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齊校尉隨魚總管鎮守五原河套,使突厥人不敢在塞上牧馬,這份威風我們燕雲鐵騎也是佩服的。」石猛也回贊道。

  他們互相吹捧的樣子很噁心,但羅成卻知道雙方確實是打出來的威名。

  「燕雲鐵騎,豐州鎮兵,想一想你們威鎮塞上的樣子,就讓人心馳神往啊。」羅成嘆聲道。

  看著雲淡天高,羅成道,「也不知道這一路上會不會太平,你們說真會有高句麗人嗎?」

  「遼河西岸,高句麗人可不少。」

  「那若是高句麗人來襲,我們擋的住嗎?」羅成笑問二人。

  「那要看來多少了。」齊胖子看了眼行進中的隊伍,六千人馬。

  兩千戰兵,四千民壯,雖說戰兵才兩千,可他們的裝備卻是相當可怕的,說是步兵團,可實際卻是一支擁有重裝鐵騎、輕騎兵、重裝步兵、重弩步兵在內的一支豪華團。

  只是實戰經驗這方面,可能還稍有不足,沒有經過真正的大戰硬戰打磨。

  「那齊校尉以為我們能擋下多少人?」

  石猛直言道,「沒有五千高句麗騎兵,別想吞掉我們。若只是重傷我們,估計有三千高句麗騎兵就足夠了。」

  「三千高句麗騎兵就能重傷我們?」羅成有些意外,他以為自己有這麼多裝備,怎麼也應當戰鬥力更強些的。

  「三千打你兩千,你能不全軍覆沒,難道不應當自豪嗎?」

  「有什麼可自豪的。」羅成搖頭。

  剛出懷遠時,一路還能看到一些鎮堡戍墩,堡墩外還有屯田。但越往東北行,就越荒涼起來。

  草深林密。

  一片荒蕪。

  曾經這裡也是一片沃土,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據河北的燕國便不斷的向北和向東擴張,擴張的同時,燕人不斷的在新拓之地修建燕長城。

  燕長城西起張家口,東北行經內蒙多倫、獨石等境,又東經河北圍場、遼寧朝陽,一直到了遼河東岸的開原。

  到了漢朝時,中原朝廷還擴張到了朝鮮半島的中部,遼東四郡包括了遼東半島和大半朝鮮半島。

  一代代先民奔赴邊疆,移民拓土,在這裡繁衍生息。

  漢朝之所以偉大,與漢人不斷的對外開疆拓土也是分不開的,漢開拓了西域,開拓了嶺南百越,開拓了遼東等許多地方。

  只是後來漢末,天下混戰,雖中間也有短暫的晉一統,可短暫一統過後便是更混亂的五胡亂華,以及南北朝時代,三百年的大分裂,使得西域、遼東等地,漸漸的都失去了。

  當年無數開拓邊疆的漢人,要麼回了中原,要麼就被異族統治,甚至許多人都慢慢的被融入民族之中,連自己的祖先是誰都早遺忘了。

  繁華的遼東,也變的荒涼了。

  曾經的沃田千里,阡陌相連,如今只是一片蠻荒,因為大戰將近,遼河邊的這數百里地帶,更是成了雞犬不聞的無人區。

  一連十日,都平安無事。

  第十一天。

  一大早,羅成卻沒有拔營起程,相反,營中還在拼命的加固營寨。

  午後。

  馬蹄陣陣,聲如雷動。

  羅成站在營中高高立起的箭塔上,目眺遠方。

  只見營地前方的那片荒野,塵土漫天,人馬隱現!

  第266章 烏雲壓城城欲催

  石猛站在羅成的身邊,他神情嚴肅的盯著那煙塵。

  據說高明的將領,都有看煙塵斷兵馬的本事,僅僅通過煙塵,就能判斷出兵馬的數量。石猛明顯就是個高手,他打量了一陣,聲音冰冷的告訴羅成,「起碼三千,而且都是輕騎,咱們遇上麻煩了。」

  他們已經離開懷遠鎮十天了,雖然每天行進緩慢,可十天也走了二百里。

  懷遠鎮已經在身後二百里遠了,但高句麗人控制的武厲邏城卻只相距百里。

  其實羅成對高句麗人的出現,是早有心理準備的。前天,趙貴的斥候營就回報發現有高句麗輕騎的影子在附近出現。

  而昨天,趙貴他們就發現更多的小伙高句麗輕騎,而且雙方還爆發了斥候騎兵之間的交戰。

  所以昨天羅成提前就停止行軍,開始安營紮寨。

  他今天也沒有拔營,而是加強營寨防禦,一面派出更多的輕騎四面偵察,一面派出信使回懷遠報信。

  本來希望遇到的只是些高句麗的探馬,但高句麗人這麼快就殺過來了,還是有些意外的。

  「羅亞將先前說十天後與我們匯合,可現在已經十天過去了,人還沒見。」羅成手指敲打著箭樓的欄杆,心裡有些緊張不安。

  說不緊張那是假的。

  三千高句麗輕騎啊。

  沒有人會輕視高句麗人的戰鬥力,這些苦寒遼東的蠻子,並不完全是野蠻人,高句麗立國七百年,侵吞了當年漢遼東四郡的底子,多年發展,也是一個半耕半獵的國家,甚至可以算的上已經進入了農耕為主的農耕封建國家,所以才被隋帝視做心腹之患,一心想要滅而並之。

  農耕國家的可怕之處,還是在於戰爭的潛力。他們有堅固的城牆,有穩定的糧食產出,可以生養更多人口,養更多的兵馬。而糧食的充足,又讓他們可以有餘力發展其它方面,比如說煉鐵、鑄造兵器等,而高句麗人也沒有拋棄他們漁獵騎射的本事。

  高句麗最讓隋朝不安心的還是他們的地盤和人口,草原上的遊牧部族,如匈奴、突厥等強大時雖然一統草原,可人口始終有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