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劉紹心裡剛轉過這個念頭,隨後身體就不受控制地、慢慢從馬背上滑下去,正要跌下去時,背後被什麼人一提,重又坐好,回頭一看,卻原來是趙耳。
趙耳沒說多餘的話,見他坐穩,便鬆開了手。
李鐵生見狀忙跳下馬,翻身上了劉紹那匹,從背後扶住他,低聲問:「督師,還能堅持嗎?」
劉紹見他到了這個時候,還喚自己「督師」,言語之中難掩殷殷之意,霎時喉嚨一熱,猛地攥了攥拳頭,打起精神,搖頭道:「沒事。」
這時長夜已盡,天剛破曉,狄申扔開火把上前來,還沒開口,賀魯齊先道:「末將奉命回京,不知王爺何故率軍截擊?」
狄申冷笑道:「不必裝傻!賀魯齊,你與輔政同出一族,輔政在世時也對你多有提攜倚重,可輔政被狄邁殺了那時,你連屁都沒有放上一個,豈不是太狼心狗肺了點?」
劉紹心神一整:他要拿皇帝說事了。
「如今狄邁目中無人,就連陛下也不放在眼裡,出行都要大臣下跪,還設了什麼天子旌旗。他這篡位謀逆之心,舉國上下誰不知道?」
「賀魯齊!你若是還顧念舊情,就趕緊下馬受縛,免得一會兒打起來,顧不上你的性命。」
劉紹一來想要多拖延些時間,好讓狄邁趕來;二來為著自己那一石二鳥之計,有意引著狄申往皇帝身上攀扯,聞言便道:「王爺無故與國中大將刀兵相見,難道就不是篡位謀逆麼?」
他聲音不大,狄申費了些功夫才聽清,聞言張口便要說些什麼,可馬上忍住了,冷冷道:「我知道你什麼意思。只要我今夜除了狄邁,篡位謀逆的人就是他,不是我,用不著旁人操心!」
劉紹見他不中這計,也不灰心,反而暗中思索,他說這話的底氣是什麼。他有什麼把握能除狄邁?
正沉吟間,忽然瞧見不遠處,城門口一時火光大亮,一道狼煙升起,在晨曦當中隱約可見。
狄申見狀,一張冷硬的面孔上露出絲笑意,轉頭瞧過來,問:「你們可知,這把火是什麼意思?」
既然他這般問,那麼這火必然是他自己人放的,劉紹於是皺著眉頭,不答這話。
狄申也不賣關子,看著劉紹,問:「剛才的煙花是你放的吧?」
「狄邁讓人滿城找你,我一收到消息,就知道他過後必要出城,於是特意在南門設伏。這會兒城中一團亂麻,他方寸正亂,哪會防備?」
狄申指了指不遠處的火光,「我下了命令,手下人一旦截擊到狄邁的車架,就地擊殺!得手之後放火為號,好讓我知道。」
他說著,從懷中掏出詔書,緩緩展開來,「亂臣賊子,看來不是我了。」
第153章 同父同母不同天(九)
狄申展開詔書,高聲讀道:「狄邁擅權,禍亂朝綱,縱兵為亂,更又欺君罔上,糾集不法,若不梟除,社稷永無寧日。朕為天子,賞罰升黜,全不由己……」
劉紹聽著,見賀魯齊朝自己瞧過來,面上大有不安之色,對他搖搖頭,讓他穩住陣腳,先聽狄申怎麼說。
宮門外的大火仍在燒著,隱隱約約有人聲傳來,騷動卻未傳至此處,兩軍暫且罷兵。
聽聞狄邁身死,從將領到尋常士兵,全都面面相覷,一時間誰也沒有做聲。
只有狄申垂著兩眼,又往後讀:「幸賴朕兄申忠義赤誠,奮力討賊,誅除奸黨,以寧靜聖朝,安定社稷……」
劉紹錯開眼,向南望去,見狄申的大軍漸漸追上來,幾乎將自己圍住,卻也沒有動作,咬一咬牙,決心聽他念完。
「今加狄申為大將軍,總領天下兵馬。諸將士無論內外,如有違逆,以謀反論處。爾等軍民接詔,如見朕躬。」
狄申讀完,將詔書舉起,「此為陛下親筆所書,誰敢不從!」
劉紹低聲對賀魯齊道:「將軍,動手吧!」
若依賀魯齊之意,他絕不會站在原地等狄申把詔書讀完,擾亂軍心,早就趁著狄申的大軍還未合圍上來,帶著劉紹突圍出去。
先前狄申剛開口時,他就要動手,卻被劉紹攔住,他大是不解,「再不抓緊,被圍住就不好跑了!」
劉紹卻搖頭,堅持道:「富貴險中求,等他說完再走。」
可這樣一等,身後的大軍已經將他們圍在垓心,決不像剛才那般幾百人的小打小鬧,一眼看去,人數當在三千上下。
敵眾我寡,想要突圍不是沒有可能,只是——
賀魯齊轉頭,飛快地在劉紹身上打量一眼,借著晨光,才看清他身上各處都帶傷,臉色蒼白,恐怕已不能力戰。
再看他身後那個陌生的雍人,渾身上下也受傷不少,他倆加在一起,也未必能當一個人用,反而還會拖慢馬速,十分不利。
他收回視線,心中沉了沉,卻一聲不吭,暗暗道:不論能不能突圍出去,我盡力而為就是。
狄申瞧見他面上神情,知道他不肯繳械,憐他勇武,不願殺他,仍是勸道:「賀魯將軍,你何必放著陛下詔令不聽,非要負隅頑抗?」
賀魯齊一向寡言少語,聽了這話理也不理,反而趁他出聲的功夫,不打招呼,橫刀朝他直衝過去,看來是想要擒賊先擒王。
狄申吃了一驚。可他畢竟也是帶兵之人,臨陣時總比常人多了幾分謹慎,見賀魯齊座下馬稍稍一動,就已暗中提防,見他直奔自己而來,勒馬往旁邊一躲,左右親衛便將賀魯齊架住,沒讓他近得身來。
趙耳沒說多餘的話,見他坐穩,便鬆開了手。
李鐵生見狀忙跳下馬,翻身上了劉紹那匹,從背後扶住他,低聲問:「督師,還能堅持嗎?」
劉紹見他到了這個時候,還喚自己「督師」,言語之中難掩殷殷之意,霎時喉嚨一熱,猛地攥了攥拳頭,打起精神,搖頭道:「沒事。」
這時長夜已盡,天剛破曉,狄申扔開火把上前來,還沒開口,賀魯齊先道:「末將奉命回京,不知王爺何故率軍截擊?」
狄申冷笑道:「不必裝傻!賀魯齊,你與輔政同出一族,輔政在世時也對你多有提攜倚重,可輔政被狄邁殺了那時,你連屁都沒有放上一個,豈不是太狼心狗肺了點?」
劉紹心神一整:他要拿皇帝說事了。
「如今狄邁目中無人,就連陛下也不放在眼裡,出行都要大臣下跪,還設了什麼天子旌旗。他這篡位謀逆之心,舉國上下誰不知道?」
「賀魯齊!你若是還顧念舊情,就趕緊下馬受縛,免得一會兒打起來,顧不上你的性命。」
劉紹一來想要多拖延些時間,好讓狄邁趕來;二來為著自己那一石二鳥之計,有意引著狄申往皇帝身上攀扯,聞言便道:「王爺無故與國中大將刀兵相見,難道就不是篡位謀逆麼?」
他聲音不大,狄申費了些功夫才聽清,聞言張口便要說些什麼,可馬上忍住了,冷冷道:「我知道你什麼意思。只要我今夜除了狄邁,篡位謀逆的人就是他,不是我,用不著旁人操心!」
劉紹見他不中這計,也不灰心,反而暗中思索,他說這話的底氣是什麼。他有什麼把握能除狄邁?
正沉吟間,忽然瞧見不遠處,城門口一時火光大亮,一道狼煙升起,在晨曦當中隱約可見。
狄申見狀,一張冷硬的面孔上露出絲笑意,轉頭瞧過來,問:「你們可知,這把火是什麼意思?」
既然他這般問,那麼這火必然是他自己人放的,劉紹於是皺著眉頭,不答這話。
狄申也不賣關子,看著劉紹,問:「剛才的煙花是你放的吧?」
「狄邁讓人滿城找你,我一收到消息,就知道他過後必要出城,於是特意在南門設伏。這會兒城中一團亂麻,他方寸正亂,哪會防備?」
狄申指了指不遠處的火光,「我下了命令,手下人一旦截擊到狄邁的車架,就地擊殺!得手之後放火為號,好讓我知道。」
他說著,從懷中掏出詔書,緩緩展開來,「亂臣賊子,看來不是我了。」
第153章 同父同母不同天(九)
狄申展開詔書,高聲讀道:「狄邁擅權,禍亂朝綱,縱兵為亂,更又欺君罔上,糾集不法,若不梟除,社稷永無寧日。朕為天子,賞罰升黜,全不由己……」
劉紹聽著,見賀魯齊朝自己瞧過來,面上大有不安之色,對他搖搖頭,讓他穩住陣腳,先聽狄申怎麼說。
宮門外的大火仍在燒著,隱隱約約有人聲傳來,騷動卻未傳至此處,兩軍暫且罷兵。
聽聞狄邁身死,從將領到尋常士兵,全都面面相覷,一時間誰也沒有做聲。
只有狄申垂著兩眼,又往後讀:「幸賴朕兄申忠義赤誠,奮力討賊,誅除奸黨,以寧靜聖朝,安定社稷……」
劉紹錯開眼,向南望去,見狄申的大軍漸漸追上來,幾乎將自己圍住,卻也沒有動作,咬一咬牙,決心聽他念完。
「今加狄申為大將軍,總領天下兵馬。諸將士無論內外,如有違逆,以謀反論處。爾等軍民接詔,如見朕躬。」
狄申讀完,將詔書舉起,「此為陛下親筆所書,誰敢不從!」
劉紹低聲對賀魯齊道:「將軍,動手吧!」
若依賀魯齊之意,他絕不會站在原地等狄申把詔書讀完,擾亂軍心,早就趁著狄申的大軍還未合圍上來,帶著劉紹突圍出去。
先前狄申剛開口時,他就要動手,卻被劉紹攔住,他大是不解,「再不抓緊,被圍住就不好跑了!」
劉紹卻搖頭,堅持道:「富貴險中求,等他說完再走。」
可這樣一等,身後的大軍已經將他們圍在垓心,決不像剛才那般幾百人的小打小鬧,一眼看去,人數當在三千上下。
敵眾我寡,想要突圍不是沒有可能,只是——
賀魯齊轉頭,飛快地在劉紹身上打量一眼,借著晨光,才看清他身上各處都帶傷,臉色蒼白,恐怕已不能力戰。
再看他身後那個陌生的雍人,渾身上下也受傷不少,他倆加在一起,也未必能當一個人用,反而還會拖慢馬速,十分不利。
他收回視線,心中沉了沉,卻一聲不吭,暗暗道:不論能不能突圍出去,我盡力而為就是。
狄申瞧見他面上神情,知道他不肯繳械,憐他勇武,不願殺他,仍是勸道:「賀魯將軍,你何必放著陛下詔令不聽,非要負隅頑抗?」
賀魯齊一向寡言少語,聽了這話理也不理,反而趁他出聲的功夫,不打招呼,橫刀朝他直衝過去,看來是想要擒賊先擒王。
狄申吃了一驚。可他畢竟也是帶兵之人,臨陣時總比常人多了幾分謹慎,見賀魯齊座下馬稍稍一動,就已暗中提防,見他直奔自己而來,勒馬往旁邊一躲,左右親衛便將賀魯齊架住,沒讓他近得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