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是五貴之一。

  不論是身份還是皇帝的信任,都是極了得的。

  他這一聲,倒是讓楊廣有些意外了。

  「裴愛卿,為何出此言。」

  裴世矩站出來,高聲道,「臣認為羅成謊報軍功。」

  這下就讓楊廣有點坐不住了。

  「陛下,臣以為羅成根本沒有攻下新城,如果他真攻下新城,那麼為何現在在新城還在高句麗人手裡?往簡單點說,羅成不過是讓楊萬春詐降騙了,往重了說,便是羅成明知道楊萬春詐降,卻故作不知,謊報戰功邀功請賞,其心可誅!」

  大業朝,朝中五貴,是皇帝最信任的五位大臣,分別是納言蘇威、左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世矩、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

  五人中,唯蘇威算是名正言順的三高官官,是當然首相。

  而其餘四人,雖無宰相之名卻實際擔任著宰相之事。

  楊廣當年初登大位,對前朝元老們進行了血腥清洗,然後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繼位之初用了六人為宰相,分別是尚書令楊素、內史令楊約、門下納言楊書思、門下納言楊達、內史令蕭綜、尚書右僕射蘇威。

  從這個名單就能看的出來,當時最得勢的便是楊素家族,六個宰相里楊素家占了三個,楊約是楊素兄弟,楊書思是楊素的叔父。

  當時楊廣能稱帝,楊素是起了關鍵作用的,所以他繼位後,讓楊素坐上了尚書令這個一般輕易不授的首相之位。

  而蕭綜是楊廣皇后的兄長,曾經也是當過西梁皇帝的。楊達則是皇族宗室,隋初四貴之一楊雄的弟弟。

  最後一位蘇威,在文帝時就拜相,權傾一時,不過幾度起落。

  這六大宰相有幾大特點,首先就是關隴集團在裡面占據了絕對的主體地位,其次便是楊素家族勢力極大,他們叔侄三人,盡占三高官官之位,再一個就是皇親國戚較多。

  這個宰相班子有很嚴重的問題,楊素家族實力太強,而且宰相都是來自勛戚。所以楊廣很快就逼死了楊素,貶掉楊約,而早就七十多歲的楊文思年紀老邁身體漸漸不行,在侄子楊素被逼死後,也很快憂懼成疾而去世。

  大業三年,楊廣又找了個理由,把蘇威給罷免革職為民。

  楊達身為宗室,人倒比較聰明,看形勢不對,主動的轉為武職,離開了中樞。

  蕭綜則因為捲入賀若弼一案,又曾當過天子,因此被楊廣找機會也罷免了,不久也死了。

  搞倒了那批從龍功臣後,楊廣便著手打造一個新的宰相班子。

  他重新啟用了老臣蘇威,蘇威幾起幾落,也是被折騰的沒脾氣,老實聽話的多,於是坐上了納言之位。

  楊廣不再把尚書令、內史令這兩個三高官官之位輕易授人,而是授給了裴世矩黃門侍郎、虞世基內史侍郎之位,讓兩人以侍郎之職代行長官之職,又讓裴蘊做了御史大夫,還從武將中選了宇文述進來,成為這個新宰相班子。

  這個新班子比起之前那個,就要全面一些,也更聽話,更受皇帝控制。

  納言蘇威資歷最老,在文帝時就兩起兩落,在楊廣朝也同樣已經兩起兩落,他是蘇綽之子,同樣是關隴豪門,只是蘇威這人膝蓋較軟,雖然本事很強,就是沒什麼骨頭,折騰幾次後,便徹底順著楊廣的意思來了,用他做宰相比較方便。

  而宇文述這人,當年楊廣還是晉王之時,就是他的親信了,雖然也是關隴集團,但宇文述家族以前不過是北周宇文氏的奴僕,他們本是匈奴人,後來做了鮮卑宇文家族的奴僕,經歷一二百年,才終於混得了個出身,後跟著宇文泰建立西魏北周,也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是也成了關隴集團之一。

  但相比八柱國家,宇文述家族以前在關隴集團中頂多算二流,連一流都摸不到邊,更不說頂級的。因為宇文述這人一來是以前的親信,二來又只是一介武夫,三來還聽話,四來這人家族實力也不算強大,因此楊廣也便拉他做了個軍方代表。

  至於裴世矩,他是出生北齊的山東士族,算是山東士族在朝的代表,他是邊疆問題和民族問題的專家,是楊廣的外交大臣。

  虞世基則出身陳朝,曾經是江南最有名的才子,大書法家虞世南就是他的弟弟,虞世基一樣精通書法,工於草隸,陳朝時期就被稱為南金之貴。楊廣選他為相,一來是因為他出身江南,算是作為朝中安撫江南的典型代表,二人虞世基確實是個很厲害的筆頭,因此楊廣看重他的文才,用他做自己的秘書。

  至於裴蘊,出身河東名門裴氏,但其祖輩在南梁南陳任職,其父在陳朝當將軍。後來裴蘊父親被北周俘虜,於是留在北周當官,隋代周,其父也就成了隋朝官員。而裴蘊在陳朝當官,暗暗與其父聯繫,主動充當了隋朝的內奸間諜,提供給隋朝大量情報。

  隋滅陳後,他也就入隋做官。

  楊廣選他為相,一來看中他的行政能力,二來,這人最會琢磨皇帝心思。所以楊廣特意用他做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

  這新五貴組成的宰相班子,代表面廣,不管是關隴集團還是山東士族又或江南士族,都有。

  再一個,除了蘇威是名正言順的納言,其餘四人都並不是正式的宰相,這利於皇帝控制。

  最關鍵一個,這五人都不是硬骨頭,對皇帝很遵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