心了下李三娘的事情,讓李淵把這事情處理好。

  李淵離開皇宮的時候,後背都是濕的,剛才皇帝的眼神里充滿著殺機。

  回到府中,李淵長嘆短吁。

  他跟這個皇帝表弟其實沒相差幾歲,可兩人的人生完全就不是一條軌跡上的,甚至他們的關係從沒好過。

  以前這皇帝就一直猜忌他,如今終於用他為相了,可依然還是猜忌他。

  「父親,你在嘆氣什麼?」

  李淵於是對兒子世民說了眼下的處境。

  「你三姐也不知道為何,一心要跟著羅成造反。」

  元吉和建成進來,聽說了後,便道,「父親,我覺得羅成現在勢頭很勁,說不定真能成功。」

  「成功個什麼?羅成雖兵強馬壯,可毫無根基底蘊,得不到士族官僚們的支持,如何能成功呢?」李淵依然是持他那個態度。他以為,別看現在羅成聲勢很大,可羅成還沒真正出兵,他要出兵,其弱點必然就要暴露出來。

  「父親,伴君如伴虎,眼下皇帝更如一隻暴躁的瘋虎,我以為我們不能再繼續留在這裡,不如想辦法離開。」李世民建議。

  「離開,去哪呢?我現在是宰相,能去哪?」

  「父親,蕭瑀和來護兒也是宰相,可不都離開了江都,去節制地方?來護兒去了彭城,蕭瑀去了太原,我以為父親可以謀求回關中。」

  「關中?」

  「正是,眼下各地紛亂,但關中還算平穩,雖有隴右和河西還有朔方的叛亂,但都不曾危及到關中。所以父親不如找個機會,以去關中調兵來勤王討逆為名,想辦法離開江都去關中。」

  「關中。」

  李淵猶豫著。

  現在的江都,太危險了,四面皆是叛軍,而江都又沒有什麼險要可守。

  「今天皇帝找我,還跟我談起到,說想讓我率兵去江南平杜伏威,還說待擊敗杜伏威,收回丹陽後,欲要把聖駕遷往丹陽的江寧。我看陛下是看如今江北局勢太亂,所以想著退往江南,意欲偏安一隅,想著萬一到時北方不保,也想保有東南半壁江山。」

  「哼,如果北方都保不住,江南如何又保的住?」李世民冷笑道。

  「我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勸陛下率驍果軍返回西京,可陛下說如今回京的道路被堵,難以返京。」

  洛陽城下有李密,山東還有羅貴張須陀,河北又有竇建德。

  而去西京,上次來時的路這次也不通了。

  因為這一路過去,有左才相、孟讓、杜伏威、林士弘、蕭銑這重重攔截。

  皇帝已經被困在江都了,只有往南還可能有點機會。

  「江都現在只剩下了驍果軍,可驍果軍大多數是來自洛陽和關中招募,他們豈願意從此長留江南?」

  「我也跟陛下說過這事,陛下說計劃把江淮之地,因為動亂而沒了丈夫的年輕寡婦都許給驍果軍為妻,還說要把江淮的無主之地,授給驍果軍將士們為永業田,從此讓驍果軍在江南安家置業。」

  「荒唐,這是尋死!」李世民冷哼著指出皇帝計劃的愚蠢。

  李淵長長嘆息。

  第713章 招安

  洛陽城北,北邙山下。

  金鏞城。

  此城在洛陽城西北角上,只是一小城,但城小而固,是攻敵戍守的要地。北魏時,曾為河南四鎮之一。

  這座城最早是曹丕在東漢洛陽城的基礎上修建而成,歷經曹魏、西晉、北魏、周隋等朝,已經三百餘年。

  北魏遷都洛陽之初,因宮室未成,曾經在這座城中居住了一段時間。

  因為這座城池北靠邙山,南俯洛陽,在軍事上有極重要的地位,因此李密攻打洛陽,掃平外圍之後,便直接把自己的大本營設在了這座金鏞城中。

  光極殿中。

  齊國的魏王李密正在查看地圖。

  自他與孟讓分兵北上之後,一開始是進展非常順利的,連下十餘郡,可是此後張須陀和羅貴反攻,又把他運河東岸所占之地奪回。

  這一切都是朱粲未能遵令而行,朱粲棄守山東跑去河北,最後自己兵敗身死不說,還害的他失去了山東地區。

  他本來計劃是全力先把洛陽拿下,再回頭來打山東。

  可誰知道,王世充雖然在他手下三戰三敗,可卻很堅韌。死守著洛陽城,居然擋住了他的進攻。

  幾個月時間了,他把洛陽外圍全都攻陷,使洛陽成了一座孤城,可依然還是無法攻下洛陽。

  而偏偏孟讓這個草包,這段時間卻借著他的光,在淮西攻城據地,如今更是據十郡之地建國稱帝,號為齊帝。

  這讓李密心裡憋著一團火,想要發作,可洛陽城還沒下,這個時候若是跟孟讓鬧僵也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影響軍心士氣。

  於是只能心裡更憋火,當他孟讓的一個所謂的魏王。

  而這魏王並不值錢,因為孟讓已經封了幾十個王了,既有他自家的兄弟子侄並皆封王,還有不少他麾下的草寇,也封了王,跟他李密並列。

  甚至,李密在這齊國只授了個河南道大都督之職,而反倒是那些草寇,卻好多授了尚書令、左右僕射、侍中、中書令、尚書等要職,甚至有些傢伙還授了三師三公銜。

  這讓李密就更加不滿了,若不是他李密在這河南打出這麼大聲勢,哪有那麼多人去依附投奔他孟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