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頁
世子喜月而不喜日,然月光終究不能同日光爭輝,最後的結局還是公主下嫁世子,從此松蘿共倚,恩愛不疑,傳為一段佳話。
故事沒有結束。在長公主與世子成婚的第三年,鎮國公先逝,世子襲爵前往青州守邊,長公主不舍夫君,留下二人的長子、也是他們當時唯一的孩子在長安,跟著一塊去了青州。
第二年回來時,新冊封的鎮國公世子多了一個妹妹,這個妹妹在後來成為了太子妃,成為了皇后,榮寵加於一身,卻始終得不到來自母親的真心疼愛。
因為她不是長公主的孩子。
原來,鎮國公駐守青州時,遇見了曾經的心上人。
但或許是天妒紅顏,對方過得並不好,夫君早亡,親人離散,只留下她孤身一人,並且身患重疾,奄奄一息,只來得及把女兒託付給昔日舊人就撒手人寰,月落星隕。
鎮國公把孩子抱回府,想要收養她,長公主起初不同意,但在後來又改了主意,答應了,條件是必須對外說是他們兩個的孩子。
就這樣,鎮國公府的嫡女誕生了。
長公主給其取名為妍,不從下一代字輩,但在吃穿用度上沒有短過這個孩子,把她真正當成了阮家大姑娘來養,除了幾個貼身服侍的心腹,其餘人都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世。
被留在長安的世子也不知道,以為她是他的親生妹妹,後來出生的次子更是理所當然地認其為姊。
對於這個女兒,長公主在教養方面說不上有多少用心,但也沒有刻意打壓或是慣著,就這樣由她亭亭玉立地長大,出落得同她生母一樣清麗無方,才情橫溢。
先帝喜歡這個孩子,定了她為太子妃,大長公主沒有反對,笑盈盈地應下。
在她十四歲時,大長公主餵了她一枚寒丹。
第298章 他假冒皇子,欺騙了朕這麼多年,把朕的心血全部白費
「什麼?」阮問穎失聲驚呼。她本不該打斷陛下的話, 但聽到的內容著實令她震驚,她忍不住。「祖母、祖母給她餵了什麼?」
「寒丹。」陛下重複,「她也給過你這個東西,讓你對別人用, 是不是?」
她的一顆心七上八下, 怔怔回答:「是……但我……臣女沒有……」
楊世醒替她把話說完:「表妹心地善良,不忍對人施以如此手段。」
陛下皮笑肉不笑:「你就不同了, 乾脆利落地把這丹藥給他人服下, 手段之奇, 令朕大開眼界。」
楊世醒道:「兒臣知錯。」
陛下哼笑一聲,沒有多言, 接著之前的故事敘述。
不過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寒丹極度傷身,可致女子不孕, 所以皇后才會在嫁給陛下後多年無所出, 這也正是大長公主希望看到的。
大長公主雖然如願嫁給了鎮國公,但為人妻子, 怎麼可能不知道夫君心中真正住的人是誰呢?
原本她還可以當做不知道, 不去想,可是那個女人竟然陰魂不散,死前還把自己的孩子託付給舊情人,這是什麼意思?想讓她的丈夫睹女思母,再也忘不了嗎?
她想過把那個孩子送走,只要隨便找一戶殷實的人家, 她有把握能說服鎮國公, 但她最終選擇了把孩子留下, 當做他們自己的孩子養大。
一來, 她這麼做,能使她的丈夫越發感激敬重她,覺得她是一個體貼大度、善解人意的妻子;
二來,她可以把這個討厭的孩子放在眼皮子底下,避免將來再鬧出什麼她不想見到的意外和風波。
最重要的,是她在受到丈夫的感激之餘,還能光明正大地對那個女人的孩子下手,比如給其服下寒丹。
這是她在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如果先帝沒有定下親事,她或許還不會這樣做,畢竟鎮國公和長公主的嫡女就算於生育有礙,也沒有哪個婆家敢嫌棄,但皇室就不同了。
她身為公主,深知皇室最看重的就是子嗣,皇后難以有孕,固然可以抱養妃嬪的孩子,但在宮中的生活也會變得艱難。遍閱史書,有哪一個無子的皇后能得善終?
且如此一來,她就能在後宮安插人手,比如賢妃,就是她精挑細選的阮氏族女,專門送進宮去生孩子的。免得皇后生下自己的孩子,脫離她的掌控,並在將來的某天得知真相,同她秋後算帳。
唯一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陛下對皇后的情意。
先帝定下這門親事時,還是太子的陛下年歲尚小,不通兒女之情,長大後看著也是個冷心薄情的,不耽於此,萬不料一見紅顏誤終身,險些為其鬧下一場兄弟鬩牆。
為了讓皇后懷孕,陛下把能做的事都做了,招攬天下名醫、搜羅奇藥異方、修觀立廟積福……甚至求到了三清殿靈微真人處,最終成功使得皇后懷上了身孕。
真定大長公主豈能容許皇后把這個孩子生下,過上平安和樂的日子?
她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提前給對方服下了寒丹,這樣就算皇后有了身孕,也很難保住這個孩子。
但她還是不敢托大,皇后有喜的消息才傳出,她便派了一名歌女去接近信王,使其懷上信王的孩子,未雨綢繆。
果然,皇后的這胎雖然弱,卻很穩,太醫都說能保得住,一旦順利生下,她的如意算盤就打不響了。
大長公主於是收買了王太醫,命其假告消息,私下欺騙皇后腹中胎兒已死,又從宮外找了一批大夫,施以同樣的手段,加深皇后的確信和不安,順理成章地推出偷梁換柱之計。<hr>
故事沒有結束。在長公主與世子成婚的第三年,鎮國公先逝,世子襲爵前往青州守邊,長公主不舍夫君,留下二人的長子、也是他們當時唯一的孩子在長安,跟著一塊去了青州。
第二年回來時,新冊封的鎮國公世子多了一個妹妹,這個妹妹在後來成為了太子妃,成為了皇后,榮寵加於一身,卻始終得不到來自母親的真心疼愛。
因為她不是長公主的孩子。
原來,鎮國公駐守青州時,遇見了曾經的心上人。
但或許是天妒紅顏,對方過得並不好,夫君早亡,親人離散,只留下她孤身一人,並且身患重疾,奄奄一息,只來得及把女兒託付給昔日舊人就撒手人寰,月落星隕。
鎮國公把孩子抱回府,想要收養她,長公主起初不同意,但在後來又改了主意,答應了,條件是必須對外說是他們兩個的孩子。
就這樣,鎮國公府的嫡女誕生了。
長公主給其取名為妍,不從下一代字輩,但在吃穿用度上沒有短過這個孩子,把她真正當成了阮家大姑娘來養,除了幾個貼身服侍的心腹,其餘人都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世。
被留在長安的世子也不知道,以為她是他的親生妹妹,後來出生的次子更是理所當然地認其為姊。
對於這個女兒,長公主在教養方面說不上有多少用心,但也沒有刻意打壓或是慣著,就這樣由她亭亭玉立地長大,出落得同她生母一樣清麗無方,才情橫溢。
先帝喜歡這個孩子,定了她為太子妃,大長公主沒有反對,笑盈盈地應下。
在她十四歲時,大長公主餵了她一枚寒丹。
第298章 他假冒皇子,欺騙了朕這麼多年,把朕的心血全部白費
「什麼?」阮問穎失聲驚呼。她本不該打斷陛下的話, 但聽到的內容著實令她震驚,她忍不住。「祖母、祖母給她餵了什麼?」
「寒丹。」陛下重複,「她也給過你這個東西,讓你對別人用, 是不是?」
她的一顆心七上八下, 怔怔回答:「是……但我……臣女沒有……」
楊世醒替她把話說完:「表妹心地善良,不忍對人施以如此手段。」
陛下皮笑肉不笑:「你就不同了, 乾脆利落地把這丹藥給他人服下, 手段之奇, 令朕大開眼界。」
楊世醒道:「兒臣知錯。」
陛下哼笑一聲,沒有多言, 接著之前的故事敘述。
不過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寒丹極度傷身,可致女子不孕, 所以皇后才會在嫁給陛下後多年無所出, 這也正是大長公主希望看到的。
大長公主雖然如願嫁給了鎮國公,但為人妻子, 怎麼可能不知道夫君心中真正住的人是誰呢?
原本她還可以當做不知道, 不去想,可是那個女人竟然陰魂不散,死前還把自己的孩子託付給舊情人,這是什麼意思?想讓她的丈夫睹女思母,再也忘不了嗎?
她想過把那個孩子送走,只要隨便找一戶殷實的人家, 她有把握能說服鎮國公, 但她最終選擇了把孩子留下, 當做他們自己的孩子養大。
一來, 她這麼做,能使她的丈夫越發感激敬重她,覺得她是一個體貼大度、善解人意的妻子;
二來,她可以把這個討厭的孩子放在眼皮子底下,避免將來再鬧出什麼她不想見到的意外和風波。
最重要的,是她在受到丈夫的感激之餘,還能光明正大地對那個女人的孩子下手,比如給其服下寒丹。
這是她在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如果先帝沒有定下親事,她或許還不會這樣做,畢竟鎮國公和長公主的嫡女就算於生育有礙,也沒有哪個婆家敢嫌棄,但皇室就不同了。
她身為公主,深知皇室最看重的就是子嗣,皇后難以有孕,固然可以抱養妃嬪的孩子,但在宮中的生活也會變得艱難。遍閱史書,有哪一個無子的皇后能得善終?
且如此一來,她就能在後宮安插人手,比如賢妃,就是她精挑細選的阮氏族女,專門送進宮去生孩子的。免得皇后生下自己的孩子,脫離她的掌控,並在將來的某天得知真相,同她秋後算帳。
唯一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陛下對皇后的情意。
先帝定下這門親事時,還是太子的陛下年歲尚小,不通兒女之情,長大後看著也是個冷心薄情的,不耽於此,萬不料一見紅顏誤終身,險些為其鬧下一場兄弟鬩牆。
為了讓皇后懷孕,陛下把能做的事都做了,招攬天下名醫、搜羅奇藥異方、修觀立廟積福……甚至求到了三清殿靈微真人處,最終成功使得皇后懷上了身孕。
真定大長公主豈能容許皇后把這個孩子生下,過上平安和樂的日子?
她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提前給對方服下了寒丹,這樣就算皇后有了身孕,也很難保住這個孩子。
但她還是不敢托大,皇后有喜的消息才傳出,她便派了一名歌女去接近信王,使其懷上信王的孩子,未雨綢繆。
果然,皇后的這胎雖然弱,卻很穩,太醫都說能保得住,一旦順利生下,她的如意算盤就打不響了。
大長公主於是收買了王太醫,命其假告消息,私下欺騙皇后腹中胎兒已死,又從宮外找了一批大夫,施以同樣的手段,加深皇后的確信和不安,順理成章地推出偷梁換柱之計。<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