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吧啦說了一通,倒把聖上的脾氣念叨出來了,冷冷道:「那你倒是抓人啊,影子都沒見著,你說個屁。」
「您別急,臣覺得還可以收個費,充實一下您和太上皇的私人金庫。」賀遷一本正經地編著,「一次十文錢,京城南來北往這麼多人,每個人瞧上一次,太上皇就可以多做幾件新衣裳。等到沒人看了,再把他們打入牢中問斬。」
李越撿了塊小石子扔過去,不偏不倚打中賀遷的腦袋。
「朕要是指望你們,不如直接交出玉璽投降。」
賀小將軍哎呦一聲,也不敢揉腦袋,卻聽出了聖上的言下之意,試探著問道:「陛下有對策?」
李越又撿了一塊石子,在指尖把玩。
「他赤余夥同魏國朝臣,想干涉我們的內政,我們也能干涉他們的。況且老皇帝生了這麼多兒子,不試一下倒浪費了他老人家的生育能力。」
賀遷眼睛一亮,在宮裡長大的人和他這種野大的確實不一樣。
「行,那臣現在派人去?」
聖上又瞥他一眼:「要等你派的人到赤余,仗都打完了。」
隨手扔下石子,站起身來:「朕早就派人去了,應該很快便會有消息。」
皇帝站著賀遷小將軍便不敢舒舒服服坐著,立刻直起身來:「陛下英明神武……您這是要去哪兒?」
卻只見聖上揚長而去,拋下一句:「去沒你的地方好好睡一覺。」
*
李越早在得知攝政王親自帶兵南下時便已經派人前去赤余了。老皇帝生了七個兒子,除開勒其爾,剩下六個都野心勃勃。
同中原以往的皇位之爭沒什麼兩樣,有哥幾個報團擁護一人的,也有單幹的。總共分成了三派,且勢均力敵。
然而這三派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攝政王。只要他們這位「母妃」再也回不來,剩下的對手便不算什麼威脅。
李越派出去的人不僅受到幾位皇子拉攏,就連朝臣也紛紛動搖。
剛剛駕崩的赤余老皇帝尤為熱愛開疆拓土,只管打仗擴寬疆域,從不管打下來的國土要怎麼治理。
窮兵黷武的後果便是中樞難以支撐地方運轉,赤余百姓的日子並沒有因為戰爭而好上許多,國庫也沒有充實多少。
朝臣早已不滿現狀,如今攝政王又聽從皇命外出征戰,這一仗對赤余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李越他們在樹林裡歇過一夜,又踏上北進征程。
整個魏軍分為三路,從各個方向一齊向北推進,沿路大破赤余防守,攻城十數座。只短短一月,便逼近關外。
一個月之後,赤余都城便傳來消息——赤余要求議和。
表面上提出的要求只有魏軍止步關外,實際上還有個暗中的附加條件,把他們的攝政王帶走,生殺隨便。
魏軍戰線越來越長,打仗既耗人力又耗錢,況且魏國國土已全部收復,關於這次議和便自然沒意見。
這事本該傳到京城讓大臣們先商議商議,但魏國皇帝就在軍中,便免了這些繁瑣事項,直接同赤余議和。
大局既定,戰事自免。
兩軍鳴金收兵,班師回朝。赤余攝政王從軍中逃走,魏軍也留下幾千人馬,追殺逃亡在外的攝政王。
賀小將軍被委以此項重任,眼睜睜看著本要留下來一同抓人的聖上收拾東西,準備回京。
北疆邊境,城外班師數萬,等著魏國君主上馬,率領他們踏上回京的路。
李越卻在城內被不依不饒的賀遷拖住了。
大家既是君臣,也是出生入死的戰友。眾多將領之中,只有賀遷被留在了這裡。
賀小將軍極其不甘心,膽子也變大了,死皮賴臉跟在聖上身後質問。
「陛下不是說等到抓回攝政王再走嗎,怎麼又突然要回去了?」
李越笑了笑,頗有些得意:「太上皇寫信讓朕趕快回去。」
也不管身後的人突然無話可說,大步朝城外走去。他脫去戰甲,換上行衣,雖仍風塵僕僕,但看起來甚為春風得意。那封信被他妥帖揣在懷中,上面的話在看過一夜之後早已倒背如流。
走到城門口才又想起來什麼,轉身對無精打采的賀遷道:「勒其爾在營中,也交給你了,到時候把他們關在一起押回京。」
「關在一起?」賀小將軍沒能立即領會聖意,「陛下又有什麼計劃嗎?」
聖上挑眉道:「沒什麼,就只是想噁心他們一下。朕走了,你最好能儘快交差,回京給你升官加爵。」
「誒陛下!」
屬下牽來卸了甲的戰馬,李越轉身跨上去。轉頭望了一眼關外,風從東邊吹拂而過,帶著一絲暖意。
作者有話說:
仗打完了。
第56章
李越北行至邊關時,也沒有覺得路途有多遠。但剛從邊關啟程沒兩天便覺出了山高水長,快馬加鞭也仿佛在原地迂迴。
一月前他剛領著騎兵追赤余攝政王時,皇叔已經從延州回京了。掛念之人回到了安全的地方,他在戰場上自然沒了顧忌。
在京城待了二十年,圈養的日子毫無波瀾起伏。即使經歷過宮變,也是待在熟悉的那一方天地中。
這次仗打得越久,他就越像被放了生的狼。在廣袤天地間和另一個狼群廝殺搏鬥,被咬了一身的傷口,嘴裡也薅了別人不少血肉。
「您別急,臣覺得還可以收個費,充實一下您和太上皇的私人金庫。」賀遷一本正經地編著,「一次十文錢,京城南來北往這麼多人,每個人瞧上一次,太上皇就可以多做幾件新衣裳。等到沒人看了,再把他們打入牢中問斬。」
李越撿了塊小石子扔過去,不偏不倚打中賀遷的腦袋。
「朕要是指望你們,不如直接交出玉璽投降。」
賀小將軍哎呦一聲,也不敢揉腦袋,卻聽出了聖上的言下之意,試探著問道:「陛下有對策?」
李越又撿了一塊石子,在指尖把玩。
「他赤余夥同魏國朝臣,想干涉我們的內政,我們也能干涉他們的。況且老皇帝生了這麼多兒子,不試一下倒浪費了他老人家的生育能力。」
賀遷眼睛一亮,在宮裡長大的人和他這種野大的確實不一樣。
「行,那臣現在派人去?」
聖上又瞥他一眼:「要等你派的人到赤余,仗都打完了。」
隨手扔下石子,站起身來:「朕早就派人去了,應該很快便會有消息。」
皇帝站著賀遷小將軍便不敢舒舒服服坐著,立刻直起身來:「陛下英明神武……您這是要去哪兒?」
卻只見聖上揚長而去,拋下一句:「去沒你的地方好好睡一覺。」
*
李越早在得知攝政王親自帶兵南下時便已經派人前去赤余了。老皇帝生了七個兒子,除開勒其爾,剩下六個都野心勃勃。
同中原以往的皇位之爭沒什麼兩樣,有哥幾個報團擁護一人的,也有單幹的。總共分成了三派,且勢均力敵。
然而這三派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攝政王。只要他們這位「母妃」再也回不來,剩下的對手便不算什麼威脅。
李越派出去的人不僅受到幾位皇子拉攏,就連朝臣也紛紛動搖。
剛剛駕崩的赤余老皇帝尤為熱愛開疆拓土,只管打仗擴寬疆域,從不管打下來的國土要怎麼治理。
窮兵黷武的後果便是中樞難以支撐地方運轉,赤余百姓的日子並沒有因為戰爭而好上許多,國庫也沒有充實多少。
朝臣早已不滿現狀,如今攝政王又聽從皇命外出征戰,這一仗對赤余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李越他們在樹林裡歇過一夜,又踏上北進征程。
整個魏軍分為三路,從各個方向一齊向北推進,沿路大破赤余防守,攻城十數座。只短短一月,便逼近關外。
一個月之後,赤余都城便傳來消息——赤余要求議和。
表面上提出的要求只有魏軍止步關外,實際上還有個暗中的附加條件,把他們的攝政王帶走,生殺隨便。
魏軍戰線越來越長,打仗既耗人力又耗錢,況且魏國國土已全部收復,關於這次議和便自然沒意見。
這事本該傳到京城讓大臣們先商議商議,但魏國皇帝就在軍中,便免了這些繁瑣事項,直接同赤余議和。
大局既定,戰事自免。
兩軍鳴金收兵,班師回朝。赤余攝政王從軍中逃走,魏軍也留下幾千人馬,追殺逃亡在外的攝政王。
賀小將軍被委以此項重任,眼睜睜看著本要留下來一同抓人的聖上收拾東西,準備回京。
北疆邊境,城外班師數萬,等著魏國君主上馬,率領他們踏上回京的路。
李越卻在城內被不依不饒的賀遷拖住了。
大家既是君臣,也是出生入死的戰友。眾多將領之中,只有賀遷被留在了這裡。
賀小將軍極其不甘心,膽子也變大了,死皮賴臉跟在聖上身後質問。
「陛下不是說等到抓回攝政王再走嗎,怎麼又突然要回去了?」
李越笑了笑,頗有些得意:「太上皇寫信讓朕趕快回去。」
也不管身後的人突然無話可說,大步朝城外走去。他脫去戰甲,換上行衣,雖仍風塵僕僕,但看起來甚為春風得意。那封信被他妥帖揣在懷中,上面的話在看過一夜之後早已倒背如流。
走到城門口才又想起來什麼,轉身對無精打采的賀遷道:「勒其爾在營中,也交給你了,到時候把他們關在一起押回京。」
「關在一起?」賀小將軍沒能立即領會聖意,「陛下又有什麼計劃嗎?」
聖上挑眉道:「沒什麼,就只是想噁心他們一下。朕走了,你最好能儘快交差,回京給你升官加爵。」
「誒陛下!」
屬下牽來卸了甲的戰馬,李越轉身跨上去。轉頭望了一眼關外,風從東邊吹拂而過,帶著一絲暖意。
作者有話說:
仗打完了。
第56章
李越北行至邊關時,也沒有覺得路途有多遠。但剛從邊關啟程沒兩天便覺出了山高水長,快馬加鞭也仿佛在原地迂迴。
一月前他剛領著騎兵追赤余攝政王時,皇叔已經從延州回京了。掛念之人回到了安全的地方,他在戰場上自然沒了顧忌。
在京城待了二十年,圈養的日子毫無波瀾起伏。即使經歷過宮變,也是待在熟悉的那一方天地中。
這次仗打得越久,他就越像被放了生的狼。在廣袤天地間和另一個狼群廝殺搏鬥,被咬了一身的傷口,嘴裡也薅了別人不少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