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天後,羅成在牙城帥府召見諸將。

  經過這段時間的整編,安東道忠武軍新的架構編制已經出來了。

  六郡的兵馬,整合為四軍。

  四軍沒有採用前後左右的番號,而是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軍為號。每軍下轄步兵四廂騎兵兩廂外加一個中軍部。羅成也按軍號劃分的方法,給各廂授番號,從步一廂到步十六廂,從騎一廂到騎四廂。

  甚至下面的團營也都按此授番號,並授給軍旗。

  四軍一百九十二個營,再加上羅成的帥府牙兵八營,整整是二百個營的人馬。

  平時當值駐防五十個營。

  「諸位,我打算等夏季過後,在秋季涼爽之時即展開攻勢,等秋收一結束,便追集兵馬,將扶餘川四十餘城拿下。」

  「在此之前,我們還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修路、運糧。」

  羅成計劃要在遼東修兩條主幹線,一條是從臨渝關沿山與海之間,通過遼西走廊,修到遼河東岸,直抵遼東城下。

  另一條,則是沿遼河修,從最南端半島的旅順港,一直沿海岸往北修,修到遼河口,然後再沿遼河東岸一直修到新城北的金山城去。

  一橫一豎兩條幹道,把安東六郡聯結起來,然後遼西東部再修三條支路,聯通新城、遼東、安市三城。

  同樣的,遼河東岸也修三支路,對接起來。

  趁著現在農閒之時,發動軍民一起把這幾條路拓寬修整,連接起來。

  並且提前把軍糧運到金山一帶,作為秋後開戰之糧。

  從遼西過來的路,聯結中原的陸路通道。

  而從旅順過來的路,則是海上航線。

  第682章 四路出兵

  接下來,六郡動員百姓修橋鋪路,運送糧草。雖然全境動員,可好在節度使府並不擾民,徵召百姓不是無償服役,且並不出本郡本縣,不論是修路還是運糧,都是各自接力,且節度使府還會拔出錢糧為工錢。

  此舉雖讓帥府出錢不少,但卻深得百姓好評。

  百姓們幹勁很足,各郡縣內的道路接二連三的連接貫通,而後各郡糧草沿著大路輸送到遼河邊的轉運倉城,再由糧船轉為水運,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

  羅成在金山城之西五十里的遼河邊平原上,建立起了一座新的軍鎮,名為鐵嶺軍鎮,並讓新城第二軍向此派駐一個步兵廂四千人馬。

  此前忠武軍在緊鄰扶餘川的這北面,最大的一個軍事要塞就是金山城。金山城修建在鐵嶺東面山區裡的遼河支流泛河邊山上,占山扼河,控制著這條河谷通道,十分險要。

  不過這座城因為是山城,所以並不算太大,此前新城的第二軍駐了一個步兵廂在金城山城,這座山城是第二軍防區內僅次於新城這座軍城的一座軍鎮。

  而現在,羅成為了進攻扶餘川,開始在西邊的遼河平原上,修建一座更大的平原城,既為軍鎮,同時也是糧草轉運大倉。

  這座新的鐵嶺軍鎮,距離遼河二十里,同時也駐在泛河北岸,同時這裡還有座大湖,並有幾條向北的支流,可謂是水網縱橫。

  為了守衛這座前哨基地,羅成又在鐵嶺軍鎮北面二十里的遼河和支流柴河交匯處,修建了鎮北堡。

  在鎮北堡西面二十里的遼河西岸大台山腳下修建鎮西堡。

  在鎮北堡東面二十里的遼河支流柴河的邊上山谷里,修建了柴河堡。

  鎮北堡北面二十里,遼河與支流沙河交匯之處,於兩山之間的狹窄河谷處修建了平頂堡,又在更北面的沙河支流河谷中,修建了北腰堡。

  金山軍鎮、鐵嶺軍鎮,兩座軍鎮再配以鎮北堡、鎮西堡、柴河堡、平頂堡、北腰堡五座堡壘。

  兩軍鎮五軍堡,在這邊足足駐了兩廂五團。

  依靠著遼河這條重要的水路,軍鎮堡城的修建速度非常快,夯土為牆,引水為濠。從山上伐木,運到河邊,紮成木排,沿河而下,直接運到城堡邊。

  最北的北腰堡,距離扶餘川最南的山城西龍灣山城僅僅只有二十里。

  忠武軍在這裡築城的時候,直接派了一個騎兵廂越過北腰堡北面的清河,在清河北岸下營。

  西龍灣山城裡的淵氏兵馬,只有幾百人,嚇的連山城都不敢出,把所有的百姓和牲畜都趕進城,如臨大敵,連派出十餘騎去向北面扶餘城求援。

  扶餘城城主卻正是曾經在羅成手下為俘虜的淵建土,聽聞羅成大舉派兵北上,又是築城又是兵臨城下的,嚇的面無人色。

  於是一面派出數十騎向國內城求援,一面派出了兩千人馬進駐西龍灣山城和東龍潭山城,同時又派出使者前來詢問,為何要發兵北上,並在扶餘城的境內築軍城堡壘?

  面對淵建土的質問,親自駐守在鐵嶺軍鎮的第二軍軍使趙貴卻只是冷笑幾聲就打發了那位使者。

  這樣一來,淵建土越發認定隋軍是要發兵侵襲,於是不斷的派人向國內城的父親求援。

  可等淵太祚派人來遼東城給羅成送了許多美人馬匹金銀等禮物,想要談判的時候,羅成表面答應把趙貴撤回來。

  可趙貴把第二軍駐鐵嶺鎮的兵是撤回來了,但還沒等淵氏高興兩天,第一軍軍使李靖帶著更多的兵馬進駐接防了鐵嶺鎮和下面的五個堡。

  而趙貴從鐵嶺撤回後,卻是沿新城的小遼河河谷,派出兩廂兵馬越過之前議定好的邊界線,向前推進了百里,並也開始在那裡修築城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