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雍人、夏人……
忽然,在他旁邊,趙耳一個趔趄,被夏人擊下了馬。
李鐵生想起他先前腿上就有傷,後來為救劉紹脫困,以一人牽制住二十餘個夏人,這期間又身中數刀,怕他已撐至強弩之末,下馬後無力抵擋夏人,忙緩下馬蹄,伸臂撈他,想要扶他站起。
可他在馬上剛一探身,便覺腰間劇痛,眼前一黑,想起自己腰間受傷,本想咬牙忍住,奈何身上脫力,拉趙耳不起,反而晃了一晃,險些跌下馬。
夏人見狀,一刀砍來,李鐵生反應極快,身子一擰就避了開,可腰間大痛,終於還是從馬上跌下,偏偏左手抓著劉紹,未及鬆開,將劉紹也扯下了馬。
狄邁既然已死,狄申就沒有再抓劉紹做俘虜的必要,下令將他這一行人無論是誰全都誅殺,劉紹也不例外。
李鐵生知夏人對劉紹全不留手,看他因自己之故跌下馬,當即大悔,見夏人揮刀砍來,忙要把他壓在身下。
劉紹原本昏昏沉沉,讓這麼一摔,回過神來,睜眼瞧見刀光,霎時會意,按著李鐵生沒讓他動,就著摔下的姿勢,順勢伏在他身上,反把他擋在下面。
李鐵生睜大了眼,來不及反應,隨後就見夏人這刀落下,正砍在劉紹背上。
他身上一沉,隔著劉紹的身體,仍覺出那刀打過來,帶著他二人一齊頓了一頓。只是落在他身上時,力道已經小了,仿佛只在他胸前按了一下,覺不出絲毫痛楚。
李鐵生大叫一聲,猛將自己手中的刀擲出,正削在那夏人脖子上,隨後翻身坐起,查看劉紹情況。
北面忽然傳來一串馬蹄聲響,來得好急,眨眼間便近了。他未及抬頭,先聽見「嗖、嗖」兩道風聲,一左一右兩個夏人登時倒地斃命,循聲看去,不禁一呆。
來人不正是他與所有雍人日夜切齒痛恨,多少年來交手無數、卻欲除而不得的夏國攝政王嗎!
他竟然未死!
他駭然愣住,可隨後膝上一沉,劉紹想要起身,卻撲倒下去,猛一低頭,一口血吐在他身上。
第154章 同父同母不同天(十)
這十年間,狄邁手刃過無數仇人,統軍數十萬、拓地千里,縱使風波險惡,也全闖了過來,區區一個狄申,其實根本沒有放在眼裡。
自從開始使用天子警蹕之後,他再出行時,已很少騎馬,多是坐轎、或是乘坐馬車,上蓋黃傘,架子端得極大,眾臣瞧見,卻也沒人敢說什麼,只是默默等著變天那日。
這些天,長安城裡始終風平浪靜,可夏國朝中早已暗流洶湧,誰也不知哪天就要出事。
去祭天的那一路上,狄邁已十拿九穩,胸中蘊著殺氣,卻不露機鋒,偶爾掀開車簾,對什麼人吩咐幾句,比平時還要更多幾分和顏悅色,看上去心情頗佳。
大多數人只以為他是為著今日代行天子之事而志得意滿,只有零星幾個知道今天將有大事發生,一路上不知偷偷摸了幾次劍柄,可見狄邁面色沉靜,卻也半點不敢聲張,暗暗戒備,只等他一聲令下,便要拔劍暴起,這會兒卻也不動聲色。
狄邁早探得狄申在前面路上設下了伏兵,甚至就連伏兵設在何處,約摸有多少人,也已知道了個一清二楚。
再過半個時辰,他就要除去這最後一塊絆腳石,之後全心全意地對付狄顯——
從韋長宜處傳來的消息不大好,似乎狄申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去同狄顯勾結,不過這也沒有關係。除去韋長宜之外,劉紹還讓曾圖密勸狄吾矯詔發兵,狄吾聽與不聽,不日就會有消息傳回。
即便兩頭都落空,那也不怕。無非就是日後再多花些心思而已,再不然他隨便尋個由頭,帶兵進宮,旁人誰又敢說半個字?
只有半個時辰了。
一行人又往前走不數里,身後忽然有一騎趕來,向他稟報方才在京城當中,狄申府兵進攻他王府之事。此事在狄邁預料當中,他聞言只點點頭,沒說什麼,揮手讓這人退下。
劉紹已不同於數年之前,如今統領過十數萬兵馬,區區數百人自然不在話下,況且他智計百出,幾個狄申加起來也未必是他的對手。狄邁這般想著,右手卻仍下意識摸了摸刀柄,掀開車簾看看窗外。
他不動聲色,裝作對城中變故一無所知,車架未停,仍是迤邐而前。誰知剛往前走了一里地,又有一人趕來。
狄邁料想,第一人來是報告城中出事,這第二人定是告捷來的,聽見馬蹄聲,便即打開車簾,示意他說話,誰知一眼瞧見來人面上神情之後,不禁吃了一驚,皺眉問他:「出了何事?」
來人低聲道:「啟稟王爺,狄申兵馬已被擊退。可有雍人混進俘虜當中,趁亂將劉大人劫走。屬下等已派兵去追,屬下來時,還暫未找到大人行蹤。」
狄邁愣愣,片刻後在車中霍然站起,兩眼刀子般急剮過來,面色甚是可怖。
來人見他動怒,本來後面還有一句,是要問他是否要再調軍馬搜尋,見狀哪裡敢再出聲?當即閉上了嘴,抓緊馬韁,就想低頭,可見狄邁兩眼盯著自己,這當口卻也不敢錯眼瞧向別處。
「辛應乾!」狄邁猛一矮身,從車裡出來,見辛應乾聞聲當即打馬上前,等他吩咐,長吸一口氣,沉聲道:「祭天取消,你帶著眾臣回城。」
他雖然極力壓抑,可面上殺氣磅礴,如有實形,辛應乾抬頭瞧著,一時愣住,忘了應聲。
忽然,在他旁邊,趙耳一個趔趄,被夏人擊下了馬。
李鐵生想起他先前腿上就有傷,後來為救劉紹脫困,以一人牽制住二十餘個夏人,這期間又身中數刀,怕他已撐至強弩之末,下馬後無力抵擋夏人,忙緩下馬蹄,伸臂撈他,想要扶他站起。
可他在馬上剛一探身,便覺腰間劇痛,眼前一黑,想起自己腰間受傷,本想咬牙忍住,奈何身上脫力,拉趙耳不起,反而晃了一晃,險些跌下馬。
夏人見狀,一刀砍來,李鐵生反應極快,身子一擰就避了開,可腰間大痛,終於還是從馬上跌下,偏偏左手抓著劉紹,未及鬆開,將劉紹也扯下了馬。
狄邁既然已死,狄申就沒有再抓劉紹做俘虜的必要,下令將他這一行人無論是誰全都誅殺,劉紹也不例外。
李鐵生知夏人對劉紹全不留手,看他因自己之故跌下馬,當即大悔,見夏人揮刀砍來,忙要把他壓在身下。
劉紹原本昏昏沉沉,讓這麼一摔,回過神來,睜眼瞧見刀光,霎時會意,按著李鐵生沒讓他動,就著摔下的姿勢,順勢伏在他身上,反把他擋在下面。
李鐵生睜大了眼,來不及反應,隨後就見夏人這刀落下,正砍在劉紹背上。
他身上一沉,隔著劉紹的身體,仍覺出那刀打過來,帶著他二人一齊頓了一頓。只是落在他身上時,力道已經小了,仿佛只在他胸前按了一下,覺不出絲毫痛楚。
李鐵生大叫一聲,猛將自己手中的刀擲出,正削在那夏人脖子上,隨後翻身坐起,查看劉紹情況。
北面忽然傳來一串馬蹄聲響,來得好急,眨眼間便近了。他未及抬頭,先聽見「嗖、嗖」兩道風聲,一左一右兩個夏人登時倒地斃命,循聲看去,不禁一呆。
來人不正是他與所有雍人日夜切齒痛恨,多少年來交手無數、卻欲除而不得的夏國攝政王嗎!
他竟然未死!
他駭然愣住,可隨後膝上一沉,劉紹想要起身,卻撲倒下去,猛一低頭,一口血吐在他身上。
第154章 同父同母不同天(十)
這十年間,狄邁手刃過無數仇人,統軍數十萬、拓地千里,縱使風波險惡,也全闖了過來,區區一個狄申,其實根本沒有放在眼裡。
自從開始使用天子警蹕之後,他再出行時,已很少騎馬,多是坐轎、或是乘坐馬車,上蓋黃傘,架子端得極大,眾臣瞧見,卻也沒人敢說什麼,只是默默等著變天那日。
這些天,長安城裡始終風平浪靜,可夏國朝中早已暗流洶湧,誰也不知哪天就要出事。
去祭天的那一路上,狄邁已十拿九穩,胸中蘊著殺氣,卻不露機鋒,偶爾掀開車簾,對什麼人吩咐幾句,比平時還要更多幾分和顏悅色,看上去心情頗佳。
大多數人只以為他是為著今日代行天子之事而志得意滿,只有零星幾個知道今天將有大事發生,一路上不知偷偷摸了幾次劍柄,可見狄邁面色沉靜,卻也半點不敢聲張,暗暗戒備,只等他一聲令下,便要拔劍暴起,這會兒卻也不動聲色。
狄邁早探得狄申在前面路上設下了伏兵,甚至就連伏兵設在何處,約摸有多少人,也已知道了個一清二楚。
再過半個時辰,他就要除去這最後一塊絆腳石,之後全心全意地對付狄顯——
從韋長宜處傳來的消息不大好,似乎狄申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去同狄顯勾結,不過這也沒有關係。除去韋長宜之外,劉紹還讓曾圖密勸狄吾矯詔發兵,狄吾聽與不聽,不日就會有消息傳回。
即便兩頭都落空,那也不怕。無非就是日後再多花些心思而已,再不然他隨便尋個由頭,帶兵進宮,旁人誰又敢說半個字?
只有半個時辰了。
一行人又往前走不數里,身後忽然有一騎趕來,向他稟報方才在京城當中,狄申府兵進攻他王府之事。此事在狄邁預料當中,他聞言只點點頭,沒說什麼,揮手讓這人退下。
劉紹已不同於數年之前,如今統領過十數萬兵馬,區區數百人自然不在話下,況且他智計百出,幾個狄申加起來也未必是他的對手。狄邁這般想著,右手卻仍下意識摸了摸刀柄,掀開車簾看看窗外。
他不動聲色,裝作對城中變故一無所知,車架未停,仍是迤邐而前。誰知剛往前走了一里地,又有一人趕來。
狄邁料想,第一人來是報告城中出事,這第二人定是告捷來的,聽見馬蹄聲,便即打開車簾,示意他說話,誰知一眼瞧見來人面上神情之後,不禁吃了一驚,皺眉問他:「出了何事?」
來人低聲道:「啟稟王爺,狄申兵馬已被擊退。可有雍人混進俘虜當中,趁亂將劉大人劫走。屬下等已派兵去追,屬下來時,還暫未找到大人行蹤。」
狄邁愣愣,片刻後在車中霍然站起,兩眼刀子般急剮過來,面色甚是可怖。
來人見他動怒,本來後面還有一句,是要問他是否要再調軍馬搜尋,見狀哪裡敢再出聲?當即閉上了嘴,抓緊馬韁,就想低頭,可見狄邁兩眼盯著自己,這當口卻也不敢錯眼瞧向別處。
「辛應乾!」狄邁猛一矮身,從車裡出來,見辛應乾聞聲當即打馬上前,等他吩咐,長吸一口氣,沉聲道:「祭天取消,你帶著眾臣回城。」
他雖然極力壓抑,可面上殺氣磅礴,如有實形,辛應乾抬頭瞧著,一時愣住,忘了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