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一封信過去,於是一家子就都來了,他們從東萊坐船來的,那邊有水師的船專門負責運送這些遼東府兵家眷們過去。

  一家子好不容易飄洋過海到遼東,羅成也確實沒有食言。

  一家子人都分到了地,不但馬大棒的妻子和老母一人分了五十畝地,他的四個沒成年的孩子都一人分了二十畝地,連跟著過來的已經分家另過的兩個兄弟兩家十一口,羅成也全都給分了地。

  反正如今遼東別的不缺,最缺人口。

  能來,就歡迎。

  這些地分下來,有部份是以前高句麗人耕種的熟地良田,也有部份是還未開墾的荒地,另有一些較差點的坡地等,但數量確實沒打折。

  現在馬大棒三兄弟一起居住,一起十八口人,除了馬大棒子的那一百多畝地,他這一家子還分到了近五百畝地,雖然其中良田不到二百畝,可也足夠驚喜了。

  更別說,馬大棒子還有個高句麗妾,也分了幾十畝地。

  馬大棒妻子過來後,見到屋裡還有個高句麗女人,把馬大棒子撓了一頓,但後來也沒鬧了,倒也想開了,既然是上面要求的,個個府兵都納高句麗妾,就沒辦法了,再說,馬大棒子也會哄,告訴她這些妾侍其實就是幫忙種地的。

  畢竟他這個高句麗妾年輕,能幹活,現在正好幫著妻子侍候老母親,另外這個高句麗妾家還有七口人呢,一家老小現在都是他馬大棒的佃民,幫他種地。

  婦人很現實,算了半天,覺得確實是這麼個理,也就消停了。

  屋子挺大,原木結構,樹都是山上伐的,府兵們互相幫忙一起建的屋子。房屋的風格就是原始粗獷風,但很結實。

  屋裡有個大火塘,可做飯也可烤火,另外還有個大炕。

  羅成掃了遍屋子,發現火塘上還掛著幾塊肉在燻烤,已經熏的烏黑,火塘上還有肉,說明府兵們日子還算可以。

  「糧食還夠吃麼?」羅成問。

  「夠,屋頭下有個地窖,裡面不但存了糧食,還存了些菜,夠吃到明年開春了。」馬大棒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

  在中原時,他不過是個賣苦力的,可自加入府兵到了遼東,幾年下來他成了軍官,如今更成了地主。

  在這個小屯子裡,他還是屯長,一家十八口,外加上妾侍家七口,這個大家族二十多人呢。

  他現在就算外面大雪封凍,都經常出去轉轉,就為了看看他的那些土地,時常在炕上跟妻子商量,等開春後,好好管理今秋種下的麥子,還要抓緊把剩下的地也翻了,種上麥子和大豆。

  他還計劃著要再買兩頭牛回來種地。

  羅成笑道,「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有糧吃就好。馬大棒,跟我說說你們屯子裡的情況,如今總共有多少人口,有幾個府兵,又有多少府兵接了家眷過來,地都分下來了嗎,都按上面規定分下來,有沒有少分?還有,聽說你們屯裡之前走的府兵有幾個把妾侍留下了,這些人現在怎麼生活,懷孕了有沒有沒人管的?」

  這些問題,馬大棒很認真的聽,然後一一做了回答。

  「大帥,我們屯子現在總共有三十個府兵,之前五十個,走了二十三個,剩下二十七個,後來上面又安排三個過來,三十人都是隸屬於附近的四平鷹揚府……」

  按馬大棒子所說,三十個府兵,有一半人已經把家眷接來了,還有一半是計劃著等明年開春後再讓家人過來。另外已經接家眷來的這一半人里,如他一樣把全家都接來的也只有部份,不少人是家裡只先來了幾個探探路看看情況。另外也有人還計劃著,明年要把兄弟家也喊來的。

  至於說沒帶走的府兵妾,這裡有七個。

  其中四個流民妾三個高句麗妾,七個被留下來的府兵妾,已經有五個改嫁其它府兵為妾或是嫁給其它移民,但還有兩個沒嫁,因為她們懷孕了。

  「這些人現在怎麼生活?」羅成問。

  馬大棒子嘆息一聲,「這些女人也挺可憐的,我們也給她們的丈夫去信了,可他們都回中原了,也不可能再來接他們回去,甚至如那幾個因叛亂而被流放來的女人,根本不可能接回中原去。」

  「我們屯子呢現在就是大家一起接濟照顧她們吧,每家送了柴火定期送糧,讓她們渡過這個冬天。」

  這樣的情況並不止是這個屯子,而是很普遍。

  當初羅成為了讓這些府兵在這裡有歸屬感,強行給他們分地納妾,然後皇帝一道詔令,又把五萬三千府兵召回中原去了。

  於是好多在這納的妾都被留在了這裡,沒懷孩子的還好,反正再改嫁就是了,可有些人懷了孩子,卻是麻煩。

  她們嫁給府兵都是才二三個月,有些人在府兵走的時候根本還沒發覺自己懷上了,現在快過年了,肚子一個個的開始挺起來了。

  「馬大棒子,你做的很好。不管怎麼說,這些女人都要照顧好,我已經決定,等這些女人生下孩子後,如果她們願意自己撫養,會由留守府每月補貼些錢糧,如果實在無力撫養或不願意撫養,留守府也會成立專門的少兒營,到時接過去撫養他們長大成人。」

  馬大棒子撓撓頭,「其實我們有些府兵,也願意撫養的。」

  小黑笑罵道,「你們他娘的不就是圖人家寡婦不要錢,養著還能幫你們幹活,孩子長大了,又是個勞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