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也是個官宦出身,只是這也的脾氣恐怕是武將世家出身吧。蔣含憶承了安平的這份情,自然也不希望安平和她的家人因為自己受連累。

  「今日確實是母親的壽辰,我得回府,改日也請妹妹過府做客,或是妹妹也可以給我傳個信,我們姐妹在府外相聚也是可以的。」隨後蔣含憶飛快道,「輕音每日辰時會為出府採買供果,若妹妹方便差人給輕音傳話便是。」

  安平點頭,知道今日是無法將蔣含憶帶走了,心說這蔣府是個大坑,得趕緊脫身才是。想到此處,安平從自己香囊中取出一塊令牌:「若有人逼迫你嫁人或是……或是出家,把這塊令牌拿給你父親。」

  蔣含憶莞爾,收下了安平的心意:「怎麼會有人逼迫我出家呢?我現在其實更像出家,至少不用與這樣的人日夜相對。」

  「若徐將軍心繫於你你還想出家嗎?」安平拍了拍蔣含憶的手背,用氣聲說道,「防人之心不可無,若徐將軍心繫於你,你父親卻不同意你嫁給她,你那繼母為了名聲好聽為了你那繼妹婚事著想逼你落髮,你也願意?」

  蔣含憶心口一緊,轉念一想以棠言今日的反應安妹妹的擔心根本不會發生,但也笑著接受了安平的叮囑,只是有些好笑明明她比自己還小,看著也大大咧咧,但所說所做卻似乎都有她自己道理在裡面。

  兩人依依惜別,蔣含憶坐上轎子,安平看那男子要跟上,當場便跟一個羽林衛說道:「你護送蔣姐姐回府,期間不得讓旁人靠近。」

  「是,屬下遵命。」

  雲上天發生的這些小插曲並未影響今日朝堂之事,至少現在還沒有影響。今日的紫禁城中,文官列於兩旁,將士從金鑾殿一直到羅列至宮門口。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突厥之患由來久之,為禍百姓侵我國土,邊關常有動亂。今其可汗已亡,將領被擒,突厥內亂無暇外侵,乃上天懲戒,以彼之道還之彼身。朕感念諸位將士禦敵有功,特賜下封賞,將軍之下皆按軍規封賞,除此,官爵皆再晉一級,封賞再進一倍。」

  頓時紫禁城內眾將士跪地叩首,山呼萬歲。

  之後太監又報出了長長的封賞將軍的名單以及賞賜。

  聖旨宣讀完畢後,殿中只剩下寥寥數人沒被封賞。所有人都知道,這些目前沒有還沒有被封賞到的,才是這一次封賞的重頭戲,也就是突厥之役的最大功臣。

  「羅一莽,蘇遇,你二人統帥西北左右路兩軍有功,封三品昭勇將軍,共領中路軍副將之職,邑五百戶,賞府宅一座。」

  羅一莽和蘇遇連忙謝恩,只聽陸兼繼續說道:「榮陵之案茲事體大,此案未查清前,西北軍由太子為中路軍將領之職,兼西北軍元帥。」

  此話一落,滿朝文武皆是譁然,尤其是朝中的老臣以及邱晁舊部,皇上不僅沒有奪了太子兵權,竟然要將西北軍交予太子手上,這是大昱開朝未有之先例。有人以及出列打算力諫,但陸兼今天根本沒有打算讓他們說話,徑直轉向陸詷:「你可能擔此重任?」

  陸詷本就在隊首,當即跪地抱拳:「兒臣定不負父皇所託。」

  「你一向讓朕放心,文韜武略國家大事從未讓朕憂心,但你上戰場時朕卻整宿整宿地難以入眠,生怕你受了傷。只是朕不得不這麼做,你是朕的兒子,百姓卻也是朕的萬千子民。」

  陸詷似乎第一次聽見陸兼在朝堂之上這麼坦白地表露父子之情,忍不住仰頭看向陸兼。陸兼卻已經走了下來,手搭在陸詷的盔甲之上,反覆摩挲。隨後將陸詷扶起來,在他肩膀上重重地拍了一拍:「日後他們也將會是你的子民,你可明白。」

  「兒臣,明白。」

  陸詷清晰地感受到了撫摸在自己肩膀上那雙手的力量,以及父親眼中的慈愛和心疼。

  他離那個位置僅有半步之遙,同樣與那沉甸甸的責任也僅有半步之遙。陸詷忍不住看向了站在自己半步之遙的吳珣,突然間又覺得這肩上的手沒有那麼沉了——

  「兒臣,定不負父皇所託。」

  無論是西北三軍,還是這天下子民。

  第238章 封爵國公

  陸兼收手背於龍袍之上,踱步走到了吳珣的面前,抬手為他理了理鎧甲:「韃靼王子為你生擒;閩海之戰也是你孤身上島,奪得首功;突厥之役孤軍深入突厥王庭,替大昱去了一大隱患,大敗突厥立了奇功。樁樁件件均是大功,只是數功並賞,朕倒不知道該如何封賞於你了。」

  吳珣抱拳:「臣考取功名並非為了名利,上戰場也並非為求封賞,末將惟願大昱山河永固海晏河清百姓安樂。」

  陸兼大笑,一是他清楚這確實是吳珣心中所想,並無半點虛言,二是當日吳珣進京是他還擔心若是日後他與詷兒一起能否適應這詭譎莫測的朝堂,但現在看來他適應得很快。

  陸兼拍了拍他的肩頭:「朕相信,你父親當年為了父皇出生入死時也是忠心耿耿未曾求半分名利,虎父無犬子。」

  眾臣皆是面面相覷,腦海中轉悠著吳姓將領的名字,但怎麼也對不上,可皇上說的肯定不會有假,難道這位升遷飛速屢立奇功的少年將軍竟是將門出身名門之後?

  「不過你年紀尚輕,朕已連晉你幾級,若再晉你官階恐怕有違禮制。但不賞朕也於心不忍,這幾日頗為此事發愁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