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後世之人對始皇帝倒沒有六國人那般憤慨,反而是充滿困惑:「這樣就結束了?」

  明末。

  闖王李自成純當看八卦那樣看天幕,看得津津有味,然而看完之後,怎麼想怎麼不滿意:「不就是殺光自己兄弟姐妹?不就是亡國?這算什麼,我朝崇禎帝可比這敗家多了。又是征三餉,又是有功名的人不用服徭役,連什麼代役銀都能優免,拿自己家裡錢來填飽士紳,比胡亥敗家多了。至少胡亥只是貪圖享樂,不管事而已。」

  唐朝。

  顏杲卿突然幽幽道:「不如聖人。」

  他兒子眨眨眼睛。

  哇,大大是在說,胡亥不該排第一,李隆基才該排第一嗎?

  說實話,他也覺得……這胡亥細細看,好像也沒幹太出挑的事——他指的是昏君賽場之中,如果說殘殺兄弟姐妹,歷史上也有不少昏君暴君殘害親人,還有昏君因為某宗室太胖,把他當豬一樣對待,讓人家睡豬圈,吃豬食,狠狠折辱呢——這不比胡亥更兇殘?

  同樣是唐朝。

  貞觀年間。

  雅賭的幾人:「啊……」

  雖然誰也沒贏,但是……

  魏徵突兀地說:「不應該是這樣。首名怎會如此稀鬆平常。」

  房玄齡微微頷首,以示贊同。

  明顯很不對勁。

  尤其再配合初時那天上五彩繽紛,宛如星雨而落的東西,就更能感覺到不對了。

  顏師古突然開口,嗓音急促:「沒有——」

  「什麼?」

  「沒有比較!」

  他的聲音好像從遠方遙遙傳來,十分飄渺。可語速又迅疾如風。

  「梁武帝時,以梁武帝前半生的賢明比較他後半生的荒唐。」

  「魏惠王時,以魏文侯、魏武侯之創業,擴業,比較魏惠王守業時的輕挑。」

  「蜀漢後主不思蜀,如何對得起蜀漢其餘君臣為復興大漢前仆後繼獻出的光陰與性命。」

  「晉武帝本人是個合格的皇帝,可卻為一己之私堅持不廢太子。此為公心與私心的比較。」

  「石敬瑭本人沒有比較,天幕放出來的是幽雲十六州其中物資與整個華夏大地相比,占了百分之二十八,比整個宋朝國土擁有的分量還多。以此來展現石敬瑭丟棄的地盤有多重要。」

  「完顏構亦有北伐大好局勢和投降議和殺岳飛的比較。」

  「朱祁鎮、李……李隆基、楊廣,更不必說了,皆有比較。」

  「可是……」

  房玄齡的眼珠輕輕一動,裡面好像流動著流光。

  他接話:「可是,秦二世這次講述,並未有『比較』。」

  沒有書寫秦朝的建立有多麼艱難。

  沒有形容七世積累有多豐厚。

  沒有提及秦始皇的功績。

  什麼都沒有!

  可這恰恰是不可能,不應該的。

  歷朝歷代腦子轉動快捷的人皆是抬首,他們好像在等待著什麼——

  像等待日出一樣等待著。

  【胡亥仿佛秦國讎人那般,一步步瓦解著始皇帝舊臣、宗族血脈、能臣名將、律法底線。】

  【直到,秦的天下,「大一統」的天下,被徹底崩離潰散。】

  來了!!!

  眾人心臟猛然一跳。

  【「大一統」非是華夏誕生就有的思想。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所用說辭是「韓王倍約,故興兵誅之」,是「趙王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是「魏王與韓、趙謀襲秦,故破之」,是「荊王擊我南郡,故發兵誅」,是「燕太子丹陰令荊軻為賊,滅其國」,是「齊王欲為亂,平齊地」。】

  【是師出有名,是「敵國先撩者賤,我才出兵攻打」,而非理直氣壯宣稱「臥榻之內豈容他人酣睡」。蓋因此時雖有「大一統」之說,卻尚未形成「大一統」之意識。】

  【大一統,大者,重視、尊重也。一統者,天下諸侯皆統繫於周天子也。】

  【然而,周非真正的大一統,其初時與商互不統屬,皆為邦國。】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彌月不遲,是生后稷。」其為周。】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其為商。】

  【周出於西羌,商出於東夷。】

  突然引進商周,令諸人震驚。

  可又好似有火苗,一股股往他們心裡鑽

  周武王姬發敲起獸皮鼓,聲音隨著風吹響莽荒。

  他在唱——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彌月不遲,是生后稷!」

  那是周啊!是予一人的周!

  ……

  商王帝辛大笑著敲打陶鈴。

  清凌凌的鈴響鑽在風裡。

  陶塤嗚嗚吹響,如泣如訴,綿延不絕。

  奴隸在舞動,敲打著鱷魚骨板。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邦畿千里,維民所止。」

  他們唱著跳著,火堆熊熊燒著。

  天幕緩緩放著——

  【周弱時,周臣服於商。周強大時,商臣服於周。】

  【商與各邦族為軍事聯盟的關係,而周朝建立之後,首次以分封諸侯與締結盟約之法的形式來治理天下,再以「禮」來連接各封國。】

  【因此,方成「華夏」這一共同體。】

  【華夏,即禮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