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黑闥卻不這麼認為。

  他們落草也是無奈之舉,可之前投高士達,結果好容易拉起來一個三千人戰營,卻讓高士達一下子給送了兩千。

  雖然上次有羅成照顧,讓他們得以逃過一劫,可現在這樣的日子劉黑闥不願意再繼續下去了,要搞就搞的紅紅火火轟轟烈烈一點。

  「就咱們這千把號人馬,難道還能爭天下不成?」劉黑闥問,自立是不可能的,早晚得投奔明主,他覺得李密楊玄感還不錯。

  「如果黑闥你覺得他們能成事,你想投奔他們,大哥不阻攔你。但是你自己要多加小心,萬一他日發現他們成不了事,可以及時調頭回來,我們永遠把你當兄弟。」

  「你們真不去?」

  「我不去,伏寶你去嗎?」

  「姐夫不去,我也不去。」

  劉黑闥猶豫了半天,最後還是決定出去闖一闖,呆在這豆子崗中,實在是沒什麼意思。

  他帶了大約二百來個願意隨他出支闖蕩的兄弟一起去投李密。

  只是讓劉黑闥有些失望的是,李密見他來並沒太高興,看到他只帶了二百人來,更是只是授了他一個偏將之職,讓他統帶五百人馬。

  「我要見魏公,我當年在齊國公麾下,在遼東征戰時就已經是二百人長了,如何為何還只授偏將之職?」

  中軍一名校尉冷聲道,「羅成麾下二百人長,如今魏公授你五百人偏將,對你算是夠重用了,走吧,魏國公豈是你想見就能見的。」

  第474章 遼東撤退

  遼東。

  遼東城已經重新改回舊名襄平,只是這御駕親征攻破遼東第一重城的勝利喜悅沒持續多久。

  「陛下,楊玄感在黎陽起兵叛亂!」

  剛聽到這個消息時,楊廣不相信。他以前忌憚楊素,還逼死了楊素,後來又打壓了弘農楊家,但這幾年,他覺得楊家老一輩都死了,小輩的楊玄感當家,楊玄感和他的兄弟們被他訓的還是很服帖的。

  要不然,這次他也不會讓楊玄感坐鎮黎陽督運糧草。

  本來自認為早就馴服的楊玄感居然反了,還是在這種關鍵時候背後插他刀子,這種巨大的反差,讓楊廣差點沒暈過去。

  「陛下,楊玄感黎陽做亂,附逆者頃刻間達一二十萬,如今河北一片混亂。楊玄感親率十萬往攻洛陽,李密率五萬北上涿郡,王薄率五萬南下齊郡。」

  「陛下,楊賊其心可誅,他派李密北上,這是要斷我們歸路啊。」王仁恭提醒皇帝。

  王仁恭是次東征之時,表現的十分突出,得楊廣極為看重的一員大將。王仁恭以軍功起家,最早是秦王楊俊的屬下,後來隨楊素征討,因功晉升,再後來一直擔任呂州刺史、衛州刺史、汲郡太守、信都太守等職;

  兩次東征,他都隨駕。

  他一眼就看出了楊玄感派李密北上的殺招所在。

  雖然此次東征,沒有上次聚兵多。可在遼東,也依然還聚集了四十萬兵馬,更別說大量的民夫,這麼多兵馬的糧食,都得靠關內轉運過來,尤其是依靠著運河這條生命線。

  現在楊玄感在黎陽做亂,不說直接威脅東都洛陽,而且必然切斷運河糧草供給。而這李密再率兵北上,這分明就是奔著涿郡去的,到時攻下涿郡,把臨渝關一堵,他們就回不去了。

  「陛下,斛斯政跑了,叛逃高句麗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又一個壞消息到了。

  兵部侍郎斛斯政向來得楊廣信任,雖然段文振再三提醒皇帝,這個人用不得。但皇帝還是用了他,現在他跑了。

  還跑到高句麗人那邊去了。

  「斛斯政本來就與楊玄感交好,他定是早已得到消息,所以叛逃高句麗。」

  王仁恭大叫一聲不好。

  「陛下,斛斯政叛逃到高句麗人那邊去,定會將我們這邊的虛實如實告訴高句麗人,甚至說不定,斛斯政早就已經與高句麗人暗通好了。如今楊玄感一反,李密北上,就怕高句麗人也要反攻了。」

  楊廣有些慌了。

  手握四十萬大軍在遼東,但運河一斷糧,他們就難以堅持,而高句麗人若是再配合著李密夾擊,則可能再次大敗。

  「陛下,臣建議,在李密還未攻下涿郡、臨渝關之前,立即撤回關中,先平內亂,再征外敵。」

  屈突通也奏請皇帝先回涿郡。

  「可眼下平遼正是關鍵之時,朕剛剛攻下遼東,羅成也剛拿下卑沙,如今眼看著就能繼續東進,圍攻國內,一舉滅亡高句麗!」

  「陛下,平遼不急於此一時。若中原亂,則天下危矣!」

  「可宇文述、楊義臣他們已經率六軍東進。」

  「可馬上傳召他們收兵撤回。」

  無疑,在這些臣子眼裡,征遼與平亂,還是中原重要一些。

  「朕已攻下遼東,下一步就能破國內,然後橫招遼東,征遼朝鮮!」楊廣的眼裡,滿是痛苦之色,他力排眾議,非要二征高句麗為何?

  不就是因為上次東征,雖敗,可也已經把高句麗人打的元氣大傷,所以他才拼著眾人反對,也要進行危險的二征,就是不想給高句麗人喘息之機,不想第一次的四十萬將士白白犧牲,想要一勞永逸。

  可這該死的楊玄感!

  「若朕只派一支兵馬返回鎮守涿郡呢?」楊廣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