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高句麗的人口卻極多,據情報顯示,高句麗一百七十六城,戶六十九萬七千。

  大隋多少戶?八百九十萬戶,人口四千多萬。高句麗居然有六十九萬七千戶,那人口起碼是近四百萬,差不多是接近隋朝十分之一人口。

  隋朝雖然也有許多隱戶逃民,但經過開皇年間的戶籍加強管理,其實逃民數量不多。但高句麗卻是個不算開化的封建部落國家,擁有大量的奴隸,這些是不在戶籍上的,所以大隋朝廷判斷,高句麗人實際人口數量起碼五百萬。

  再加上依附於高句麗的一些靺鞨部落,又讓高句麗實際增強不少。

  高句麗帶甲三十萬。

  雖然突厥最強大時,控弦之士四十萬眾。

  可突厥人是遊牧民族,騎上馬就是戰士,四十萬控弦之士,差不多就是他們全部的丁口。但高句麗的三十萬帶甲之士,其實卻只是他們的士兵數量。

  實際若是全民皆兵,還能遠遠高出這個數字。

  高句麗僅在遼河一線,就屯兵十五萬,而遼河一線有肥沃的遼河平原,因此這一帶城池眾多,人口也多,大隋估計這裡駐兵十五萬,人口達百萬之多。

  所以說在遼河的西岸,突然出現三千高句麗輕騎,還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遼河一線,十五萬高句麗軍,雖說散布在遼東城等數十座城中,但遼河西岸的武厲邏城高句麗人一直沒放棄,所以西岸還是有一支數量不少的軍隊。

  「想當年,高句麗不過曾是燕人衛滿所建衛氏朝鮮的屬部之一,到西漢武帝滅朝鮮,以高句麗為縣,屬玄菟郡。當時玄莬郡有三個縣,總四萬五千戶,二十二萬餘人口。後來高句麗人建國,六百多年,居然有六百多萬人口了。」

  「其實高句麗這六百多萬人口裡,估計得有小半是我們華夏漢人。」

  不說高句麗人立國之後歷次侵襲奪占漢人土地人口,就是後來中原混戰,也不斷有失敗者和逃避戰爭的百姓逃入遼東。

  「別說那些廢話了,就說現在怎麼辦吧?」

  下了箭樓,羅成聚將觀陣。

  老四是那爆脾氣的,沒興趣聽這些什麼高句麗人的來龍去脈,只想知道如何打這一仗。

  「魏記室,你有何建議?」羅成問魏徵。

  「此距武厲邏城百里,而距懷遠鎮二百里,敵近我遠。但好在我們的探馬早就發覺高句麗人動靜,因此偏將早做了預防安排,我們經過一日夜的加固營寨,現在這座營寨還算堅固,因此就算高句麗輕騎三千,但我們只要堅守不出,則可固守待援。」

  魏徵不急不緩,「羅亞將率領的我第一軍大部,就在後面,就算還沒出懷遠鎮,可信使已經派出去了,羅亞將率軍趕來,最慢也不過十日。但二百里路,如果輕騎來援,頂多兩三天就能到。」

  老四不滿意這個辦法。

  「牛鼻子魏老道你意思是讓我們在這裡當縮頭烏龜?」

  「堅守待援,怎麼能叫當烏龜嘛。」魏徵對老四的無禮也沒怎麼在意,依然笑呵呵的道。

  齊國遠贊同魏徵的計劃。

  「三千高句麗輕騎,裝備精良,一看就是一塊硬骨頭,不好啃。咱們若是跟他打,沒什麼贏面。最怕的還是援兵未到,反是高句麗又有後軍先到,到時咱們可就真是被動了。」他想了想又道,「就算我們真擊敗了這三千騎,可我們也得付出不少代價。」

  兩千步卒對三千輕騎,能贏的概率很小。

  不管怎麼說,守營不出,是個最穩妥的辦法。

  「守個毛,衝出去干他們。」老四叫囂。

  不過並沒有幾個人理會他。

  羅成抬頭看向營外的高句麗輕騎,他們已經放緩速度,慢慢的列陣靠近。

  三千輕騎緩緩逼近,帶來的是無邊的壓迫感。

  羅成不得不感嘆,高句麗輕騎,確實不是什麼中原賊匪能比的,這三千騎給他的壓力,是他以前從不曾有過的。

  「守營!」羅成望著越來越近的高句麗騎兵,只吐出了兩個字。

  第267章 兩千戰十萬

  石猛帶人把一百架弩車都吊上了匆忙趕搭出來的弩塔上。

  一百架弩塔矗立在不大的營地里,弩塔上車弩上已經絞好了弦,裝填好了弩。三槍弩上三根大弩蓄勢待發,而更大號的七槍弩,則數名弩兵還在吭吭哧哧的轉動著絞盤。

  齊國遠提著自己把弓在巡視營寨牆,他越看越皺眉頭。

  「將軍,咱們準備的還是有些不夠。寨牆才一重,雖然後面用輜重車糧車又構築了一圈防禦牆,但還是太薄弱了點。營寨外應當挖一圈壕溝,最好是再濠溝兩邊都各立一排拒馬樁。」

  「壕溝里還要打些尖樁在裡面,最後是在壕溝前的五十步內,多撒一些鐵蒺藜,栽些鹿角,挖些陷馬坑。」

  羅成拍了拍這個大胖子。

  笑著安慰他道,「齊校尉,雖然我們這團人馬是初次與高句麗人交手,但其實也不是那麼菜,你也不用太過擔憂的。你就當是你們以前在九原塞上與突厥人遭遇到了,若是那時,你們是怎麼面對的?」

  「哦,若是我們九原鎮兵在塞上與突厥人遭遇啊。」齊胖子摸了把大腦袋,「這得看敵我雙方數量了,若是數量相當,那我們肯定得追著突厥人打,好不容易逮著機會,不能讓到手的肥肉跑了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