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魏徵笑笑,也沒有幫宇文化及說話的意思,事實上,如今不但左先鋒軍上下都瞧不上右先鋒軍,就連羅成麾下的部落兵和鄉勇們,都一樣瞧不起右先鋒軍。

  論打仗,他們就服左先鋒將軍羅成。

  「這都馬上三月了,怎麼從涿郡出發的大軍還沒到?」

  「這第一二三軍,走的是南道,四五六軍,走的是中道,南道和中道都要穿越幾百里的大遼澤,如今這季節,遼澤可不好走,道路泥濘,車馬難行。所以路上耽誤在所難免。」

  「那第七第八第九三軍,都是走北道,北道無遼澤,總要快些吧。」羅成也是有些牢騷的。

  說好他做先鋒,可他都過河打了七仗了,那大軍都還沒到。

  從涿郡到遼河,也並不算特別遠啊。

  「北道雖然路好走些,可現在畢竟還是初春,這遼東的春天跟冬天一個樣,冰雪路滑,人馬一多,雪融冰化,道路翻漿,這大軍都是帶著許多輜重糧草的,於是相當麻煩。前面幾軍走不快,後面的第七第八第九三軍當然也被堵了。」

  「知道大概什麼時候能到嗎?」

  「其它的不知道,不過咱們第八軍,最快也得等到三月底的時候才能到達懷遠,而前幾軍,估計得四月才能到。」

  「所以說,我們現在還得在遼東孤軍做戰起碼兩月?」

  「也不算孤軍,不還有右先鋒軍嘛。」魏徵笑道。

  「哼,那豬隊友,沒有還更好些。」一說這些人羅成就煩。「罷了,那咱們就等著吧,讓各城各堡弟兄們加強警戒,輪流值守,不當值的時候也多訓練訓練。各團營抽調些軍官去幫助部族兵和鄉勇加強訓練,提升下實力,真要打起來,也還要藉助他們的力量。」

  「一時半會是暫時打不起來了,現在新城楊萬春部毫無動靜,而遼東城那邊雖然駐有重兵,但河西岸有羅藝大將和宋老生亞將的兩個軍在,他們也不敢輕動,牽一髮而動全身,暫時現在就是這麼個僵局。」

  羅成點頭,「但是等到遼河一解凍,這僵局就會打破,到時遼東城等各城的高句麗兵肯定還要來一波反攻圍剿的,而我們的大軍卻最早都得到四月才會過河,所以我們未來還是有段危險期!」

  第329章 御前會議

  北平郡,盧龍。

  臨渝行宮。

  皇帝二月出涿郡,三月初抵達北平盧龍,便在臨渝行宮召見東徵文武,舉行御前會議。

  臨渝宮是皇帝為征遼所營建的一座行宮驛在,這座行宮並不是很奢華,但卻極要堅固,這其實是一座充滿著軍事要塞性質的城堡,名為行宮,而實際上城防堅固,積存大量糧草器械在內。

  建好臨渝宮後,朝廷又在臨渝宮所在設立臨渝縣,並將原榆關往東南移,在臨渝宮前建立了臨渝關,並設立了臨渝軍鎮。

  行宮大殿。

  眾文武百官分班站立。

  皇帝楊廣今天精神很好,坐在龍椅之上眉開眼笑。

  「諸位愛卿,平身。」

  「陛下,臣段文振有事啟奏!」

  楊廣看到出聲是右光祿大夫,左武侯大將軍、兵部尚書段文振,便道,「愛卿有事直說。」段文振算是皇帝征遼的軍事定策者,楊廣東征高句麗,雖說早有計劃,但真正決定東征的還是兩人,一人便是銀青光祿大夫裴世矩,另一人便是兵部尚書段文振。

  裴世矩一直受楊廣信任倚重,是楊廣對外策略的制訂者。征討高句麗,便是裴世矩的進言。而如何征討高句麗,其軍事計劃的制定,卻是段文振。

  「陛下,前番遼東發回捷報,征遼左先鋒將軍羅成再奏捷報,繼攻奪玄菟、蒼岩二城後,再奪南蘇城。羅將軍已經是七戰七捷,徹底在遼東立足腳跟,殺的新城地區賊人喪膽,龜縮各城不敢出。」

  楊廣哈哈笑道,「段卿所言甚是,襄陽侯真是出乎朕的意料,當初朕以他為先鋒之時,也不曾想過他能夠立下如此大功。七戰七捷,連奪三城,殲敵俘虜一萬六千餘人,堪稱了得。」

  「陛下,襄陽侯確實出人意料,正因如此,所以臣以為有必要調整一下先前的作戰計劃。」段文振道。

  「哦,段卿以為當如何調整?」

  段文卿奏道,「原計劃二十四軍先出,三月抵達懷遠鎮。御營六軍後出,四月抵達懷遠,可是如今看來,春季進兵,還是有所耽誤速度,前九軍最快只能在四月底到懷遠,而其它各軍還得更晚。為不影響夏季攻勢,臣以為可重新調整各軍。」

  說著,段文振遞上一本奏摺。

  楊廣讓內侍取上來。

  打開細看,楊廣點頭。

  「確實有些道理。」

  原來的計劃,是左右兩翼各發十二軍,然後便是御營六軍,再是東萊水路諸軍,各軍又配有龐大的輜重車兵散兵以及民夫,大軍將達到一百多萬,一天發一軍,兵威耀世。

  可現在的情況卻是,從涿郡到遼河懷遠鎮集結,但是路途艱難,行軍緩慢,尤其是攜帶的大量輜重兵和民夫,嚴重影響了行軍速度。

  另一方面,原本只是一支偏師的先鋒軍,過河後卻大發神威,居然連戰連捷,攻城破池,斬將奪旗,這就不由的讓段文振這位兵部尚書考慮,是不是之前做的計劃太過於保守了。

  如果一支先鋒軍,都能打的高句麗人如此束手,那何必還要出動百萬大軍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