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也驚到了,居然把宇文述的左眼打瞎了。

  「羅藝,混帳!」

  羅藝這時也覺得自己衝過了,馬上向皇帝請罪。

  可楊廣看著宇文述伏地痛哭的樣子,也有些無奈。

  宇文化及派人暗殺羅成,結果羅藝把宇文述的左眼打瞎,這都成何體統。

  「送許國公回府養傷,好好照料,暫時就不在家安心養傷,也不用再上朝以及到衙視事了。」

  不久前,這番話是對羅藝說的,現在轉過來對宇文述說了。

  宇文述覺得委屈萬分,可皇帝現在對他一臉厭惡,直接擺手,讓內侍把他『扶走了』。

  「羅藝,你太令朕失望了,罰你俸祿一年。」皇帝對羅藝做出處罰,不過羅藝聽了倒無所謂。

  這時皇帝終於說起正事來。

  「朕決定,收回先前召羅成回京的旨意,並且加授羅成為遼東留守,朕還已經派了尚藥局孫典御趕去遼東為羅成醫治。」

  「陛下,羅成如今傷重,就算醒來,只怕暫時也無法理事,遼東這塊,還是應當再安排個人手,協助羅成統領遼東局面。」跟宇文述向來交好的裴蘊,立馬進言。

  「那就由左翊衛將軍段達任副留守,趕往遼東協助羅成。」

  第548章 海東王

  段達是皇帝的心腹,跟宇文述一樣,那是楊廣還是晉王之時,就已經追隨他了。當年楊廣封晉王時,段達就是他的參軍。

  段達也是關隴將門出身,早年楊堅還未稱帝時,他就是楊堅的親衛都督。後來楊堅稱帝,封楊廣為晉王,特授他為晉王府參軍,從此後段達便跟著楊廣。

  到如今,段達也擔任左翊衛將軍之職,十分得皇帝信任,不過統兵打仗就一般。

  不過遼東有羅成這位能征善戰的猛將,皇帝選段達倒不是要用他打仗,而是他是自己多年心腹,信的過。

  只要羅成不死,遼東這塊皇帝還是要交給羅成來統領的,萬一羅成死了,那麼便暫由心腹段達來接管。

  「陛下,授羅成為遼東留守一職,是否要再考慮一下?」虞世基也出言。

  留守這個職務,在隋朝不一般,尤其是在大業朝,那就更不一般了。

  隋代北周,再一統天下,結束南北朝三百年紛爭,其制度上也多有創新。比如開國之初的使持節都督制度,隋朝就改成了總管制,到了大業朝,總管制又全都廢除。

  總管制度,就是在邊關要害之地,設立總管,總管上馬統兵下馬治民,文武兼管,大權在握。隋朝曾經設立了五十多個總管,分為統領幾十州的大總管,以及統領十餘州的中總管,以及統領一二州的小總管。

  當年楊廣便曾經是揚州大總管,他們兄弟幾個,都是統領一邊數十州的大總管。如漢王楊諒,當年就統領幽并數十州,有雄厚的資本,後來才敢造反,蜀王楊諒,更是坐鎮巴蜀。秦王楊俊,統領隴右。

  開國之初,是以這種皇子親統的大總管來取代其它朝的皇子分封國的制度,大總管雖統數十州,但只是官職,而不是封地。

  大隋立國之初,皇子皇孫就不曾有一塊真正的封國封地。

  等楊廣繼位,平滅了漢王造反後,這大小總管制度也就徹底廢除。

  隨著總管制度廢除的,則還有隋初的行台制度。

  朝廷在地方設立行台尚,全名行台尚方省,算是尚書省的派出機構,設行台尚書令,以及兵部尚書等官員,統領一路地區,擁有軍政民事財政等所有大權,權力相當大。

  但一般這種行台尚只是臨時設置,事畢就會裁撤。

  楊廣繼位之後,更是再也沒設過行台省。

  行台省、都督、總管的設立,其實也很有實用性,尤其是在邊地,如果文武互不相統,甚至各州互不相統,就會導致權力太過分散,面對邊地的形勢,就能以應付,特別是如果遇敵入侵劫掠,就能統一防禦作戰反擊。

  大業朝還改州設郡,全國一百九十多個郡,一千多個縣。郡守只牧民不統兵,郡丞統兵不管政,大搞文武分離,尤其是到後來府兵、郡兵又分離,郡尉統府兵,郡丞統郡兵。

  這樣搞,雖然有利於安定,但卻不利於邊關,更不利於做戰。

  所以遇戰事,皇帝一般都是要臨時選派大將為總管,統兵出征,臨時管轄戰區的郡縣。

  可在非戰之時,依然還是面臨著互不統屬的問題。

  所以皇帝這兩年,開始又搞出來一個留守制度。

  西京東都,皇帝不在的時候,都會選派一位皇孫或是一位重臣擔任留守,比如皇帝常年不在大興,所以便設有京師留守,由刑部尚書衛文升為京兆內史,輔佐代王楊侑留守京師。

  他雖在東都的時間多,但也經常西巡、南巡、南巡,這幾年又東征,所以洛陽也經常不在,於是皇帝又設立了東都留守。

  除了這兩個京城留守,皇帝還設立了許多離宮留守和地方留守。

  楊廣有四十餘座行宮,一般都會設立宮監,在一些重要的行宮,還駐有重兵,屯積大量鎧甲武器錢糧等,並設有行宮留守。

  比如皇帝東征時,就派尚書左丞朗茂為晉陽宮留守,負責打點行宮事務,以備皇帝下次臨幸。

  而在一些要地,也設置地方留守,比如太原留守、東萊留守、江都留守、彭城留守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