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就算涿郡不失,可運河也斷了,糧草無法繼續運過來,遼東幾十萬大軍拿什麼支撐呢?若這個時候高句麗再反攻,我數十萬遼東大軍,有全軍覆沒之險啊,請陛下三思!」

  「罷罷罷!」

  喊出這三個字的時候,楊廣真感覺萬念俱灰。

  一切一切的努力,都已經化為了泡影。

  「詔令。」

  「授李景為涿郡太守,火速率本部人馬回鎮涿郡。」

  「令羅藝為遼東太守,鎮守襄平,調李淵為新城太守,鎮守新城,授王仁恭為遼西太守,鎮守懷遠。屈突通為柳城太守,鎮守柳城。」

  「急召宇文述、楊義臣率六軍撤回。」

  「詔羅成率水師回河南平亂。」

  一連數道詔令下達,也意味著二次東徵結束了。

  鴨綠江口。

  羅成率軍四萬乘船抵達鴨綠江口,皇帝的詔令還沒來,但羅成已經知道了楊玄感叛亂的消息,消息是由張亮派人送來的。

  看完密信,羅成輕嘆一聲。

  「該來的還是來了。」

  前方鴨綠江口不遠的西岸就是大行城,上次他攻占過,後來這裡還收納了幾萬八軍敗兵。此時,這座城池已經再次駐紮著高句麗人,因為高建武在國內城稱王,所以對下游江口的大行城、泊釣城都加駐了兵馬。

  短短半年多時間,大行城甚至還加固了。

  大行城駐軍三萬。

  扼守著江口。

  「大帥,何事?」

  來護兒見羅成遲遲不下達進攻的命令,過來詢問。

  「中原出事了,楊玄感在黎陽發動叛亂,現在率兵往攻洛陽,李密率兵往攻涿郡,王薄率兵攻齊郡。」

  來護兒大吃一驚。

  「楊玄感居然叛亂了!」

  「嗯,叛亂了。」來護兒搖頭嘆氣,當年他可是隋著楊素東征西討過的,跟楚國公府那是有不少香火情的,誰能想到,楊素才死幾年而已,現在楊玄感居然叛亂了,還是在這種東征的關鍵時候。

  「準備撤退吧!」

  剛趕來的周法尚擔憂的問,「陛下未有旨意下達,我們無旨而撤軍,可行?」

  「平亂要緊,內亂不平,軍心不穩,這仗還如何打?而且,皇帝一接到這消息,肯定也只能撤軍,到時陸路各軍撤了,咱們水師孤軍攻打國內城嗎?」

  不管諸將的擔憂,羅成一聲令下,全軍撤返中原!

  第475章 戰滎陽

  東都洛陽兩支兵馬出京平亂,一支入河內增援臨清關,一支進滎陽增援虎牢關。

  滎陽、虎牢關。

  這座洛陽的東大門,此時由河南撫慰大使裴仁基以及河南討捕大使滎陽太守張須陀鎮守。

  河南郡丞裴弘策率東都八千兵馬來援。

  「楊逆到哪了?」

  裴弘策一進虎牢關,便馬上問。

  「數日前,楊賊攻不破臨清關,便調頭回汲郡,在南邊渡黃河入東郡,如今正往虎牢關而來。」

  裴弘策一聽就不太樂意了。

  「兩位也都是名動一時的百戰之將,俱有虎賁之稱,為何卻在此坐看楊賊肆虐,何不率兵進剿?」

  裴仁基便解釋說,「楊逆兵眾,且直奔東都而來,所以我與張大使相商後,認為,可以在此以逸待勞,坐等他送上門來。我們也好趁機抓緊時間,徵召各郡兵馬集結於滎陽,與楊逆到時決戰,一戰滅之。」

  這本來是挺穩的一個決策,可從洛陽來的裴弘策卻嘲諷二人膽怯。

  他雖只是一個郡丞,可畢竟是奉洛陽留守的越王楊侗和樊子蓋的命令來的,是東都援軍主將。

  「二位既然不敢出戰,那便為某守好虎牢關,待某明日出關去東郡剿滅楊逆此賊!」

  張須陀被裴弘策一通損貶,但還保持著冷靜。

  「裴將軍切莫輕敵,楊逆士氣正盛,須得小心。」

  可裴弘策哪聽的進去,他認為既然楊玄感在臨清關前都打不過,那更不是自己對手,畢竟臨清關兵力更弱。

  待裴弘策大搖大晃出去後,裴仁基笑著對張須陀道,「沒見過如此狂妄之輩。」

  「畢竟文臣統兵,有時也能理解的。」張須陀嘆道,他跟裴仁基都是武家出身,以軍功起家,同裴弘策這樣的文官還是有區別的。

  「那就不管他?」

  「讓他去試試楊玄感虛實也好,咱們的任務還是得守著虎牢關,畢竟事起倉促,一時間我們手頭也沒多少兵。」

  若是一般賊匪,張須陀肯定就出兵去圍剿了,可畢竟對方是楊玄感,張須陀最擔心的不是楊玄感有多少人,而是不知道會有多少人響應他。

  一旦滎陽有失,這洛陽可就危險了,不管怎麼樣,他張須陀都不能放楊玄感殺到洛陽城下去。

  穩妥起見,也就只能先在這裡等著了。

  第二日一早。

  裴弘策果然就率他自己的八千東都兵出關往東郡而去。

  八千東都兵剛到達運河邊上,便遇到了楊玄感的前鋒。

  楊玄感之弟楊玄挺親率兩千輕騎為前鋒,雖然只兩千騎,可這卻是一支精銳。不是倉促間召集的那些烏合之眾。

  兩軍在運河邊上的滎澤縣邊相遇。

  兩軍不期而遇。

  一邊是東都洛陽軍八千人馬,三千精騎五千步卒,裝備精良,而且有許多東都的勛戚貴族子弟隨軍,而另一邊的楊玄挺只兩千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