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嵇雪聽到有農學人喊她的名字,上前盈盈一拜,她目光溫和自信,對上原本服侍過的貴族也不氣弱。

  她編的秋收歌是被紀伯,小公子等人都誇過的,甚至封了她做女官,她跟這些人的身份一樣!

  眼前過來請求農學官員幫忙的知縣們,除了那些舊貴族出身之外,其他人立刻搶優人!

  編成歌舞!

  還朗朗上口!

  好事啊!

  他們一有動作,那些舊貴族子弟也開始行動。

  還想那麼多幹嘛。

  世道變了,你們還沒發現嗎?

  抱著之前的想法,是過不好日子的。

  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一個省府里,更多人都在關注今年的秋收。

  九月份。

  各地的秋收數字漸漸上報,加上更加大力度的巡查,確保下面沒有虛報數字。

  十月,四百多縣的情況都在紀伯桌案上。

  五倍!

  就不跟打仗的時候比了。

  今年比去年的糧食,增產了五倍!

  就算良種不適宜全國使用,也不夠全國使用,但依舊翻倍了!

  鄭錫道:「天下安定,不再征戰,原本打仗的兵士在家種田,勞動力增多,就能多種地。」

  但又不止這一點。

  「各地基本都使用上紀國先進的農具,不僅更省力,還提高效率。加上化肥的傳播跟使用,還有農閒時候對水利的修繕,全都有成效。」

  只要給百姓安定的生活環境。

  他們驚人的生命力就會出現。

  沒有良種,都能提高五倍的收穫。

  這是何等可怖的稅收。

  不止紀國稅收增多。

  百姓們的手裡也有餘糧。

  紀伯看著上面的記錄,難免想到最早之前,他大哥還在當紀國國君的時候,天天為糧食發愁。

  現在呢!

  現在不愁了!

  天下豐收了!

  這次豐收,更是奠定了紀國的統治基礎。

  經歷過戰亂,經歷過流離失所,再經過紀國的寬待百姓的做法。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選誰不選誰,似乎清晰可見。

  就連原盧國那些舊貴族們都不蹦躂了。

  蹦躂有什麼用。

  四海歸一,萬民一心。

  就算他們再不想承認,也知道紀國把這事辦成了。

  紀國用自己當初最缺的糧食,來穩定了天下人的心。

  他們真的用兩年時間,穩定住了局面,掌握住了所有城池。

  還在周的老貴族們,發現留在身邊為數不多的奴僕,似乎蠢蠢欲動。

  因為他們聽說各地要建工廠的事,全都有了心思。

  其中一個趁機逃跑的奴僕,從周偷偷離開之後,下意識道:「還是郊野的氣息更加清爽。」

  舊貴族聚集的地方,總是混合了各種味道。

  酒肉味,脂粉味,陳舊的腐朽味。

  離開那裡,好像立刻變得不同。

  不管了!

  聽說紀國明年要開更多工廠,今年已經在選地方了,他們要去看看,能不能找些事情做!

  作者有話說:

  這兩天有點忙!

  第95章

  一切都變了。

  舊貴族發現, 他們家只剩空殼子。

  先是最底層的庶民,平民,百姓離開。

  然後是他們家養的奴僕離開, 走的時候還偷拿不少他們庫房的東西。

  對於這種事, 當地官府竟然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大有一種,人家幹活了你們不給工錢,拿你點東西怎麼了?

  其實這也是野蠻的,不講道理的。

  可你們剝削人的時候,也沒講道理啊。

  這種官員, 一看就是紀國國子監出身,還以小公子紀凌為榜樣的。

  舊貴族們恨的牙痒痒,普通人跟還沒逃跑的奴僕喜笑顏開。

  當然,當地官員也不會太過分, 如果不出現流血事件,那就無所謂。

  貴族的權威被徹底踩在腳下。

  百姓們一看, 這些人跟我們也一樣啊, 以前裝得那麼神秘, 現在看看, 不都是人, 都要吃喝拉撒。

  其中一個庶民家的小姑娘唯就這麼想的。

  她跟父親母親一樣, 都是沒有姓氏的人, 姓氏這東西,不是他們普通人能有的。

  不過紀國過來之後,當地官員道:「你們這原來是盧地, 這個縣城又依山傍水, 可以選用路, 尚,水,為姓。自己村里討論討論看選什麼。」

  這個官員就是當初錦族部落出來的。

  他們的族長帶著錦族人投奔紀國,也就用了錦字當姓氏。

  之後老族長去世,她的女兒繼任族長,對他們的要求一向是,他們是紀國錦族人,必須要對紀國忠誠。

  他們十幾萬人的命,就是靠這片土地救起來的。

  錦族部落的日子其實很好過,大部分都在各個城池開錦繡鋪子,也是紀國小公子的主意,所以大部分人都在做布匹生意。

  錦偉在錦族算個例外,最喜歡讀書,還一路考到國子監。

  在紀國統一天下,十分缺人的時候,成為原盧國東平縣的知縣,他知識紮實,以前還去其他舊城池實習過,所以上手還算快。

  錦偉給東平縣的人選擇,讓他們挑選自己的姓氏。

  這個叫唯的小姑娘村里,就選了水當姓。<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