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密認為,還是應當趁機去打洛陽。

  不過洛陽城堅,因此義軍可以先攻滎陽,奪興洛倉。

  「大王,興洛倉,有倉窖三千口,每倉儲糧八千石,這是洛陽及整個天下最大的存儲糧倉,若我軍趁機奪下此倉,則可以召天下英雄就倉用糧,齊聚洛陽,一起圍攻東都。到時天下英雄,皆聽命於王,那時揮軍攻下洛陽,大王就可以進位稱帝,進而順勢平定中原,建立新朝。」

  可孟讓卻還是猶豫。

  雖然現在兵馬膨脹很快,可孟讓畢竟也是當過齊郡主簿之人,不是那種無知的草莽,身為曾經的體制中人,他因此很清楚朝廷的實力。

  眼下張須陀率河南府兵去雁門勤王,但肯定還會回來的。尤其是他判斷皇帝雖被始畢殺了個措手不及,但應當不會有事。

  用不了多久,皇帝就將南下,殺神張須陀也會南下。

  那時怎麼辦?

  楊玄感當年都沒辦到的事情,他不認為自己能辦的到。

  所以孟讓不太願意去洛陽。

  「魏公,如今我輩雖不比那些身為群盜,日夜在草莽中苟且偷生者,可也好不到哪去,我們現在雖號稱擁眾十萬,可甲不滿三千,騎不過千,如何打東都洛陽?就算是興洛倉城,那也是相當堅固的,我曾經去過興洛倉城,那裡防禦十分嚴密,未必有機會。」

  這話讓李密十分氣惱,覺得孟讓果然不是成大事之人,剛取得了一些勝利,結果就小富即安了。

  「大王,我們現在乾的都是掉腦袋的造反之事,這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不趁機奪興洛倉,破洛陽,號召天下群雄,反想著退去淮西,鑽進大山里,這豈是成事之理?若等府兵返回河南,我等就算再怎麼藏身山林,也沒用的。」

  可任李密怎麼勸說,孟讓還是決定去淮西。

  這氣的李密渾身顫抖,就想要對著孟讓一通大罵了。

  好在最後孟讓也沒過份,畢竟有今天的成功,也多虧了李密。所以最後他提出了一個兩全之策,分兵。

  他提出,由他親率一部向南進軍,攻略淮西,以為根據之地。

  而李密呢,率部北上,去打滎陽,奪興洛倉。

  「若是魏公你能奪下興洛倉,到時我再揮兵北上會師,一起打洛陽。」

  事已至此,李密也無奈。

  於是當下議定,孟讓率主力南下淮西,李密率部北上滎陽。

  李密分到了一萬人馬,還基本上都是這些天才剛來投的各路賊匪們,其中也包括學生王伯當的那一支人馬。

  咬咬牙,李密帶著這一萬餘烏合之眾北上了。

  他沿著蔡水北上。

  此時河南之地,不少精銳府兵都在東征之中折損,而年初的設道置使,又從中原抽調了不少府兵調往邊關五節度八都督區,使得府兵銳減。而皇帝雁門被圍,召天下兵馬勤王。

  河南安撫使張須陀和東都守樊子蓋都率兵北上,河南於是更加空虛。

  李密和王伯當組合,雖率的是支烏合之眾,可士氣正盛,這一路北上,居然無人可擋。

  他們接連攻破數城,每破一城,盡取錢糧器械,甚至招降城中的郡兵鄉勇等相隨,於是實力不斷暴增。

  九月初,李密攻破運河大城陳留。

  然後揮師進入了滎陽郡,此時的李密,人馬已經暴增到八萬。

  進入滎陽之後,李密派王伯當攻打金堤關。

  金堤關在運河東岸,與虎牢關相距不遠。

  金堤關的守將面對王伯當率領的三萬人馬來犯,出城迎戰,結果卻被王伯當大敗,金堤關隨後失守。

  李密到來,便以金堤關為大本營,分兵攻奪滎陽諸縣。

  魏軍連破諸城,最後兵圍虎牢關東面索水河邊的滎陽城。

  滎陽太守是由河南安撫使張須陀兼任,此時張須陀卻率河南精銳遠在河東,好在滎陽城是鄭家的根基之地,鄭家當然不願意讓叛軍攻破,於是拿出許多錢財,又招募勇士,還派出家奴家丁助守,總算是打退了魏軍的第一次圍城。

  「快,趕緊向張安撫報信,讓他趕緊率兵回來救援!」鄭氏大宅,滎陽鄭氏的一位老爺子急道。

  第624章 長城腳下

  長城腳下。

  一騎奔馬沿著河岸的道路迅速的馳來。

  騎士縱馬躍入河中,戰馬撲起一陣陣水花,可騎士不顧一切的策馬馳向對岸的金狼大纛。

  金狼大纛下。

  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的眉頭不由的皺緊。

  他策馬上前。

  騎士直直奔來,穿過前面的附離狼騎侍衛,一直來到了始畢馬前。

  這是一個年輕的突厥戰士,大約只有十二三歲。在這個年紀,正是草原上小伙子們開始隨父兄們加入軍中,一起征戰的年紀。但在軍中,他們往往是擔任隨從,或者打草谷看馬的任務。

  只是此時。

  這個年輕的突厥小戰士,他背上的皮甲上卻插著幾支羽箭。

  他的皮甲早被血染遍,血都干成黑色。

  「大汗。」

  那年輕的戰士看到始畢,臉上露出了笑容。

  「發生了什麼事情?」

  「大汗,莫賀咄設金河兵敗,可敦打開汗城迎隋軍入城,阿史那思摩已經率部降隋,隋忠武軍節帥羅成已經占據汗庭!」

  「你慢點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