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倒也是啊。」

  郡兵在軍械、訓練方面多有不足,所以讓郡兵練簡單的長矛等,更適合,遇戰事,跟府兵一合編,那麼五萬府兵,立即就能翻倍成十萬甚至是十五萬人馬。

  老四笑呵呵的道,「回去我就編他萬八千的郡兵。」

  「德性,你旅順現在才多少人口?編萬八千郡兵?你哪來這麼多人?飯要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你旅順郡九千府兵,所以你們可以先編個四五千的郡兵。軍械方面,兩次征遼留下大量的軍械,我可以給你們的郡兵每人裝備一桿長矛一把橫刀,再裝備一張弓,當然,馬就沒指望了。」

  「才四五千?」

  羅成瞪了老四一眼,「四五千已經不錯了,若是能夠練起來,你旅順郡就能有一萬三四的人馬,到時以府兵為戰兵,以郡兵為輔兵,合編一軍,也是很不錯的。兵貴精不貴多,好好訓練打磨才是硬道理,當然,練兵之餘,別忘記屯田耕種,如今中原越來越亂,說不定哪天就沒有糧食可以運過關來,到時我們都得靠自己,若是無糧,那再多的兵也得餓肚子。」

  老四道,「那我得想辦法多從中原招點人手過來,這次跟淵氏議定之後,他們後撤了百里,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百里占過來,然後從中原招募些流民過來屯墾耕種。」

  羅成點頭。

  「先給府兵分地,每兵最少得有一百畝地,另外選入郡兵的,也得授田。」

  「這肯定的,不過之前我們給十萬兵馬授田納妾,現在他們一半人要走了,這怎麼處置?」

  羅成想了想,「離開的府兵,地收回吧,反正他們走了,也無法再管理,不過要給他們一筆錢作為補償,表示個意思。至於他們的新羅妾和流民妾,願意帶回去的不反對,但這些妾侍的家人不能一起走,如果不肯帶走的,那就留在這裡。」

  土地在現在的遼東可以說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但只要隋軍肯駐守在這裡,不放棄這裡,那麼土地又同時是很值錢的東西。

  「告訴那些被我們選中屯駐的府兵弟兄們,他們的家眷遷過來,我們按人口給他們授地分田。只要是二十到六十歲的,不論男女,我們都每人分田五十畝,而二十歲以下的,不論男女我們每人分地二十畝。有多少口人,我們就給他們分多少田地。」

  「這些地分下去要交租嗎?」老四問。

  「府兵本人的那份田地不須交租,但他家眷分的田地,頭十年我們留守府與他們五五分,十年後,則按朝廷的租庸調製收租稅。」

  「五五分成,會不會太高了點?」老四咋舌。

  「我們不是按丁收,而是按畝收,多少畝地,我們收多少,尤其是我們是按收成來收的,不是定額租,收穫了多少,我們拿一半,我們分給他們的土地多,一家就算五六口人,除去府兵的那份,起碼也能有一二百畝地,就算廣種薄收,一畝只留一半,也還能收幾斗糧。」

  看起來拿走的多,但如果羅成不再租收其它的各種租稅雜費,那其實只要日子安穩,絕對是能夠溫飽的,甚至比在中原的日子強,畢竟如今的中原,普通百姓家裡都不過是一二十畝地,甚至無地。

  第555章 棄婦

  大雪紛飛。

  眼看又要過年了。

  今年的遼東格外的冷,但也格外的安寧。自東征開始以來,這還是頭一次再無戰事。

  羅成身著一件棉襖,裹的跟個粽子似的與小黑一同出城,隨行的是闞棱等幾個義子,提著龍城飛將酒,帶著一些糕點還有糧油等。

  闞棱道,「義父還是穿上這貂衣錦袍吧,我看你那個棉襖真的不暖和。」

  羅成笑笑,「我不缺貂皮錦衣,但普通的府兵將士們可就沒這些了。這棉襖你別看著普通,可若能夠推廣起來,可是相當了不得的東西,若人人都有了他,以後這遼東就不怕寒冷了,到了冬天,不用整天呆在屋裡告火炕地龍貓冬了。」

  闞棱瞧了瞧羅成身上那棉襖,「可是義父你身上這身棉襖,可是比一般的貂皮錦衣還貴的,怎麼可能人人都有呢。」

  此時的棉花在中原,也僅有皇帝的宮廷和一些貴族們的後花園裡栽了一點,是作為觀賞花來看的。

  棉花和棉布中原極少,都是由西域所產,號為白疊布。

  西域的高昌國種植棉花很多,廣泛種植,據後世人研究,西域高昌也就是後世的吐魯番一帶在隋唐時就大量種植棉花織棉布,他們種的棉就是非洲棉。

  羅成身上這套棉襖,就是由商人自西域高昌國販運過來的棉花棉布做成。

  高昌人把棉布稱為白疊布或細緤,在那邊,棉花一斤,上品的直錢七文錢,但細棉布一尺,上品直錢四十五文,次值四十文,下四十三文。而次棉布上品一尺直錢三十文,次二十五文,下值二十文。

  最差的棉布稱為麁緤,上品一尺值錢十二文,次值錢十文。

  這麼一看,好像棉花並不算貴,但貴的是棉布。究其原因,就在於此時的棉花脫籽技術不成熟,去籽極難,再加上這種高昌種的非洲棉纖維短,不易紡織,所以贊成了棉花不貴,但棉布極貴的現象。

  而中原此時還沒開始推廣種植棉花,從西域販運過來後,這白疊布物以稀為貴,於是比絲綢還要貴重。

  這年頭,能夠穿上一身棉衣的,那絕對是非富即貴。如羅成這樣還穿著棉襖,絕對是身份的象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