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讓諸縣投降歸附,同時也順便把首級送去諸山名寨的賊匪群寇們看,讓他們見識下孟軍的實力,讓他們前來淮陽會盟。

  孟讓坐在太守府里,忍不住換上了身緋袍。

  穿上太守的官袍梁冠,孟讓不由的感覺全身舒暢。

  多年的仕途拼搏,最後也不過是一身綠袍。

  「孟帥,收穫不錯。」

  李密進來,看到孟讓那得意的樣子,眼底閃過不可察覺的鄙夷。

  「淮陽城中倉中糧草不少,另外我們搜得不少器械,尤其是還從城中搜羅了數百匹馬,另外還有幾百副甲。」

  馬和甲,那都是強軍的重要物資。

  可馬和甲,那都是極難弄到的,叛軍更是沒有哪家有實力可以大量打造鎧甲,只能靠搶。可小股的郡兵也不會有什麼鎧甲,大股的叛軍和軍府卻又不敢碰,更別說郡城軍府了,所以叛軍雖然經常號稱多少萬多少萬,其實都是裹挾大量百姓而已。

  就算是老賊悍匪,也是缺馬少甲,尤其是甲。

  一聽弄到這麼多甲和馬,孟讓眼睛放光。

  「孟帥,我以為眼下還不是高興的時候,應當馬上把這些馬和鎧甲發下去給老兄弟們,然後趁著現在周邊還沒反應過來,我們要趁勢繼續攻城。」

  「不休整一下?」

  打下了宛城,大出孟讓意外。

  也大出那些叛軍的意外。

  現在大家都忙著四處搶劫呢,雖然孟讓軍比其它賊匪好點,但不搶也是不可能的,只是不會隨意的姦淫殺人而已。

  「孟帥,機不可失,趁現在攻城,每破一座縣城,我們都能得到不少軍械錢糧,便又能多招募許多戰士,積少成多,我們很快就能拉起上萬之兵,是真正的上萬之兵。」

  孟讓一下子被說動了。

  「但聽軍法調動。」

  李密得了軍令,當下便開始安排調動。

  一連數天。

  李密親自指揮著孟軍,接連攻下鹿邑、鄲縣、項城、南頓、殷水諸城。

  孟軍的攻勢一時無倆,孟讓和李密之名,更是名揚河南之地。

  一時之間,附近無數叛軍賊匪紛紛趕來投奔。

  孟讓便在宛城裡自封為齊王,他又封李密為魏公,然後對前來投奔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草寇賊匪,都是俱封總管、侯伯等。

  孟軍一時兵馬大振,不僅接納了無數烏合,而且也四下招兵買馬。

  很快,倒也是兵馬數萬。

  這天,又一支兵馬來投。

  「請稟報魏公,就說他的學生王伯當來了。」

  李密在殷水縣城中,正準備著向西南攻打汝南郡的上蔡城,聽到這個消息,連忙奔出縣衙來見。

  「三郎,真的是你?」

  王伯當一見李密,一下子就拜倒在他面前。

  「老師,想不到還能見到你。」

  師生兩個相見,感慨萬分。

  那日南陽兵敗,李密逃走,東躲西藏,而王伯當更早一點便在齊郡的章丘城下大敗,也是自此逃亡。

  幾年時間,王伯當在河南當上了山大王,李密當了教書先生。

  如今王伯當聽到李密的名字,便又帶著兄弟來投。

  「太好了,你來了,這下為師終於如虎添翼!」

  第623章 捲土重來

  李密得王伯當來投,那真是如虎添翼。

  接下來,這對師徒兩個率兵橫掃諸縣,如入無人之境,接連攻城破縣,反軍勢力大增。

  兵馬所到之處,諸地的各路賊匪草寇紛紛來投,孟讓更是十分豪爽的來者不拒,全都封官授爵,在這一點上,他充分接受了李密的建議,如楊玄感一樣的豪爽。

  短短時間,孟讓的齊軍,便已經滾動到了十萬之眾,雖說烏合,但也確實人多勢眾了。

  李密成為齊軍的大司馬,統領兵馬攻伐,而李密又以王伯當為驃騎大將軍。

  「齊王,密以為如今我軍雖眾,可糧草卻依然不多,尤其是淮陽之地無險可守,非根據之地。」

  孟讓手裡端著個酒杯,懷裡還擁著一個美人,身穿一襲袞龍袍,帶著些酒氣道,「大司馬言之有理,我也正要找你商議此事呢,如今我軍擁眾十萬,名振中原。不過淮陽卻無險可守,所以我打算率部向南,去淮西。」

  淮西,便是淮南道的西部,大抵倒是在大別山的東西兩側,永安、蘄春、同安、弋陽、廬江、淮南諸郡,這一帶因為有大別山、桐柏山等,南面又臨漢江、長江,可以是依山背江,是個險地。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大別山、桐柏山等這些大山里,還有許多蠻子。

  這些蠻人,其實就是後世土家族等的先祖上,但也確實不夠開化,朝廷在這些山區的統治不夠嚴密,比起河南這個中原四戰的腹心之地,無疑,淮西這裡算是不錯。

  進可攻,退可守。

  萬一形勢不對,既能龜縮入山,還能跑路,不管是往西面的山南跑,還是往江南跑,或往淮南跑啊,都可以。

  說白了,其實孟讓雖然都稱齊王了,可也沒太大自信心。

  不過這個路線卻不是李密想要的。

  他一心復仇,就要推翻楊家,哪願意一輩子藏於山野之中當個山大王呢。

  「大王,如今昏君楊廣還在雁門被圍著,天下府兵都趕往河東勤王,這正是我輩的大好機會啊。此時我輩人多勢從,軍心士氣極高,正好趁此機會,揮師向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