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1922年
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創編新戲《霸王別姬》。
夏季,梅蘭芳獨自組建“承華社”劇團。
10月15日—11月22日應香港太平戲院邀請,率“承華社”劇團140餘人赴港
演出。
1923年
首創在京劇伴奏樂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劇音樂更加豐富。
11月在北京開明戲院上演創編新戲《洛神》。
11月在北京真光劇場上演創編新
戲《廉錦楓》。
1924年
5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學者、詩人、作家泰戈爾。
10月9日—11月22日梅蘭芳應日本帝國劇場社長邀請,第二次訪問日本。先後在
東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5年
本年,創編新戲頭本、二本《太真外傳》。
1926年
本年,創編新戲三本、四本《太真外傳》。
在北京東城
無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來訪問的瑞典王儲夫婦。
1927年
本年,被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
創編新戲《俊襲人》。
1928年
4月6日在北京中和
戲院首演創編新戲《鳳還巢》。
夏季,在北京編演了新戲全本《宇宙鋒》。
本年,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1930年
1月18日—7月率“承華社”劇團部分演員
經日本橫濱、加拿大維多利亞赴美國演出。先後在西亞圖、芝加哥、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聖地亞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
美國波摩拿學院、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分別
授予梅蘭芳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1931年
5月,與余叔岩、齊如山、張伯駒等人創辦“國劇學會”。
本年,第三次率團赴香港演出。
1932年
梅蘭芳
從北京遷居上海。
1933年
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創編新戲《抗金兵》。
1935年
2月21日—4月21日率劇團赴蘇聯演出訪問。在蘇聯先後與戲劇大師斯坦尼
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會面。
4月—8月赴波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等國進行戲劇考察。後經埃及、印度回國。
1936年
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
了創編新戲《生死恨》。
1938年
年初,攜家眷和劇團演職員再次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
1941年
本年,蓄鬚明志,息影舞台。
1942年
本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從此,杜門謝客。
1945年
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戲院與俞振飛合作演出了崑曲《斷橋》、《遊園驚夢》等劇目。
1948年
6月—11月在上海聯華三廠拍攝彩色片《生死恨》。
1949年
7月,出席中華全國第一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9月30日,當選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活動。
1951年
4月,任命梅蘭芳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
7月,全家從上海遷回北京,定居護國寺街1號。
(現梅蘭芳紀念館)
1952年
12月出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
本年,與蘇聯著名舞蹈大師烏蘭諾娃在北京會面。
1953年
10月,梅蘭芳當選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1954年
9月,梅蘭芳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
1955年
1月,任命梅蘭芳為中國京劇院院長。
4月,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聯合為梅蘭芳、周信芳舉辦了舞台生活50年紀念活動。
2月—8月拍攝《梅蘭芳舞台藝術》戲曲片,12月製作完成。
1956年
5月26日—7月16日,應日本朝日新聞社等團體邀請,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心和幫助下,組建了陣容最強大的訪日京劇代表團,梅蘭芳任團長。這也是梅蘭芳第三次訪問日本。先後在
東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年
6月7日,國際舞蹈協會主席海爾格來到北京授予梅蘭芳榮譽獎章。
1959年
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劇場
上演創編新戲《穆桂英掛帥》。
1960年
1月21日,《遊園驚夢》彩色電影片拍攝完成。
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任命梅蘭芳為梅劇團團長
1961年
5月31日,在中國科學院為科學家們演出《穆桂英掛帥》,這是梅蘭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後一次演出。
7月9日,任命梅蘭芳為中國戲曲學院院長。
8月8日凌晨5時,梅蘭
芳在北京病逝。
附錄附錄(2)
梅蘭芳先生弟子姓名一覽表
(按姓氏筆畫為序)
(根據館藏資料整理,共計115人)
丁至雲
馬小曼 馬金鳳 于素秋 王志怡
王佩瑜 王素琴 王熙春 王慧萍 毛世來
毛劍秋 雲燕銘 申麗媛 白玉薇 盧 燕
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創編新戲《霸王別姬》。
夏季,梅蘭芳獨自組建“承華社”劇團。
10月15日—11月22日應香港太平戲院邀請,率“承華社”劇團140餘人赴港
演出。
1923年
首創在京劇伴奏樂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劇音樂更加豐富。
11月在北京開明戲院上演創編新戲《洛神》。
11月在北京真光劇場上演創編新
戲《廉錦楓》。
1924年
5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學者、詩人、作家泰戈爾。
10月9日—11月22日梅蘭芳應日本帝國劇場社長邀請,第二次訪問日本。先後在
東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5年
本年,創編新戲頭本、二本《太真外傳》。
1926年
本年,創編新戲三本、四本《太真外傳》。
在北京東城
無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來訪問的瑞典王儲夫婦。
1927年
本年,被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
創編新戲《俊襲人》。
1928年
4月6日在北京中和
戲院首演創編新戲《鳳還巢》。
夏季,在北京編演了新戲全本《宇宙鋒》。
本年,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1930年
1月18日—7月率“承華社”劇團部分演員
經日本橫濱、加拿大維多利亞赴美國演出。先後在西亞圖、芝加哥、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聖地亞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
美國波摩拿學院、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分別
授予梅蘭芳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1931年
5月,與余叔岩、齊如山、張伯駒等人創辦“國劇學會”。
本年,第三次率團赴香港演出。
1932年
梅蘭芳
從北京遷居上海。
1933年
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創編新戲《抗金兵》。
1935年
2月21日—4月21日率劇團赴蘇聯演出訪問。在蘇聯先後與戲劇大師斯坦尼
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會面。
4月—8月赴波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等國進行戲劇考察。後經埃及、印度回國。
1936年
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
了創編新戲《生死恨》。
1938年
年初,攜家眷和劇團演職員再次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
1941年
本年,蓄鬚明志,息影舞台。
1942年
本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從此,杜門謝客。
1945年
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戲院與俞振飛合作演出了崑曲《斷橋》、《遊園驚夢》等劇目。
1948年
6月—11月在上海聯華三廠拍攝彩色片《生死恨》。
1949年
7月,出席中華全國第一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9月30日,當選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活動。
1951年
4月,任命梅蘭芳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
7月,全家從上海遷回北京,定居護國寺街1號。
(現梅蘭芳紀念館)
1952年
12月出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
本年,與蘇聯著名舞蹈大師烏蘭諾娃在北京會面。
1953年
10月,梅蘭芳當選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1954年
9月,梅蘭芳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
1955年
1月,任命梅蘭芳為中國京劇院院長。
4月,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聯合為梅蘭芳、周信芳舉辦了舞台生活50年紀念活動。
2月—8月拍攝《梅蘭芳舞台藝術》戲曲片,12月製作完成。
1956年
5月26日—7月16日,應日本朝日新聞社等團體邀請,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心和幫助下,組建了陣容最強大的訪日京劇代表團,梅蘭芳任團長。這也是梅蘭芳第三次訪問日本。先後在
東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年
6月7日,國際舞蹈協會主席海爾格來到北京授予梅蘭芳榮譽獎章。
1959年
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劇場
上演創編新戲《穆桂英掛帥》。
1960年
1月21日,《遊園驚夢》彩色電影片拍攝完成。
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任命梅蘭芳為梅劇團團長
1961年
5月31日,在中國科學院為科學家們演出《穆桂英掛帥》,這是梅蘭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後一次演出。
7月9日,任命梅蘭芳為中國戲曲學院院長。
8月8日凌晨5時,梅蘭
芳在北京病逝。
附錄附錄(2)
梅蘭芳先生弟子姓名一覽表
(按姓氏筆畫為序)
(根據館藏資料整理,共計115人)
丁至雲
馬小曼 馬金鳳 于素秋 王志怡
王佩瑜 王素琴 王熙春 王慧萍 毛世來
毛劍秋 雲燕銘 申麗媛 白玉薇 盧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