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按宗法制來說,元德太子楊昭死後,第一順位繼承人,那應當是嫡孫代王楊侑,然後才是庶長孫楊倓,至於楊暕,他兄長雖死,可宗法繼承的順序自動是在他的兒子手裡,除非他沒有兒子。

  不管皇帝說什麼,羅成反正閉緊嘴巴一聲不吭。

  雖然在他看來,若想這太子之位不爭議,自然就只能立代王楊侑,他是嫡孫。燕王只是個庶長孫,完全沒有資格立他。就算代王楊侑是個傻子,那也未必輪到他。

  不過這話輪不到他來說。

  可這個問題卻困擾了楊廣八年了。

  帝國儲君之位,空缺八年。

  當年楊昭的三個幼子,如今大的十二歲,小的也十歲了。

  「齊王人不笨,是個聰明人,只可惜以前沒有好好教導,被身邊的奸佞帶壞了。這幾年我一直把他帶在身邊,不管是西巡北巡還是東征都帶著,看著倒也有些長進,悔改了不少。」

  楊廣看著羅成。

  「你年紀雖輕,卻懂進退,知本份,這很好。若齊王但凡有你一半,朕也不會讓他落到如今這地步。」

  「朕老了,一二年內肯定得立太子,不是代王侑便是燕王倓,卻絕不可能會是齊王暕。將來不論是楊侑還是楊燕做太子,我都沒什麼不放心的,最不放心的唯有朕百年之後齊王。」

  「朕剛才突然冒出來一個主意,想讓阿孩隨你去遼東。」

  阿孩便是齊王的小名。

  「齊王去遼東?」羅成不明白這是個什麼操作?

  既然不放心齊王,那更不能放他出去啊。

  「朕知道現在遼東雖還有五郡之地未復,但有你在,不出三五年定能把淵氏剷除,朕打算把阿孩封到朝鮮去,此生都不讓他再復回中原,就永遠呆在遼東,也算是給他一個保全之法。」

  羅成聽的直愣神。

  楊廣還真是處心積慮啊。要知道,在大隋開國之初,就已經取消了皇子封建的制度,雖然也曾讓皇子出任總管,但總管只是官職而不是封爵,也沒有封地。

  楊廣繼位後,更是把把僅剩下的兩個兄弟,都一殺一囚。漢王楊諒因叛亂被殺,蜀王楊秀則被他軟禁至今。

  哪怕是他的親兒子和親孫子,都只有封號,而沒有封地。

  現在楊廣居然想給楊暕在朝鮮分封一塊封地?

  這是不是意味著楊廣又想要改變他以前定下的分封制度?

  「朕準備授齊王楊暕為樂浪郡長史,賜給他百里封地千戶人口為采邑。」

  皇帝最後沒說給楊暕封地建國,只是說讓他當個長史,再給他一塊采邑和千戶人口,不過比起常年在楊廣身邊過著如軟禁一樣的日子,確實應當還是不錯的。

  「朕希望你能夠替朕照顧,並且看管規諫齊王,莫讓他再犯錯。」

  第579章 太子太傅

  聖心難測啊。

  羅成回到楚國公府後,立馬找來魏徵,然後兩人關起書房門密議起來。他把事情簡單的一說,然後詢問老道。

  「你覺得皇帝此舉目的為何?」

  魏徵毫不遮掩的道,「皇帝畢竟子嗣單薄,總共就生四個,還早亡和夭折兩個,如今就兩個兒子,既然皇帝已經打定主意要傳位於皇孫,那已經三十歲的齊王放出去,肯定比留下來穩點。」

  「既有利於將來傳位繼承,又還能免的這位喜歡胡鬧的齊王做死送命,一舉兩得。再者,皇帝把齊王封到朝鮮,未必就沒有反過來監視震懾你的意思。畢竟,你真要有所異動,有位宗室皇子在,朝廷就有一面旗幟在。」

  羅成點頭。

  「不過估計皇帝更多的還是想著安置齊王吧,畢竟這位確實喜歡作死,本來當年他要但凡老實一點,這太子之位也早就是他的了,哪輪的到那三位皇孫啊。」

  魏徵笑道。

  「其實有這位齊王封到朝鮮,未必就是壞事。萬一真的將來中原局勢糜爛,大帥你也可以割據遼東,以為起家之根基,到時可以先把這位齊王推出來擁立,當個前台傀儡也不錯的,這樣也能跟洛陽、大興兩京爭個正朔的。」

  老道不愧是老道,他跟羅成一樣,早覺得如今大隋表面還風光,可根基已經動搖,搖搖欲墜了。

  連羅成這樣完全靠皇帝提拔起來的大將,都有了二手準備,皇帝這天下還如何安穩的久。

  這位皇帝又喜歡巡遊,誰知道哪天就死在哪裡了,偏偏大隋又無宗室分封,這種做法在平時固然有助於中央朝廷集權,不至於出於西晉八王之亂那種事情。

  可一旦皇帝死了,新帝如果沒能馬上繼位,或者說天下大亂之時,到時肯定容易出現各方擁立天子的情況,到時洛陽一個天子,大興一個天子,極有可能。

  在那種情況下,羅成若有一位齊王在手,自然也可以擁立一個天子,這樣就不用聽其它朝廷的命令,還可以也挾天子以令諸侯。

  「皇帝有沒有說齊王的兩個兒子如何分封呢?」

  「皇帝說齊王二子還年幼,所以要養在宮中,等成年之後,再考慮分封到邊地去。」

  「估計這是對付齊王的後手,留齊王二子在京,算是人質,不過對我們來說,沒關係。」

  要說歷史上隋朝滅亡如此之快,其實跟隋朝的宗室制度確實也有一些關係。楊廣因為當年爭嫡奪位,後來又遇兄弟叛亂,於是對宗室十分提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