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能帶走的全都帶走,不能帶走的交給清河郡和平原郡,至於高雞泊里的營寨屋舍,全一把火燒了。」

  羅成對一名年輕義兒搖頭,「不用鎧甲,戰事已經結束了,穿普通的軍袍便好,給李帥的禮物備好了嗎?」

  高雞泊的剿匪已經結束,羅成準備前去拜訪自己的老師河北安撫使李景。

  李景的河北安撫使衙門設在魏郡的鄴縣。

  鄴縣,以前也叫鄴城,這座太行山東側的城池,曾經也是數朝都城,鄴城建城可以追溯到春秋齊桓公時期,如果再久遠點的話可以到五帝時期,相傳鄴城是顓頊帝(黃帝之孫)孫女女修的兒子大鄴的封地。

  戰國時期鄴城歸屬魏國管轄,魏文侯定其為陪都,著名的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就發生在此。

  三國時的曹魏在鄴城建都,此後,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先後在此建都,鄴城可謂是河北中心。

  北周滅齊,再隋代北周,後統一天下。

  楊堅平定天下後,把北齊都城鄴城還有南陳都城建康,都夷為平地,毀棄城池宮室。

  鄴城雖輝煌不再,可經過隋朝二十餘年發展,當年的廢墟上,又建起了很繁華雄偉的城池。

  河北設立安撫使後,衙門便是設在鄴縣,鄴縣之所以能成為六朝都城,其實與這裡的地理位置有關,這裡是一塊極佳的戰略要地,控河北,俯河南,望河東,可謂是三地要害。

  而涿郡雖然近年地位不但加強,可畢竟太偏北,而且朝廷在涿郡設了范陽府尹,所以安撫使衙門便設在靠南的魏郡鄴縣。

  「萬一李帥不答應怎麼辦?」闞棱問。

  「不答應也遲了,我都已經讓侯莫陳長史先把人帶著北上了。」羅成哈哈大笑。

  在他看來,此去鄴城,不過是禮節,去了就是禮到,至於說人,李景肯定會答應他帶走的。

  第590章 挖牆角

  師生兩個對坐吃著早餐。

  一碗寬面片煮成的不託,還有碗羊雜碎湯,很簡單。李景身著紫袍,但吃著早餐卻跟尋常的百姓老翁沒什麼區別,「要是能有幾個胡麻煎餅才最有味道,尤其是大興城裡西域胡商們賣的那種胡麻煎餅,賊香。」

  羅成呵呵笑道,「老師怕是更惦記著西域胡姬們的異域風情,喜歡她們的奔放熱烈吧?」

  「哈哈哈,西域胡姬奔放熱烈沒錯,但她們的餅也好。以前波斯胡姬賣的三勒漿最有味道,不過自從你弄出來那個白酒後,現在論烈酒已經無人能出你家白酒之右了,倒是讓當壚賣酒的西域胡姬少了許多生意呢。」

  「中原戰亂,西域胡商本就來的少了,許多長常住在中原的胡商,也都開始往回跑了。」羅成道。

  李景感嘆著,確實。

  早年西突厥控制西域,後來文皇帝時好不容易才讓突厥內亂,並擊敗西域,使得西域諸國以及更泰西的波斯、拂林等國的胡商前來中原通商。

  而當今天子繼位後,更是征滅吐谷渾,大破突厥,還滅了伊吾,使得高昌等國皆來朝賀,皇帝還在東都洛陽招待各方使節,讓沿途客棧飯館都不收胡商的錢,甚至把洛陽城裡的枯樹都纏上絲綢點綴,驚的那些胡人震驚無比。

  都覺得中原人傻錢多,於是胡商不斷湧來,甚至在洛陽和大興城中的幾個市場裡,還有專門的胡市,全是胡商在那裡交易買賣。

  只是大業七年開始,胡商慢慢的來的少了,甚至不少以往常駐中原的胡商都開始往回跑。

  「你給我出了個大難題啊,士誠。」

  李景對羅成道,一下子就要從河北帶走十幾萬人口,他這個安撫使都有些無奈。

  羅成卻不這麼認為。

  「我這是在幫老師你解決麻煩呢,近年來,幾次東征,河北河南都為前沖,無數民夫和兵員從這裡徵發,甚至早幾年前河北河南的百姓就因陛下的養馬令而苦,更別說此前開挖運河、修東都洛陽,東萊造船等等。」

  「河北百姓苦久矣,而前年黃河大水,去年兩岸大旱,緊接著是蝗災,黃河兩岸四十餘郡的百姓,又受這兵役瑤役和匪亂之苦。無數人都破家了!」

  河北的武陽、清河等數個郡,人口極為密集,都是二三十萬戶人口,但地方卻不大,雖說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可依然人多地少。

  再加上自修建東都後,大量貴族官員都開始在河南河北買地。土地兼併已經越來越嚴重,如清河郡這樣的人口大郡,甚至已經有好幾年都沒有再均過田授過地了。

  不管是十幾歲的中男,還是已經成年的丁男,都無地可分。

  甚至在一次次的水旱災情後,不少本來還有點地的百姓,也只能把手裡的那點地一次次出賣,最後淪為失地農民。

  若是太平年間,無災無荒的,一家人給地主佃地,再打打零工,日子還勉強過的去。可一遇災荒,糧價大漲,地里絕收,則百姓根本無法生存。

  為什麼各地鬧民亂,唯獨河北河南鬧的最厲害?

  因為這裡人口最多最密集,百姓手裡土地最少,所以一出亂子,便發生饑荒,百姓沒飯吃,便只能造反或四處遊蕩。

  「張金稱平滅後,高雞泊的這十餘萬百姓若交給河北地方,老師能消化的掉嗎?你怎麼安置他們?他們現在是一無所有,既無錢財糧食,也無房屋,現在雖然已經是春天,可離夏收還遠著,如今正是青黃不接之時,到處缺糧,老師怎麼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