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妖jīng都會活很久,所以,我會一直一直纏住你。”我握住他的手,與他十指jiāo纏,緊緊相扣。
已經過去了一個冬天,我還要繼續努力的活下去,哪怕一天,一月,一年……能多一天,便多一刻的相伴。
他不語,深深看我,用力扣緊了我的手指,眼底有隱約濕意。
【全文完】
後記:
太初元年,神武高祖皇帝即位,四海靖平,天下咸歸。帝在位一十六年,修典制,興民事,啟寒庶之賢,革門第之弊。廢六宮御製,終生無妃嬪采侍之納,聖躬嚴儉,帝後qíng篤。皇后王氏,出琅玡高門,德配令望,淑行坤德,誕太子、延熙公主。太初七年,皇后薨於含章殿,時年三十二。上悼痛,乃輟朝七日,群臣哀篤。有司奏諡懿皇后,上特詔曰“敬”,諡敬懿皇后。
太康九年,上崩,諡神武高祖皇帝,與後合葬永陵。
太子繼位,興“崇光之治”,宇內承平,開盛世之初。
-------------------------------
新版結局沒有改變,和舊版一樣,只是將王儇去世的時間延後了四年。
這個延後,沒有特別的原因,或許只是想讓瀟瀟和澈兒多享有一些母愛,對母親多一些記憶。
也或許,假如,可能……要寫後傳的話,多一些空間。
只是或許。
:)
書的上下冊都已發行,謝謝各位漫長的等待和支持。
番外一二附後。
番外一:燕燕於飛
薄霧漫過遠處高低田壟,在清晨陽光下漸漸散開。
青瓦粉牆隱現在阡陌桑梓間,牧笛聲悠悠響起,陌上新桑已綻吐綠芽。
李果兒背了柴禾,輕手輕腳推開院門,將柴禾輕輕放在牆根,仔細砌好。
不留神滑下一根,骨碌滾到井台下,驚動了藤蘿旁酣睡的花貓,咪嗚一聲跳上窗台,伸個長長的懶腰。
李果兒慌忙撮唇,揮手驅趕花貓,心中直埋怨這不懂事的畜生。
這會子先生還未起身,聲響輕些,別驚擾了先生的好夢。
花貓懶懶蜷起尾巴,朝他眯了眯眼。
卻聽吱呀一聲,竹舍的門從內而開。
先生推門出來,竹簪束髮,只披了竹布長衫,天青顏色洗得發白,衣衫下擺被晨風chuī得微微捲起。花貓躍下窗台,挨到先生腳邊輕蹭,喉嚨里呼嚕著撒嬌。
“先生起得這麼早!”李果兒咧嘴笑,將手在衣襟上用力擦了擦,“我給您打水去!”
“果兒,我說過,不用你每日送柴禾。”先生瞧見地上的柴禾堆,微微蹙眉,神色仍是溫煦,“這些事有福伯做,你用心念書,不可跑野了。”
李果兒嘿嘿一笑,老老實實垂手站定,平日憊懶神氣半點不敢流露,只點頭聽著。
先生瞧著他那模樣,搖頭笑了一笑,徐步至井旁舀水。
“我來,我來!”李果兒手腳麻利,搶過水瓢,三兩下打好涼沁的井水,“先生洗臉!”
先生笑了,屈指在果兒額角敲了一記,“念書不見你這般伶俐!”
果兒撓頭直笑,瞧著先生挽起袖口,雙手掬了水,俯身澆到臉上。
水珠順著先生臉頰滴下,沾濕了鬢角,烏黑鬢間雜有一兩縷銀白,已是早生了華發。
清晨陽光照在先生臉上,映了水光,越發顯出透明似的蒼白,襯了烏黑的眉,挺直的鼻,刀裁似的鬢,怎麼看都不像這煙火世間人物,倒似神仙畫裡走出來一般……李果兒看得有些發呆,見一行水珠順著臉頰滑下,就要滴進先生衣襟里,忙yù掏出懷中抹汗的帕子遞去,卻又訕訕住了手,唯恐帕子髒污了先生。
先生將就著水,洗了洗手,一雙修長如削的手浸在水中,比白玉還好看。
“先生,您從哪兒來的?”李果兒愣愣仰頭,這個問題已經問過了七八次,卻又傻乎乎忍不住再問,明知道先生每次的回答,都是同樣的——
“我從北邊來。”
這一次,先生仍是不厭其煩,微笑著回答他同樣的問題。
李果兒知道,再怎麼追問,也不會問出更多的答案來。
先生就像一個謎,不對,是太多的謎……叫他想上一輩子也想不出。
在先生到來之前,這村寨已經一百多年沒出過讀書人。
雖是山水靈秀,豐饒淳樸的好地方,卻因山重水遠,與外世隔絕得太久,罕有外鄉人會翻山越嶺來到這南疆邊陲。村寨里男女老少只知耕種務農,日出而作,日落而夕,能識字的沒有幾個。質樸鄉人倒也安於淡泊,樂天知足,在祖輩留下的土地上勤勉耕種,家家戶戶衣食豐足。偶有外鄉人到來,總是全村的盛事,每家每戶都爭相延邀。
李果兒聽爺爺說過,那年爺爺還在世,正是他冒雨趕路回寨時,在山外峪口遇見先生一家人。
先生和他家娘子,攜了一個白髮老僕在bào雨之夜迷了路。
顯是一路風塵勞頓,三人都憔悴不堪,先生受了風寒,病得不輕,走路都需他家娘子攙扶。
果兒的爺爺是個熱心腸的老人,一看先生病成那樣,便將他們引到家裡,找來寨子裡最好的大夫,連夜挖來糙藥,總算讓先生一家撐過了難關。
先生自稱姓詹,為避北邊戰亂,攜了家中娘子與老僕不遠千里來到此處。
那姚氏娘子一看便是大戶人家的千金,雖風塵勞頓,仍是容色極美,說話做事大有氣派。
那白髮老僕,更是jīng壯矍鑠,力氣堪比壯年男子。
村寨里從未見過這般風采的人物,老老少少都對他們敬慕得很。
最叫人敬慕的,卻是先生。
初到來時,那是怎樣一個人……布衣素服,病容憔悴,卻有一雙比山泉更清寒的眼,讓最好的畫匠也畫不出的容顏。不論對著誰,他總是微笑,笑容溫暖如四月薰風,眼裡卻有著總也化不去的哀憫,似閱盡悲歡,看懂了一切。
先生病癒後,身子仍是虛弱,便在寨子裡住下來休養。
這一住,就是七年。
先生起初住在李家,閒暇時便教李果兒識字。左右鄰人知道了,也將自家孩子送來,一傳十,十傳百,上門求學的孩童便越來越多。村人幫他們搭了屋舍,修了院子,女人們教姚娘紡織烹煮,男人們幫著送柴送糧,哪家殺豬宰牛,打到野味,都不忘給先生家裡送一份。
先生和姚娘只有一個三歲的小女兒,兩人都格外喜愛孩子。
時常是先生在竹舍里教書,姚娘靜靜坐在屋外廊下,給孩子們fèng衣。
村里孩童慣於樹上牆頭戲鬧,衣裳髒污扯破是常事,家中大人也不在意,只隨他折騰去。
先生卻是喜歡整齊潔淨的,一樣的布衣芒鞋,穿在他身上偏就纖塵不染。
每天午後,孩子們到來竹舍,姚娘總是笑盈盈盛出甜糕來分給大家,瞧見哪個孩子泥手泥腳,衣衫不齊,便仔細給他洗gān淨手臉,將綻破的外衣脫下來,拿去細細fèng好。
一眾孩子裡,有個叫虎頭的,才只九歲,長得高壯頑皮,整日翻牆掏鳥打架。虎頭的娘死了多年,家中只有爹爹和年幼的弟弟,也沒個姑嬸照管,常年跟個泥猴似的。
起初被他爹爹送來念書,轉身就跑得沒有人影,後來見有姚娘做的甜糕吃,這才磨蹭著回來。
慢慢的,虎頭來得越來越勤,時常一早跑來守著姚娘,等姚娘給他fèng補衣衫。
有幾次,李果兒偶然看見,虎頭故意在屋外籬笆上勾破衣袖,再跑去找姚娘。
李果兒偷偷告訴姚娘,虎頭使壞……姚娘卻微笑著嘆口氣,“虎頭想念他娘親了。”
姚娘和先生都是最和善的人。先生從來不會對人高聲說話,即使再頑劣搗蛋的孩子,他也從不訓斥,卻能讓村里最讓人頭痛的頑皮鬼都乖乖聽話。
唯獨在又老又胖的福伯面前,孩子們沒一個敢淘氣。
福伯不愛說話,不愛笑。
平素里只低頭做事,臉上看不出是喜是憂,看人的時候喜歡眯起眼睛,偶爾開口說話,聲音跟旁人大為不同,尖細低啞,冷冰冰的,叫人不敢親近。
村里老人大都慈祥溫和,從沒有見過這樣古怪的老頭子。
偶有孩子在先生家中淘氣,一旦看見福伯,便嚇得直縮回去。
但是李果兒並不怕福伯,反而,對福伯的崇敬僅次於先生。
有一天半夜,果兒偷溜出後門,約了虎頭去河邊抓螃蟹。
夜裡,沙dòng里的螃蟹都爬出來透氣了,河灘上到處都是,一抓就是小半簍。
那時竹舍還未蓋好,先生一家仍住在李果兒家裡。
福伯就住在後院一間單獨的木屋。
那晚後門不巧給鎖了,李果兒只得翻上院牆,不料腳下一滑,一跟斗栽了下去——
那一跤跌下去,雖不要命,頭破血流卻是少不了的。
然而,李果兒毫髮無傷。
他穩穩噹噹跌在福伯懷裡。
只是一眨眼工夫,翻上去之前,牆根下分明沒有半個人影。
一個半大孩子,福伯接在手上一掂,一推,輕飄飄似接了只空麻袋。
李果兒還在暈頭轉向中,人已經好端端倚坐在地。
福伯一言不發,轉身就走,月光底下,依然身子佝僂,白髮蕭疏。
“下了幾日的雨,總算晴了。”先生擦gān臉,仰頭看了看天色,在陽光下眯起眼睛微笑。
李果兒傻傻點頭,心裡卻想,下雨天才好,下雨就不用幫娘親曬棉絮了。
卻聽先生笑道,“果兒,今日我們來曬書。”
“哎?”果兒愣住,一張小臉頓時垮下來。
可先生的話,不能不聽。
“好吧,我搬書去。”果兒挽起袖子,暗暗做個鬼臉。
先生回頭朝屋裡喚道,“阿姚,將我的書都搬出來,屋裡cháo了好幾日……”
窗兒吱呀挑開,髮髻才挽了一半的姚娘,散發素顏,一手執了簪子,一手撐了窗,笑道,“你倒想得輕鬆,幾大箱子呢,只怕要等福伯回來幫忙才行。”
“等他釣魚回來,日頭早沒有了。”先生不理睬,倔qiáng起來的時候,像個孩童。
福伯帶著先生的小女兒又去了河邊釣魚,不到傍晚不會回來。姚娘拗不過先生,只得跟出來幫忙。花貓跟在姚娘腳邊,咪嗚撒嬌。
先生從竹舍里搬出書本,姚娘仔細拂去落塵,分類挑出來,果兒手腳利索,一疊疊抱去院子裡攤開曬上……三個人各自忙碌,有說有笑,倒也其樂融融。
已經過去了一個冬天,我還要繼續努力的活下去,哪怕一天,一月,一年……能多一天,便多一刻的相伴。
他不語,深深看我,用力扣緊了我的手指,眼底有隱約濕意。
【全文完】
後記:
太初元年,神武高祖皇帝即位,四海靖平,天下咸歸。帝在位一十六年,修典制,興民事,啟寒庶之賢,革門第之弊。廢六宮御製,終生無妃嬪采侍之納,聖躬嚴儉,帝後qíng篤。皇后王氏,出琅玡高門,德配令望,淑行坤德,誕太子、延熙公主。太初七年,皇后薨於含章殿,時年三十二。上悼痛,乃輟朝七日,群臣哀篤。有司奏諡懿皇后,上特詔曰“敬”,諡敬懿皇后。
太康九年,上崩,諡神武高祖皇帝,與後合葬永陵。
太子繼位,興“崇光之治”,宇內承平,開盛世之初。
-------------------------------
新版結局沒有改變,和舊版一樣,只是將王儇去世的時間延後了四年。
這個延後,沒有特別的原因,或許只是想讓瀟瀟和澈兒多享有一些母愛,對母親多一些記憶。
也或許,假如,可能……要寫後傳的話,多一些空間。
只是或許。
:)
書的上下冊都已發行,謝謝各位漫長的等待和支持。
番外一二附後。
番外一:燕燕於飛
薄霧漫過遠處高低田壟,在清晨陽光下漸漸散開。
青瓦粉牆隱現在阡陌桑梓間,牧笛聲悠悠響起,陌上新桑已綻吐綠芽。
李果兒背了柴禾,輕手輕腳推開院門,將柴禾輕輕放在牆根,仔細砌好。
不留神滑下一根,骨碌滾到井台下,驚動了藤蘿旁酣睡的花貓,咪嗚一聲跳上窗台,伸個長長的懶腰。
李果兒慌忙撮唇,揮手驅趕花貓,心中直埋怨這不懂事的畜生。
這會子先生還未起身,聲響輕些,別驚擾了先生的好夢。
花貓懶懶蜷起尾巴,朝他眯了眯眼。
卻聽吱呀一聲,竹舍的門從內而開。
先生推門出來,竹簪束髮,只披了竹布長衫,天青顏色洗得發白,衣衫下擺被晨風chuī得微微捲起。花貓躍下窗台,挨到先生腳邊輕蹭,喉嚨里呼嚕著撒嬌。
“先生起得這麼早!”李果兒咧嘴笑,將手在衣襟上用力擦了擦,“我給您打水去!”
“果兒,我說過,不用你每日送柴禾。”先生瞧見地上的柴禾堆,微微蹙眉,神色仍是溫煦,“這些事有福伯做,你用心念書,不可跑野了。”
李果兒嘿嘿一笑,老老實實垂手站定,平日憊懶神氣半點不敢流露,只點頭聽著。
先生瞧著他那模樣,搖頭笑了一笑,徐步至井旁舀水。
“我來,我來!”李果兒手腳麻利,搶過水瓢,三兩下打好涼沁的井水,“先生洗臉!”
先生笑了,屈指在果兒額角敲了一記,“念書不見你這般伶俐!”
果兒撓頭直笑,瞧著先生挽起袖口,雙手掬了水,俯身澆到臉上。
水珠順著先生臉頰滴下,沾濕了鬢角,烏黑鬢間雜有一兩縷銀白,已是早生了華發。
清晨陽光照在先生臉上,映了水光,越發顯出透明似的蒼白,襯了烏黑的眉,挺直的鼻,刀裁似的鬢,怎麼看都不像這煙火世間人物,倒似神仙畫裡走出來一般……李果兒看得有些發呆,見一行水珠順著臉頰滑下,就要滴進先生衣襟里,忙yù掏出懷中抹汗的帕子遞去,卻又訕訕住了手,唯恐帕子髒污了先生。
先生將就著水,洗了洗手,一雙修長如削的手浸在水中,比白玉還好看。
“先生,您從哪兒來的?”李果兒愣愣仰頭,這個問題已經問過了七八次,卻又傻乎乎忍不住再問,明知道先生每次的回答,都是同樣的——
“我從北邊來。”
這一次,先生仍是不厭其煩,微笑著回答他同樣的問題。
李果兒知道,再怎麼追問,也不會問出更多的答案來。
先生就像一個謎,不對,是太多的謎……叫他想上一輩子也想不出。
在先生到來之前,這村寨已經一百多年沒出過讀書人。
雖是山水靈秀,豐饒淳樸的好地方,卻因山重水遠,與外世隔絕得太久,罕有外鄉人會翻山越嶺來到這南疆邊陲。村寨里男女老少只知耕種務農,日出而作,日落而夕,能識字的沒有幾個。質樸鄉人倒也安於淡泊,樂天知足,在祖輩留下的土地上勤勉耕種,家家戶戶衣食豐足。偶有外鄉人到來,總是全村的盛事,每家每戶都爭相延邀。
李果兒聽爺爺說過,那年爺爺還在世,正是他冒雨趕路回寨時,在山外峪口遇見先生一家人。
先生和他家娘子,攜了一個白髮老僕在bào雨之夜迷了路。
顯是一路風塵勞頓,三人都憔悴不堪,先生受了風寒,病得不輕,走路都需他家娘子攙扶。
果兒的爺爺是個熱心腸的老人,一看先生病成那樣,便將他們引到家裡,找來寨子裡最好的大夫,連夜挖來糙藥,總算讓先生一家撐過了難關。
先生自稱姓詹,為避北邊戰亂,攜了家中娘子與老僕不遠千里來到此處。
那姚氏娘子一看便是大戶人家的千金,雖風塵勞頓,仍是容色極美,說話做事大有氣派。
那白髮老僕,更是jīng壯矍鑠,力氣堪比壯年男子。
村寨里從未見過這般風采的人物,老老少少都對他們敬慕得很。
最叫人敬慕的,卻是先生。
初到來時,那是怎樣一個人……布衣素服,病容憔悴,卻有一雙比山泉更清寒的眼,讓最好的畫匠也畫不出的容顏。不論對著誰,他總是微笑,笑容溫暖如四月薰風,眼裡卻有著總也化不去的哀憫,似閱盡悲歡,看懂了一切。
先生病癒後,身子仍是虛弱,便在寨子裡住下來休養。
這一住,就是七年。
先生起初住在李家,閒暇時便教李果兒識字。左右鄰人知道了,也將自家孩子送來,一傳十,十傳百,上門求學的孩童便越來越多。村人幫他們搭了屋舍,修了院子,女人們教姚娘紡織烹煮,男人們幫著送柴送糧,哪家殺豬宰牛,打到野味,都不忘給先生家裡送一份。
先生和姚娘只有一個三歲的小女兒,兩人都格外喜愛孩子。
時常是先生在竹舍里教書,姚娘靜靜坐在屋外廊下,給孩子們fèng衣。
村里孩童慣於樹上牆頭戲鬧,衣裳髒污扯破是常事,家中大人也不在意,只隨他折騰去。
先生卻是喜歡整齊潔淨的,一樣的布衣芒鞋,穿在他身上偏就纖塵不染。
每天午後,孩子們到來竹舍,姚娘總是笑盈盈盛出甜糕來分給大家,瞧見哪個孩子泥手泥腳,衣衫不齊,便仔細給他洗gān淨手臉,將綻破的外衣脫下來,拿去細細fèng好。
一眾孩子裡,有個叫虎頭的,才只九歲,長得高壯頑皮,整日翻牆掏鳥打架。虎頭的娘死了多年,家中只有爹爹和年幼的弟弟,也沒個姑嬸照管,常年跟個泥猴似的。
起初被他爹爹送來念書,轉身就跑得沒有人影,後來見有姚娘做的甜糕吃,這才磨蹭著回來。
慢慢的,虎頭來得越來越勤,時常一早跑來守著姚娘,等姚娘給他fèng補衣衫。
有幾次,李果兒偶然看見,虎頭故意在屋外籬笆上勾破衣袖,再跑去找姚娘。
李果兒偷偷告訴姚娘,虎頭使壞……姚娘卻微笑著嘆口氣,“虎頭想念他娘親了。”
姚娘和先生都是最和善的人。先生從來不會對人高聲說話,即使再頑劣搗蛋的孩子,他也從不訓斥,卻能讓村里最讓人頭痛的頑皮鬼都乖乖聽話。
唯獨在又老又胖的福伯面前,孩子們沒一個敢淘氣。
福伯不愛說話,不愛笑。
平素里只低頭做事,臉上看不出是喜是憂,看人的時候喜歡眯起眼睛,偶爾開口說話,聲音跟旁人大為不同,尖細低啞,冷冰冰的,叫人不敢親近。
村里老人大都慈祥溫和,從沒有見過這樣古怪的老頭子。
偶有孩子在先生家中淘氣,一旦看見福伯,便嚇得直縮回去。
但是李果兒並不怕福伯,反而,對福伯的崇敬僅次於先生。
有一天半夜,果兒偷溜出後門,約了虎頭去河邊抓螃蟹。
夜裡,沙dòng里的螃蟹都爬出來透氣了,河灘上到處都是,一抓就是小半簍。
那時竹舍還未蓋好,先生一家仍住在李果兒家裡。
福伯就住在後院一間單獨的木屋。
那晚後門不巧給鎖了,李果兒只得翻上院牆,不料腳下一滑,一跟斗栽了下去——
那一跤跌下去,雖不要命,頭破血流卻是少不了的。
然而,李果兒毫髮無傷。
他穩穩噹噹跌在福伯懷裡。
只是一眨眼工夫,翻上去之前,牆根下分明沒有半個人影。
一個半大孩子,福伯接在手上一掂,一推,輕飄飄似接了只空麻袋。
李果兒還在暈頭轉向中,人已經好端端倚坐在地。
福伯一言不發,轉身就走,月光底下,依然身子佝僂,白髮蕭疏。
“下了幾日的雨,總算晴了。”先生擦gān臉,仰頭看了看天色,在陽光下眯起眼睛微笑。
李果兒傻傻點頭,心裡卻想,下雨天才好,下雨就不用幫娘親曬棉絮了。
卻聽先生笑道,“果兒,今日我們來曬書。”
“哎?”果兒愣住,一張小臉頓時垮下來。
可先生的話,不能不聽。
“好吧,我搬書去。”果兒挽起袖子,暗暗做個鬼臉。
先生回頭朝屋裡喚道,“阿姚,將我的書都搬出來,屋裡cháo了好幾日……”
窗兒吱呀挑開,髮髻才挽了一半的姚娘,散發素顏,一手執了簪子,一手撐了窗,笑道,“你倒想得輕鬆,幾大箱子呢,只怕要等福伯回來幫忙才行。”
“等他釣魚回來,日頭早沒有了。”先生不理睬,倔qiáng起來的時候,像個孩童。
福伯帶著先生的小女兒又去了河邊釣魚,不到傍晚不會回來。姚娘拗不過先生,只得跟出來幫忙。花貓跟在姚娘腳邊,咪嗚撒嬌。
先生從竹舍里搬出書本,姚娘仔細拂去落塵,分類挑出來,果兒手腳利索,一疊疊抱去院子裡攤開曬上……三個人各自忙碌,有說有笑,倒也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