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每往遼東運一石糧,耗費卻高達七石。

  而另一方面,官府手裡雖糧多,但對倉糧的管理朝廷也極為嚴格,任何倉庫開倉放糧,沒有上面層層審批,是堅決禁止的,誰敢私開倉放糧,那就是重罪,輕則丟官免職,重者掉腦袋。

  「今夏黃河水災,水淹河兩岸四十餘郡,受災百姓多達百萬之眾。如今青黃不接,百姓成饑民,苦等朝廷批覆,還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饑民們都嗷嗷待哺,等不等,再等就要成變民,先不要管其它的,先開倉放糧安撫災民要緊。否則,我們今日剿了裴長才,明日又來個石子河,後來又來個秦君弘,這賊是剿不盡的,而這些賊匪原本皆是我朝良民百姓。」

  羅貴也不由的點頭。

  雖然這段時間,他們東征西討,在齊郡始終沒能聚集起像樣規模的賊匪,可是越剿匪越多。

  今天這裡平滅一夥,明天那裡又舉起一堆。

  為了填飽肚子,無數的饑民已經扛著鋤頭拿著柴刀反了,他們去攻打縣城,搶奪鄉村,就為了一口吃的。

  張須陀來章丘坐鎮,也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流民向著章丘這邊靠攏,因為這裡有長白山,饑民們還是希望這裡能有個庇護之所。

  「放糧吧。」

  一直沒吭聲的杜如晦也道,「所有章丘轉運倉還有義倉,都打開放糧。不過放糧前得做好預案,以防到時發生混亂,還請通守和縣尉多派兵員把守倉庫,讓人維持秩序。」

  「這是自然,我讓郡兵把守各倉,杜縣尉派鄉團維持秩序。」

  杜如晦又道,「光是開倉放糧還不夠,我覺得可以趁此機會賑災同時,把這些災民組織起來修城牆、道路、橋樑,疏浚河流渠道,也算是以工代賑。」

  放糧施粥,然後讓災民做事,這比起單純的放糧確實好多了。

  「杜縣尉不愧為幹吏啊。」張須陀誇讚道。

  「其實這也不全是我想出來的,之前士誠還在章丘的時候,我與他經常聊一些縣務,其中就有聊到關於賑災的辦法,這以工代賑還是士誠提醒我的。」

  在災時,以工代賑,不但能夠藉機興修水利,修葺城牆道路,而且還有一大好處,那就是能夠把那些不穩定的青壯災民,先組織起來。而有了官府的組織,也能大大減少出現騷亂暴動的可能,這也算是釜底抽薪之計了。

  「好,就按杜縣令的計劃去做,至於私開糧倉若有什麼後果,都由我張須陀一力承擔。」

  「若真有事,我也願一起承擔。」杜如晦表示,他會給祖父去信,把這裡的情況詳細說明,讓他幫忙去與朝中相關衙門通氣商議,希望早點能拿到正式開倉許可。

  開倉賑災的事情商議的差不多了,幾人一起喝茶。

  「這馬上就要進入九月了,遼東也差不多要天冷了,這征遼怎麼還沒有成功?」杜如晦擔憂的道。

  「是啊,馬上九月了。」張須陀嘆聲。

  九月,意味著遼東開始變冷,要不了多久更會開始下雪,到時遼東就很難繼續展開軍事行動了。

  而天一冷,這幾百萬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也會更加艱難。甚至再冷點,河北的運河也將冰封停航,到時糧草輜重的輸運更加成問題。

  仗打到現在,也沒有聽到什麼真正的捷報,只怕今年這場龐大的東征怕是要虎頭蛇尾了。

  一次失敗的東征,不知道耗費了多少民力。

  「也不知道士誠在遼東怎麼樣了,此刻,不知道是不是在平壤城下呢。」羅爹擔憂起遠在海外的兒子羅成。

  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可當父親的一樣擔憂。雖然之前他也惱羅成在外面跟那閻家娘子犯的錯事,可時間一久,他還是掛念起兒子來。

  算算時間,那閻家娘子的肚子怕也得有七八個月了,怕是快要生了。

  「哎!」

  三人突然一起嘆息了一聲,大家對視,都只感覺滿滿的無奈。

  第397章 羅藝大破新城,李世民初顯威

  「這便是三娘?」

  新城下隋軍大營,左武侯大將軍、右六軍大將、燕郡太守、燕國公羅藝身披御賜銅甲,手按著玉具劍,目光在那個英氣逼人的年輕人身上打量。

  李三娘一身銀甲,外面罩一件銀袍,手持一桿銀槊,佩一把銀劍。她一手捧著銀盔站在那裡,筆挺颯爽。

  連羅藝見了都不由的心裡讚嘆了一聲。

  巾幗不讓鬚眉。

  「末將李秀寧拜見大將軍。」

  李秀寧冷麵帶霜,不苛言笑,可越是如此,羅藝反而越欣賞這姑娘。其實關隴貴族多是軍事起家,哪怕是當初的那些隴右豪門也多文武兼修,因此這些貴族之家的子弟個個都十分勇武。就算是貴族之家的女子,好多也是能騎的了快馬,開的了角弓的。

  不過這些年,天下承平,貴族家也漸染上了向文的流俗,好多貴族子弟都慢慢的學文了,更別說那些女子們了。

  而李淵的這位嫡女,居然能夠頂盔持槊,那真是不一般。

  「秀寧,這名字不錯。不知賢侄女,現在所任何職啊?」

  「御營左一軍中廂親衛團副將。」

  羅藝點了點頭,目光往旁邊看去,一眼便看到了臉色不怎麼好看的李建成。

  「李公子也在啊,不知擔任何職?」

  「暫任記室參軍之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