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菟裘鳩在他懷裡找了個舒服的位置說道:「對,龜茲勢力比車師還不如,否則又何必跟車師聯合?龜茲無法給他庇護,他最多也就是給龜茲王出一點主意利用龜茲士兵攔住我們的腳步,真正能夠護住他的還是大宛。」

  不提大宛經濟不差外加人口眾多,就說大宛與大秦之間的距離就知道想要攻打大宛,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歷史上漢武帝為了汗血寶馬的確把大宛給打下來了,但耗費的錢財卻比打下大宛帶來的利益多多了。

  菟裘鳩肯定不想跟大宛打起來,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跟他保持友好貿易往來才是最好的。

  就算要打也要把西域全部掌控在手,能夠隨時從西域調兵,糧草也能從當地出之後才行。

  可大宛若是真的收留了張良,恐怕就不是菟裘鳩想不想的事情了。

  那可是謀刺皇帝還險些成功的人,一天找不到他,嬴政就一天如鯁在喉,大宛王若是收留他就代表著被張良的才華打動,肯定要重用。

  嬴政的脾氣比漢武帝還要強硬一些,恐怕理由都不會找直接就打上門。

  菟裘鳩寫這封信也是希望大宛王能夠看明白,不過,對方也未必會聽,看情況吧。

  嬴華璋倒是很清楚菟裘鳩的想法,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其實這封信也不太好寫,語氣太溫和對方未必會當回事,太過嚴厲又有威脅對方的意思。

  更何況他還要用對方的語言來書寫就更難了幾分,為了這封信,菟裘鳩感覺自己的頭髮都掉了好幾根。

  好不容易寫完,他整個人都處在一種擺爛狀態:大宛王若是聽勸最好,不聽勸他也沒辦法了,就蹲在這裡等著大軍過來去打大宛好了。

  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還不能擺爛,還得給咸陽那邊寫奏疏並且要發捷報露布至京。

  所以別看他沒有帶兵出征,實際上要忙的事情也不少。

  捷報很容易,反正是嬴華璋打贏了勝仗,那自然是怎麼好怎麼寫,反正有車師王作為「戰利」,無論寫的多誇張大家也得認。

  除此之外就是解釋一下為什麼繼續打龜茲,其實理由也是現成的,第一,發現了張良的蹤跡,他跟車師和龜茲人混在了一起,接下來還可能去大宛;第二,他們要趁著這個機會為皇帝開疆拓土。

  等寫完之後菟裘鳩就發現這份奏疏與其說是給朝廷交代,其實更多只是給嬴政一個交代。

  不過也沒什麼問題,嬴政作為大秦最高意志,只要他覺得沒問題,那就絕對沒問題。

  若是有人提出異議,那可能被解決掉的就是提出異議的那個人。

  捷報迅速傳至咸陽,大秦已經許久沒有過戰事,甚至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西域那邊打了起來,突如其來的捷報讓整個咸陽都陷入了議論。

  與眼與眼  所謂露布至京就是送捷報的人在城鎮和有人煙的地方一路高呼而過,將大捷的消息傳揚四海。

  於是大家不知道為什麼打仗,卻很清楚一點——夏郡郡守和郡尉又打下了一個小國,並且還俘虜了對方的國王。

  不管為什麼打起來,反正這個消息是非常提升士氣的。

  當然也有人皺眉不贊同:「近些年來西域諸國一直納貢,為何要主動掀起戰爭?不知又死了多少人,夏郡的郡守和郡尉……凶性太盛了一些。」

  只是這樣的人終究是少數,最主要的是皇帝開心。

  嬴政在看到張良出現在車師的消息的時候,面色有些不好看。

  堂堂皇帝被刺殺,許久沒有抓到主謀,好不容易抓到主謀結果半路又被人救走,這無異於狠狠下了他的面子。

  要論對張良的恨,劉季等人還比不上嬴政。

  所以在知道張良幫助車師和龜茲的時候,嬴政果斷決定無論誰說,都必須讓嬴華璋和菟裘鳩繼續打下去,至少把張良抓到或殺死再說。

  這兩個人一個是他兒子,一個是情同兒子的晚輩,對於刺殺他的主謀肯定不會放過,若是換一個人可就不一定,為一個人而發動一場戰爭……想必很多人會不同意。

  更何況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詞極具誘惑力:開疆拓土。

  沒有一個皇帝能抵擋這四個字的魅力,只是看著就能心生豪氣。

  嬴政做好決定也做好了力排眾議的準備,不過,真正跳出來反對的人並不多。

  大家又不是傻子,皇帝的兒子打了勝仗,現在還在前線,而皇帝的態度也十分明顯,誰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啊?

  嬴政最近這些年脾氣是好了一些沒錯,但也十分情況的,現在這種情況他是絕對不許任何人違逆的。

  更何況丞相也同意皇帝的意思,其他人就別想著反對了。

  唯一讓大家有些擔心的就是這一場仗下來,會不會讓太子之位的歸屬更加撲朔迷離?

  之前的刺殺風波已經過去,對於扶蘇的影響幾乎沒有,皇帝的偏愛表現得十分明顯,讓大家幾乎以為扶蘇是板上釘釘的太子。

  雲中郡這些年發展得越來越好,哪怕沒有嬴華璋和菟裘鳩的幫忙,扶蘇也都撐了下來。

  可現在……嬴華璋身上又多了一份軍功。

  大家腦殼都有些痛,很想問問皇帝到底要讓誰做太子啊,別讓大家猜了行不行?

  這要是站錯隊那可不僅僅是掉腦袋的事情,很可能死全家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