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有這層防備,紀凌也就放心了。
此事說完,紀勝道:「再有幾日,就是秋收了。去年倉促,今年倒是趕得及時,希望能有個好收成。」
去年那會天下剛定,還有在內打了幾仗。
可今年不同。
今年從定下基調之後,天下各處都在種田,今年的收成很大決定天下百姓,平民,庶民的心。
說得再好都沒用。
看到糧食才是真的。
所以紀伯,紀勝格外重視。
現在剛八月,便督促各地準備好收糧一事。
紀勝這會過來找弟弟,就是商量秋收。
紀國治理國家,似乎把安民當成頭等大事。
只要安民,才能讓江山穩固,才能讓天下少些戰亂。
而安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讓大家吃飽。
五個省府知府,五十多郡的郡守,以及四百多縣知縣。
哪處都在忙。
哪個地方今年收成好,均產高!
他們就能有工廠!
有更多的官道!
都城那邊還說,準備修河堤,修運河,雖說都已經規劃到五六年之後,但至少先排個隊,排上號了再說!
而各地百姓,則看著他們的田地。
被紀國農學指點過的田地,修繕得更為合理,還根據各地情況不同做了調整。
雖說有些良種並不適合所有地方,可各地修繕的百草園已經承擔起這個重擔,他們會在當地培育出適合當地的種子。
這些百草園裡都有紀國培養出來的農學子弟坐鎮,至少每郡都有厲害人物,郡又管著下面的縣,雖說人手可能不夠,但至少能照看一二。
現在秋收時候,農學子弟家門口都要被踏破了。
當地的郡守,下面的知縣頻頻上門,就為了被農學等人指點。
往日在外面威風凜凜的官員,到農學子弟這,全都點頭哈腰。
別看這些子弟們年輕,但他們厲害啊。
都得了公子欽的真傳。
「要不看看我們望縣,我們那邊雨水多,好像土地有點問題,您去看看怎麼收穫更好吧。」
「聽說工部那邊送來一批新農具,能不能讓我們縣先用啊,我們縣糧食少,用完再給他們。」
「這位先生博學,最近我們那鳥雀眾多,您說有什麼生物防治,那是什麼方法。」
「到這會了,還用施肥嗎?若施肥,又要怎麼辦?」
這些人裡面,不乏貴族出身。
放在之前,他們就會讓人知道,什麼叫五穀不分。
可經過學習,歷練,都能分辨出什麼樣的肥料適合什麼土地了。
他們私下也感慨,以前當貴族的時候,只要吃喝玩樂就算,就算再蠢笨也有家族供養。
現在完全不同,現在要是不努力,家族都會嫌棄。
家族也沒有那麼多資源給他們。
不過來這裡做事之後,只要不是特別懶,特別無能的,基本都學到不少有用的東西。
再說,不學是不行的。
不學就不能升遷,家族就會看不上。
現在各家舊貴族長輩,天天逼著他們學習,還說要重振世家公族的光輝,逼得不少貴族子弟日日苦讀。
這種只看學問,不看門第的情況,讓許多貴族旁支竟然起來,甚至還有旁支繼承大宗的情況。
他們已經逐漸融入到紀國的模式裡面,甚至有些人提前摸到遊戲規則。
這點紀凌也是無奈的。
沒辦法,他們的起點確實高。
便是最紈絝的子弟,想要學習,想要回頭學習,資源都很容易獲取。
對於普通人來說,能起了學習重要的想法,都是奢侈,都是人群中更聰明的存在。
知曉學習重要,都是一項本事。
他們能做的,也只是儘快推廣官學建設,以及讓小說家華治等人多寫點庶民,奴隸學習成才的故事,再吩咐人編成歌舞去各地表演。
表演的優人也好找,其他諸侯國滅國之後,宮室里的優人無處可去,都被紀國收編。
不過紀國宮室並不喜愛這個,只是宴會上偶爾讓人表演。
招他們過來,就是讓他們去各地演出。
優人們以前只在各國宮室表演,還是頭一次去下面縣城,鄉野做事,很多人還不習慣。
可要是不依附紀國,他們又沒有飯吃,只好這麼做。
不過做著做著,竟然得了樂趣。
在鄉野間表演,不僅掌聲更加熱烈,而且還被當人看了。
對於郡縣百姓來說,以前只供給貴族們的歌舞現在表演給他們看,還有說書人沒事講故事。
在農閒之餘也是多了樂趣,還有不少人被話本里的故事鼓舞,準備也去官學。
舊貴族們怎麼也想不到,這些原本只服務他們的優人,變成對抗他們的武器。
這會更想不到,幾個厲害的優人還被賜官,更會在這裡出現。
要知道,他們不論男女,以前在自家表演的時候,他們連正眼都不會給優人。
所以在百草園看到優人隊伍的時候,趕來想求當地農學官員幫忙秋收的貴族,臉色有些尷尬。
農學的人卻道:「優人嵇雪,自編了秋收之歌,將秋收要點全都編為歌舞,他們很快會去下面縣城教導。這些秋收歌朗朗上口,想必很快所有人都能學會。」<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此事說完,紀勝道:「再有幾日,就是秋收了。去年倉促,今年倒是趕得及時,希望能有個好收成。」
去年那會天下剛定,還有在內打了幾仗。
可今年不同。
今年從定下基調之後,天下各處都在種田,今年的收成很大決定天下百姓,平民,庶民的心。
說得再好都沒用。
看到糧食才是真的。
所以紀伯,紀勝格外重視。
現在剛八月,便督促各地準備好收糧一事。
紀勝這會過來找弟弟,就是商量秋收。
紀國治理國家,似乎把安民當成頭等大事。
只要安民,才能讓江山穩固,才能讓天下少些戰亂。
而安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讓大家吃飽。
五個省府知府,五十多郡的郡守,以及四百多縣知縣。
哪處都在忙。
哪個地方今年收成好,均產高!
他們就能有工廠!
有更多的官道!
都城那邊還說,準備修河堤,修運河,雖說都已經規劃到五六年之後,但至少先排個隊,排上號了再說!
而各地百姓,則看著他們的田地。
被紀國農學指點過的田地,修繕得更為合理,還根據各地情況不同做了調整。
雖說有些良種並不適合所有地方,可各地修繕的百草園已經承擔起這個重擔,他們會在當地培育出適合當地的種子。
這些百草園裡都有紀國培養出來的農學子弟坐鎮,至少每郡都有厲害人物,郡又管著下面的縣,雖說人手可能不夠,但至少能照看一二。
現在秋收時候,農學子弟家門口都要被踏破了。
當地的郡守,下面的知縣頻頻上門,就為了被農學等人指點。
往日在外面威風凜凜的官員,到農學子弟這,全都點頭哈腰。
別看這些子弟們年輕,但他們厲害啊。
都得了公子欽的真傳。
「要不看看我們望縣,我們那邊雨水多,好像土地有點問題,您去看看怎麼收穫更好吧。」
「聽說工部那邊送來一批新農具,能不能讓我們縣先用啊,我們縣糧食少,用完再給他們。」
「這位先生博學,最近我們那鳥雀眾多,您說有什麼生物防治,那是什麼方法。」
「到這會了,還用施肥嗎?若施肥,又要怎麼辦?」
這些人裡面,不乏貴族出身。
放在之前,他們就會讓人知道,什麼叫五穀不分。
可經過學習,歷練,都能分辨出什麼樣的肥料適合什麼土地了。
他們私下也感慨,以前當貴族的時候,只要吃喝玩樂就算,就算再蠢笨也有家族供養。
現在完全不同,現在要是不努力,家族都會嫌棄。
家族也沒有那麼多資源給他們。
不過來這裡做事之後,只要不是特別懶,特別無能的,基本都學到不少有用的東西。
再說,不學是不行的。
不學就不能升遷,家族就會看不上。
現在各家舊貴族長輩,天天逼著他們學習,還說要重振世家公族的光輝,逼得不少貴族子弟日日苦讀。
這種只看學問,不看門第的情況,讓許多貴族旁支竟然起來,甚至還有旁支繼承大宗的情況。
他們已經逐漸融入到紀國的模式裡面,甚至有些人提前摸到遊戲規則。
這點紀凌也是無奈的。
沒辦法,他們的起點確實高。
便是最紈絝的子弟,想要學習,想要回頭學習,資源都很容易獲取。
對於普通人來說,能起了學習重要的想法,都是奢侈,都是人群中更聰明的存在。
知曉學習重要,都是一項本事。
他們能做的,也只是儘快推廣官學建設,以及讓小說家華治等人多寫點庶民,奴隸學習成才的故事,再吩咐人編成歌舞去各地表演。
表演的優人也好找,其他諸侯國滅國之後,宮室里的優人無處可去,都被紀國收編。
不過紀國宮室並不喜愛這個,只是宴會上偶爾讓人表演。
招他們過來,就是讓他們去各地演出。
優人們以前只在各國宮室表演,還是頭一次去下面縣城,鄉野做事,很多人還不習慣。
可要是不依附紀國,他們又沒有飯吃,只好這麼做。
不過做著做著,竟然得了樂趣。
在鄉野間表演,不僅掌聲更加熱烈,而且還被當人看了。
對於郡縣百姓來說,以前只供給貴族們的歌舞現在表演給他們看,還有說書人沒事講故事。
在農閒之餘也是多了樂趣,還有不少人被話本里的故事鼓舞,準備也去官學。
舊貴族們怎麼也想不到,這些原本只服務他們的優人,變成對抗他們的武器。
這會更想不到,幾個厲害的優人還被賜官,更會在這裡出現。
要知道,他們不論男女,以前在自家表演的時候,他們連正眼都不會給優人。
所以在百草園看到優人隊伍的時候,趕來想求當地農學官員幫忙秋收的貴族,臉色有些尷尬。
農學的人卻道:「優人嵇雪,自編了秋收之歌,將秋收要點全都編為歌舞,他們很快會去下面縣城教導。這些秋收歌朗朗上口,想必很快所有人都能學會。」<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