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十一年的夏天,是個豐年。

  忠武軍的軍屯收穫了六十萬石糧食,足夠忠武軍一年之食用。而百姓屯田收穫的糧食也豐收,府兵家眷可以自留五成,而遷移流民則能自留三成,其餘的糧食都進入了節度使在各城的糧倉之中。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正當安東道軍民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秋季豐收之時,一騎快馬奔馳而至。

  騎士送來一個驚天的消息。

  「皇帝在雁門被東突厥始畢可汗率幾十萬騎兵謀劫,被困雁門。」

  「雁門郡有城四十一,已經被突厥騎兵攻破三十九城,陛下急詔天下各地兵馬勤王,請羅帥趕緊發兵勤王救駕!」

  這道詔令是皇帝在撤往雁門城中,還未被圍時發出來的,皇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羅成。

  第593章 雁門之圍

  河東,代北。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

  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山脊長城,其勢蜿蜒。

  雁門關地勢十分險要,為千古兵家征戰之地。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常駐雁門,憑藉關城之險,慎重防守,擊敗匈奴十萬人馬;漢朝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曾經率兵和匈奴在此廖戰,大獲全勝,威震塞外。

  在河東,有兩道長城。

  一道為外長城,在馬邑郡北,西抵黃河,東結太行。

  另外還有一道內長城,便是西起偏頭寨聯結外長城,往東抵恆山。以樓煩關、雁門關、紫荊關、倒馬關聯結一體。

  雁門關以南,便是河東中心,重鎮太原。而雁門以北,便是馬邑盆地,再往北出外長城,便是定襄。

  在長城外,便是陰山漠南草原,當年隋朝接兵敗的突利小可汗染干南下,將他安置在漠南,封他啟民可汗,此後東突厥便一直將汗庭設在漠南,而不再是在漠北的大草原深處。

  當年南北朝後期,北周、北齊東西對立,戰爭不斷。而漠北突厥乘勢興起,擊敗柔然,繼統漠北。

  突厥控弦數十萬,其境萬里。

  周齊皆欲以為後援,於是子女財帛,輸之無數。

  北周還迎突厥之女為後,使得木桿可汗驕橫的宣稱,說他在南邊有兩個兒子非常孝順,從不擔心缺吃少穿。

  到及北周滅齊,北方統一,中原開始強盛,北周末,以趙王之女為千金公主和親突厥。再後來,楊堅得天下,以隋代周,千金公主便思念復仇,說動沙缽略可汗攻隋,結果卻屢為隋軍所敗。

  後來楊堅用名將長孫晟離強全弱之謀,使得突厥一分為二。突厥從此連年內亂,沙缽略最終勢敗,不得不稱臣於隋。等他兒子都藍可汗立,又與隋不和,於是楊堅又用計離間都藍和突利兄弟,使他們相攻。

  雖後來突利可汗不敵都藍,但楊堅還是派長孫晟把他接到漠南,讓他置於邊塞,築城以居,還賜號意利真豆啟民可汗,先後把兩個宗室女賜公主號下嫁於他。

  再後來,都藍被殺,漠北大亂,五汗爭位。

  於是隋朝便派楊廣和楊素擁啟民可汗北上,大敗諸部,使得啟民得統歸突厥東方各部。

  此後十餘年,作為隋朝一手扶立起來的啟民,對隋十分恭敬,北方無邊患。

  大業五年,啟民死,始畢繼位。

  本來始畢雖然覺得東突厥實力恢復,控弦四十萬,有些驕橫,但在見識了隋朝大業五年平滅吐谷渾,大業九年平滅高句麗後,還有有幾分忌憚的。

  始畢不敢亂來,可偏偏楊廣卻不是那種安靜的主。

  大業十年春,羅成朝集時曾向皇帝密奏,說東突厥始畢可汗控弦四十萬,驕蠻自大,有不臣之心,讓皇帝萬分小心,切不可輕易去漠北巡視。

  結果皇帝聽了後,倒是聽進去了。

  可皇帝沒想著如何先安撫住始畢,安心發育,卻想的是如何先下手為強。

  於是皇帝找來了他的外交大臣裴世矩。

  裴世矩聽了皇帝的話後,也覺得突厥已經成為大患,再說吐谷渾和高句麗都平定了,西突厥這些年被隋朝折騰的欲仙欲死,根本不敢對抗天威,所以順理成章的也該打打東突厥了。

  楊廣讓裴世矩制訂策略,搞始畢可汗。

  裴世矩的辦法很簡單,說當年長孫晟離間突厥人的辦法不錯,咱們可以依樣畫葫蘆再來一次。

  當年始畢他爹突利啟民可汗本來是東部小可汗,結果受隋朝挑唆,便起來跟沙缽略干,結果乾輸了,逃到漠南隋朝爸爸這裡來。

  現在裴世矩也這麼幹,他派人悄悄的跟始畢的弟弟叱吉設會面,說你大哥對皇帝不敬,這是在自尋死路,所以皇帝現在要干他,準備讓你來當突厥大汗,還要把公主嫁給你。

  皇帝甚至連汗號都給叱吉設想好了,就封南面可汗,要扶他跟始畢對著幹。

  可結果呢,雖說是兄弟,可這叱吉設卻沒大哥始畢猛,一聽不但沒高興,反而十分害怕,他直接把使臣綁了,然後送到了始畢那裡,把事情全說了。

  這下始畢可就非常不高興了。

  我控弦四十萬,疆域萬里的突厥大汗,我到現在還向你楊廣稱臣,你不但不感激,還要搞我?

  於是始畢直接把那使臣砍了,然後讓人把頭送回了中原。

  並且準備跟隋斷絕關係,要成為跟楊廣一樣並立的大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