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9章 阿舅賊

  河北,平原郡,鹿角關。

  秦統一天下,設立諸郡。漢高祖建漢後,從齊郡分置平原郡,晉朝改為平原國。宋魏復名平原郡,隋初,廢郡并州,廢平原郡置德州,大業三年,大業天子又復名平原郡。

  平原郡多數時候都是隸屬於黃河南岸的齊郡,只是後來才分割出來另置平原郡。從地理形勢上來說,雖然一河分割兩岸,但是河北岸的平原郡卻是一馬平川,沒有齊郡的泰山為依託,其實戰略上沒有地利可依。

  鹿角關,也不過是扼守黃河渡口北岸的一個鎮堡。

  劉鎮將親自率著屬下軍官們出關來迎。

  雙方述明身份,劉鎮將聽說這支兵馬居然是去年才新增置的軍府,都驚訝萬分,不過聽說統兵之人是羅成後,又鬆了口氣。

  「原來是齊郡白虎羅成,久聞大名啊。」

  老四在邊上呵呵道,「那劉鎮將可聽過我齊郡猛虎羅存孝之名?」

  「聽過,當然聽過,齊郡章丘羅家四虎嘛,這個如今已經響遍黃河兩岸了。」

  劉鎮將也是個挺有意思的人,看著也起碼五十年紀了,鬍子都花白了,不過一張臉卻紅通通的,總感覺來之前喝了二兩酒。這人說話總是笑眯眯的,不過羅成卻知道這位肯定有事相求。

  否則,一個正六品的鎮將,沒理由跑來迎接他這個正七品的府司馬。

  隋沿北朝以來舊制,在軍事要地設置鎮戍,各分上中下三等,分別置鎮將、鎮副、戍主、戍副,統率士兵守御鎮關戍堡。

  關於鎮戍的兵力,比軍府要少一些,上鎮一千,中鎮八百,下鎮五百兵。而上戍三百、中戍八十、下戍五十。

  上鎮將軍更是高達從四品,比如大業二年十月,置洛口倉於鞏縣東南原上,築倉城,周回二十餘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還,置監官並鎮兵千人。

  此鎮兵千人,便是上鎮,鎮將就是從四品。

  鹿角關駐守平原郡南面,把守黃河渡口,駐鎮兵五百,雖是下鎮,可鎮將依然是正六品職。

  鎮戍制度是北魏時傳下來的,在以前,鎮將地位極高,北鎮前期鎮將都是都督諸州兼帶刺史,後期大鎮悉廢,鎮將不再兼刺史,但也帶郡守之職。

  等北魏分為東西魏後,鎮將地位再次下降,轉而變成郡守兼鎮將。

  再到北周北齊之時,便多是鎮將兼任縣令,再到後來,則成了縣令兼鎮將。

  到了隋朝,雖然縣令不再兼鎮將,但鎮將的品級也是不斷降低,如今鎮將雖然依然鎮守關津要隘,可品級已經不高,一個下鎮將才六品而已。

  可不管怎麼說,正六品鎮將,也沒理由巴結鄰郡一個路過的從七品府司馬的道理。

  劉鎮將在鹿角關城裡設下了宴席,請羅成他們赴宴。

  雖然不清楚他為何這麼熱情,可既然人家來講,羅成也不好拒絕,反正這裡是平原郡,又不是遼西郡,不用擔心太多其它意外。

  酒宴菜式豐盛,劉鎮將很殷情。

  不停的勸酒,還叫來了幾個歌伎做陪。

  直到酒過三巡之後,劉鎮將才開始跟羅成訴苦。

  原來鎮戍的地位在本朝不斷降低,他這鹿角關雖說有五百鎮兵,可兵都是由地方上派來的,輪流戍衛,朝廷又拔了些田地給鎮兵們屯田耕種,以補充軍糧。本來是好事,可是近年來,地方上派來的兵多是些刑徒罪犯。

  罪犯嘛,自然是不好管束的,再加上又得屯田,便沒什麼精力訓練。

  這麼一年年下來,鹿角關的鎮兵是戰力越來越低下,甚至出現了兵員不足的情況,他也屢屢上報兵部,可遲遲得不到解決。

  而不久前,兵部卻還下令從鹿角關調走了三百兵馬去涿郡集結,使得鹿角關只餘二百兵。這麼點人,屯田都不夠了。

  「我在河北,亦聽聞齊郡羅家四虎威名,剿匪平賊,無往而不利。不瞞羅老弟啊,我這鹿角關啊,別看著小,可要管的地方卻多。往這北面去,便是平原郡與渤海郡交界之處,那兩郡交界之處,有一個幾百里大的巨大鹽澤,稱為豆子鹵坑。那裡是負海帶河,地形深阻,高齊以來,群盜便多藏匿於此。」

  豆子崗,這個羅成倒是聽聞過,河北有兩個地方是藏匪聚盜之地,一個就是這個豆子崗,另一個便是高雞泊,兩個地方,一個是大湖泊,一個是大鹽澤,都是那種很容易聚賊藏匪的地方,就跟河南的大野澤、長白山一樣。

  「這豆子坑以往就多賊匪,可總算還是小打小鬧的小伙賊匪,但近來,東征在即,朝廷徵兵派役,於是便有許多無賴逃亡,聚匿於中。偏偏本郡有個豪強,名叫劉霸道,此人家就在豆子坑旁,累世仕宦,家財巨萬。劉霸道又喜遊俠,好結交朋友,家中食客常數百人。」

  說到這個劉霸道,劉鎮將頭疼萬分。

  因為說起來,這個劉霸道其實還是他的親戚,只是關係較遠。可正因為有親,這劉霸道一出事,他便想著要急忙甩清關係。

  劉霸道這人有錢,好結交黑白兩道朋友,以前劉鎮將跟他關係不錯。可前不久,這大量人逃避課役藏入豆子崗,甚至還加入賊匪中劫掠地方。而劉霸道故意包庇隱匿,平原郡里追查下來,查到了證據,便要拿他,這人乾脆就也逃入豆子崗去了。

  因為他以往的名頭,因此他一入崗,各股賊匪那是紛紛前往依附,短短時間,據說已經號稱擁眾過萬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