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秦瓊和魏徵等倒對這沒什麼興趣,但如程咬金、裴行儼等一些將校卻挺有興趣的,如今羅成也納了,於是大家不管是沒興趣還是有興趣,也都留下來。

  有羅成他們親自帶頭,這納高句麗妾的事項推進的很順利,幾乎每個駐遼東府兵都納了高句麗妾,或是流放罪女為妾。

  幾十萬的高句麗俘虜和中原叛軍流民,於是幾乎是一夜之間,都轉換成了駐遼府兵的家眷軍屬,他們也從奴隸和流放者,變成了府兵們的佃客。

  這個轉變還是巨大的。

  府兵們剛分到的田地,都有了佃客幫忙耕種,而這些不安穩的流放者和俘虜,也算是暫時安穩了下來,畢竟雖然還不是自由之身,可畢竟有了田地可佃種耕作,收穫之後也還有三成可以自留,不遇災荒意外,辛苦一些,溫飽總還是能夠有的。

  而能溫飽,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再去造反。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許多高句麗男人被府兵奪去妻妾,可他們要想生活過的去,頭上就得頂點綠,生存和尊嚴之間,絕大多數的高句麗男人選擇了後者。

  有寧願選擇尊嚴者,但在大隋府兵的刀劍之下,他們的選擇是無力的。

  第527章 求降

  十月。

  羅成在遼東誓師。

  他自新城、遼東二郡,集結五萬兵馬,在遼東城下誓師。羅成親自宣讀皇帝催促進兵的詔令,又傳令建安太守宋老生、旅順太守羅存孝、遼西太守王仁恭各出兵一萬圍安市城。

  總共出兵八萬,其中戰兵五萬輔兵三萬,對外則號稱是二十萬。

  在誓師會上,羅成還給國內城的淵氏父子去信一封,要求淵氏投降,並讓他們交還二十萬被俘之大隋軍將,同時把在遼東戰士的二十萬將士的屍骨收斂送還。

  另一方面,羅成又派人從海上前往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和新羅,以天朝宗主上國的身份,命令兩家出兵高句麗,協同滅高句麗,羅成甚至還直接許諾,若是滅掉高句麗後,到時就把平壤貝江以南的土地,分賜給新羅和百濟兩國。

  當然,這些都只是口頭上的承諾,一個字也沒留在紙上。

  羅成甚至也沒真正指望過他們能出兵,但只要有些動作,也足夠讓高句麗人不安,可以牽制他們部份兵力了。

  同時,羅成還以他押四蕃使的頭銜,派人去契丹、奚、室韋、靺鞨諸部傳令,讓他們也出兵,但不是讓他們來安市。羅成讓奚、契丹出兵扶餘川,讓室韋、靺鞨出兵鴨綠江上游,只需要有一點點動靜,同樣也可以威脅到高句麗。

  秋高氣爽。

  一場由羅成親自指揮的遼東之戰再次拉開。

  安市此時已經成為遼河中下游一線,最後一座平原孤城,南面的建安,北面的遼東俱已陷落。

  漢代時,在這裡設置了新昌、遼隊、安市三縣,到西晉時,三縣皆廢。後鮮卑慕容復時期,仍設安市,再到後來高句麗人占據,已經占領了二百餘年。

  這裡位於遼河下游左岸,西面遼河平原,東面則是丘陵山地,安市城便是阻河靠山,面朝平原。

  西面的平原是由楊柳河和五道河沖積而成,楊柳河便是後世的海城河,這也是太子河的支流,而太子河又是渾河支流,渾河也是遼河支流。

  安市築於此處,並且在千年來一直存在,有其重要的地理優勢。

  不但前面有遼河平原,最關鍵的還是他背後扼守著楊柳河東面山區裡的兩條河谷孔道,這兩條河道正是穿過那一片山區的重要孔道,通過這些孔道可往北邊的新城、國內,往東可抵烏骨、石城等。

  安市城位於楊柳河北岸的海龍川山上,山勢險峻雄偉,石築城牆沿山脊修建,周長十餘里。

  加上周邊大大小小二十餘座山城堡壘,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防禦集群。

  十月初。

  宋老生、羅存孝、王仁恭率三萬兵馬,將安市城團團圍住,封鎖隔絕安市與外圍諸堡的聯繫。

  緊接著。

  羅成親率五萬遼東和新城郡大軍南下,於安市東面的山中駐紮,攔在高句麗來援的必經之路上。

  「高句麗人真的會來援嗎?」馮孝慈問。

  羅成摸著自己已經漸漸留長的鬍鬚,「高句麗人如果不來,那麼安市城就是座孤城,我們接下來硬啃也能啃下來。如果他來援,我們就打援。」

  這是擺在高句麗人面前的難題,不來援,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八萬隋軍圍攻安市,來吧,又不一定打的過隋軍。

  羅成就是要這種效果。

  他早不打晚不打,偏偏這個時候來打,這個時機挑的也是很有講究的。

  現在已經是深秋,再晚點,就要下雪,到時遼東千里雪飄,萬里冰封,山區里更難行軍,補給就不用說了。

  「安市城真要硬攻,只怕也不一定好打。」魏徵提醒羅成。

  「我這幾個月時間可不是一直在種地的,輔兵營和工匠也一直在做準備,我設計了不少攻城器械圖紙,讓他們按圖紙趕製,另外,之前皇帝攻破遼東城留下的大量攻城器械也在,我也已經讓人拆卸,這次也都隨軍運來。」

  足夠的攻城器械,如果高句麗不來援,那他們就能從容攻城,破城的機率極大。

  國內城。

  淵太祚緊皺著眉頭。

  壞消息越來越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