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過去大隋實力強勁,無人敢犯邊,而如今雖然大隋依然強大,但朝廷多年開疆拓土,如今東邊已經深入到了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邊也已經控制著河套平原漠南之地,而在南邊,大隋不但遠及交趾,而且現在還要重入中南之地,在西邊,平滅吐谷渾之後,朝廷在那裡設有四郡,未來還打算進入西域。」

  「陛下,東西南北各個方向,如今都已經擴張到極致,距離中原腹心,那都是數千里之遙。邊關形勢嚴峻,遼東還有高句麗,隨時可能還有叛亂風險,所以必須駐大軍鎮守,一步步不斷的威壓才能把高句麗徹底吞併下來。」

  「西北吐谷渾滅亡已數年,但到現在叛亂都還未停過,所以也一樣得常駐軍隊穩固。」

  ……

  第568章 賜號忠武軍

  羅成的意思就是,如今形勢不一樣了,以前的戰爭都是短期戰爭,徵召兵馬,大軍開過去,打幾仗結束,然後各回各家。

  可如今不同了,要久鎮邊疆,要消化那些土地,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行的,甚至得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時間。

  所以過去府兵制下的邊疆軍鎮制,已經行不通了,畢竟軍鎮大的不過一兩千,小的才五八百人,如何能夠有效的防禦作戰,而要把邊疆的軍鎮駐兵,甚至是邊疆的後備力量動員起來,那些鎮將則級別不夠。

  因此羅成才建議在新的形勢之下,於邊疆之地,設立節度使,在邊疆增設鎮、堡、戍,增派兵員,同時派兵軍墾屯田,移民實邊。節度使統邊疆之地,能夠更積極和更靈活有效的鎮守邊疆。

  「陛下,如今的邊疆形勢,在吐谷渾、高句麗等平滅之後,大的國與國戰爭已經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規模的持續性的叛亂之戰。原來那種以幾百人甚至一二千人為單位的鎮戍部署,完全無法適應。」

  「我們需要在邊疆之地,建立駐有集中指揮的大軍團軍鎮。而這樣的大軍鎮,必須得是常備型的,如果還是由原來隸屬於各衛府的府兵臨時徵調組成,則反應太慢。」

  「一支軍隊拉起來,要從各地衛府徵召府兵,要從京師各衛將領中選將,動員、訓練、發兵,以及後勤的糧草徵召轉運等,這些都需要太多的時間,待這些做好,那些叛亂的敵人早就跑了,那些來劫掠的敵人也已經換了地方。」

  虞世基反對。

  「我大隋立國之根本便是府兵制,府兵閒時耕種,戰時為兵,如果常年駐紮在邊疆,那府兵豈會願意?」

  這是一個問題。

  「陛下,我以為,徵召府兵戍邊,可以邊耕邊戰,屯田戍邊。對府兵,可以實行輪戍制或者是移駐制,既然府兵可以入京輪戍,那也一樣可以到邊疆輪戍。只要不是太頻繁的輪戍就行,比如一次兩年期,然後隔多少年再輪一次,在邊輪戍期間,朝廷還可以給予他們的家人錢糧補貼,而府兵在邊輪戍,耕種戍邊,也可以將屯田所出除供軍之外,余者分賞將士,或者給予其它賞賜。」

  「哼,你說的倒是輕巧,可如果要給錢糧,你知道這會是多大的開支嗎?」

  羅成不理會裴蘊,直接對皇帝進言。

  「陛下,遼東之地,我大隋前後三征,耗費了百萬之兵,幾百萬之民夫,以及無數錢糧才拿下,難道就要隨便的再浪費?如果不常駐一支邊軍,那麼臣敢說,朝鮮道的五郡不但可能永遠都不能收回來,而且遼東四郡,都有可能重新被侵。我們不能等失去之後,再來嘆惜。」

  這句話倒是打動了皇帝。

  「羅成,你可有相應的計劃?」

  「回陛下,臣以為,邊關之地,必須設立能統一指揮的軍團,這軍團未必是統領一整道,但只需統領邊地就行。如遼東朝鮮兩道,這裡是新收復之地,所以當駐一支重兵,可以把現在遼東的五萬一千府兵,皆劃到一起,不過是在把現留守衙門改為節度使衙門而已。」

  「而如中南之地、嶺南之地、河套之地、青海之地,這些邊地,都可以設立軍度使,屯駐一支重兵。比如中南之地,現在還未收復,所以可以將整個中南四郡,皆設為節度使轄下,駐派兩到三萬兵馬。」

  「而嶺南可以在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設立一個節度使,在此駐兩三萬兵馬。」

  「青海四郡可直接設一個節度使,統兩三萬兵馬常充。」

  ……

  「那照你這麼說,這嶺南道最南的三個郡設節度使,這節度使和嶺南的安撫使誰大?」

  一直不吭聲的羅藝道,「那倒也簡單,可以把嶺南分成兩道。」

  蕭瑀則道,「對遼東、中南、青海這樣的用兵之地,可以乾脆與其它道區分開來,這些道可以設節度使,節度使在安撫使之上,或者乾脆只設安撫使,至於觀察使,他行使的是監察之職,不衝突。」

  楊廣則在考慮,如果這一步放開,那會不會影響到他的統治。

  「陛下,對河北河東這樣的地方,則可以設立使持節都督,統領一郡或幾郡之地,但他需受安撫使節制。」

  皇帝思慮良久。

  「我覺得這個倒是可行,遼東道和朝鮮道可合為安東道,設節度使和觀察使、安撫使,安撫使管行政錢財,觀察使管監察司法,節度使則位在安撫與觀察之上,掌總軍旅。」

  「嶺南道,可拆出一個安南道,以鬱林、寧越、交趾、九真、日南五郡列入轄下。設安南節度使和觀察使、安撫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