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爸,你到哪兒去了!」
「是啊爺爺,我們到處都找不著你!」
紀民享坐在太師椅里慢慢喝完了一杯茶,才開口:「我去了湖春。」
大孫子驚得開口:「爺爺,你沒事吧?咱落選一次不要緊,四海樓的面子我會給你掙回來!您彆氣壞了身子!」
紀民享擺了擺手,說:「我去湖春,是吃了一頓飯。」頓了頓,他長長嘆了一口氣:「向師傅的手藝,可真是好哇!」
他在湖春嘗到了那道以啤酒入菜的八寶鯉魚,在傳統金林菜式做法之上,啤酒帶來了清爽而獨特的風味,叫人耳目一新,唇齒留香。還有那道融合南北做法的紅袍雁翅,南方的熏制手法,給北方燻肉帶來了山林之間的岩茶韻味。
教他驚艷的,不止是湖春新奇的菜色,更是向雲蔚在烹飪之道上創新融合的態度。
紀民享隱約察覺到,未來這個時代是屬於向雲蔚這一派廚師的。
他招手把孫輩里唯一的孫女叫上前來:「小慧,你今天又去廚房偷學了?」
紀佳慧撥浪鼓式地搖頭:「爺爺,我沒……」
她話沒說完,紀民享已經摸到了孫女手上熱油濺燙的新疤。
紀家一向以四海樓為傲,菜式做法代代相傳,光是一道「蔥燒海參」配方傳承百年,都足夠後輩在沛新昂首挺胸。但事情總是有利有弊,四海樓固然有老字號的榮光,但也不得不面對食客群體的穩固和難以拓展。
堅持傳統、一成不變的四海樓,面對新時代的浪潮,不做出變革還能走多遠……
紀民享鼓勵地看著孫女:「爺爺這回不是要阻攔你,你一直想學廚,想不想去湖春學藝?」
第72章 蔥燒海參和紀佳慧
「四海樓紀老爺子的孫女來踢館?」向雲蔚很驚訝。
黃國安說:「是呢, 人一大早就在門口等了,一開門就來了。說要和師父你賽一場,瞧樣子大概是氣不過咱們贏了她爺爺。小丫頭片子一個, 要不你別去應了,我把人勸回去。」
「不急,」向雲蔚叫住人, 起了好奇心, 問:「我記得四海樓講究傳男不傳女,現在樓里是紀老爺子和他兒子在打理,孫子也跟著在學藝,沒聽說破例教了女孩啊。」
要說這件事,黃國安作為一個本地人了解。他說:「是這樣的, 紀家的手藝一直以來都是傳男不傳女, 而且只傳紀家自己人, 從沒聽過有紀家女人進廚房。紀老爺子的孫女, 怕是自己偷學的,聽說這孩子打小舌頭就靈。七八歲的時候,第一回 嘗老常家的滷牛肉,就把人家的秘方報了個六七成。」
黃國安說著, 看了一眼向雲蔚, 補了一句「要真是比, 紀家年輕一輩就出了這孩子一個天才!紀家硬是捨得把孩子給耽誤了。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傳男不傳女這麼封建。」
向雲蔚對紀佳慧充滿了興趣:「走, 我去見見她。」
「你還真跟她比啊?」鄭芬跟在後頭, 「這不是差輩了嗎?論資歷, 你都和她爺爺一輩了。」
向雲蔚並不介意這個, 不過她到大堂的時候, 發現紀佳慧已經在後廚和人比上了。
是王小勇應戰。
兩人在比刀工,分立在兩桌,各自案板上的蘿蔔絲已經摞起一堆小山了。
鄭芬見向雲蔚來,笑眯眯地說:「正好中午每桌送一道涼拌蘿蔔絲。」
紀佳慧也見到向雲蔚了,抬頭就喊:「向師傅,我是來挑戰你的,我不和你的徒弟比!」
向雲蔚先看了看她切的蘿蔔絲,滿滿一盆,長短粗細均勻一致。如果真如黃國安所說,這孩子從小沒有受到紀家正統培訓,她背地裡一定自己下了苦工偷練,否則不會有這麼紮實的刀工。
向雲蔚沒有打算迎戰,而是:「小勇是我一手帶出來的,你要是贏了他就是贏了我。」
「可——」
紀佳慧還想張口說什麼,一旁的王小勇已經放下了刀,說:「我切完了。」
紀佳慧聞言色變,每人十二根大蘿蔔,她手上還捏著一根沒有切好!她咬了咬牙,最後還是低頭切完了最後一根蘿蔔。完工以後,她將自己的蘿蔔絲和王小勇的放在一處。
王小勇自打來了沛新,奮發圖強,日日勤練,最近兩月的大煮乾絲全是他出菜,刀工已經可稱純熟。他切出來的蘿蔔絲,不僅均勻一致,而且細如銀絲。
小徒弟捧場,從後面放出來一根針,把蘿蔔絲捏起來對著針眼,迎光一穿,纖細的蘿蔔絲穿過了針眼。
「這一場,是你贏了。」紀佳慧癟了癟嘴,主動認輸。
王小勇頗有大將風範,拱了拱手:「承讓,你連這個都輸給我,也不用和我師父比了。」
紀佳慧不肯認輸,她這些年只能偷學,並不擅長刀工這類基本功,但是她也有自己得意的長處。
「我們再比一場,比調味。」紀佳慧說,「蔥燒海參,比不比!」
王小勇點了頭,旁邊機靈的小徒弟早就抱來新鮮的食材——窩在清水盆中的海參體色黑褐、肉嫩多刺,是品質極佳的上等刺參。
紀佳慧捏了捏海參,滿意地點點頭。見一旁的王小勇離開,換了黃國安挽袖子上場。
紀佳慧挑眉問:「黃師傅和我比?」
向雲蔚笑著問:「你要是覺得我們車輪戰欺負人,也可以拒絕。」
紀佳慧搖搖頭:「我才不怕。」她從前去金星大飯店吃過黃國安的蔥燒海參,色香味都不錯,但只是不錯,比起他們四海樓來說還是遜色。
「是啊爺爺,我們到處都找不著你!」
紀民享坐在太師椅里慢慢喝完了一杯茶,才開口:「我去了湖春。」
大孫子驚得開口:「爺爺,你沒事吧?咱落選一次不要緊,四海樓的面子我會給你掙回來!您彆氣壞了身子!」
紀民享擺了擺手,說:「我去湖春,是吃了一頓飯。」頓了頓,他長長嘆了一口氣:「向師傅的手藝,可真是好哇!」
他在湖春嘗到了那道以啤酒入菜的八寶鯉魚,在傳統金林菜式做法之上,啤酒帶來了清爽而獨特的風味,叫人耳目一新,唇齒留香。還有那道融合南北做法的紅袍雁翅,南方的熏制手法,給北方燻肉帶來了山林之間的岩茶韻味。
教他驚艷的,不止是湖春新奇的菜色,更是向雲蔚在烹飪之道上創新融合的態度。
紀民享隱約察覺到,未來這個時代是屬於向雲蔚這一派廚師的。
他招手把孫輩里唯一的孫女叫上前來:「小慧,你今天又去廚房偷學了?」
紀佳慧撥浪鼓式地搖頭:「爺爺,我沒……」
她話沒說完,紀民享已經摸到了孫女手上熱油濺燙的新疤。
紀家一向以四海樓為傲,菜式做法代代相傳,光是一道「蔥燒海參」配方傳承百年,都足夠後輩在沛新昂首挺胸。但事情總是有利有弊,四海樓固然有老字號的榮光,但也不得不面對食客群體的穩固和難以拓展。
堅持傳統、一成不變的四海樓,面對新時代的浪潮,不做出變革還能走多遠……
紀民享鼓勵地看著孫女:「爺爺這回不是要阻攔你,你一直想學廚,想不想去湖春學藝?」
第72章 蔥燒海參和紀佳慧
「四海樓紀老爺子的孫女來踢館?」向雲蔚很驚訝。
黃國安說:「是呢, 人一大早就在門口等了,一開門就來了。說要和師父你賽一場,瞧樣子大概是氣不過咱們贏了她爺爺。小丫頭片子一個, 要不你別去應了,我把人勸回去。」
「不急,」向雲蔚叫住人, 起了好奇心, 問:「我記得四海樓講究傳男不傳女,現在樓里是紀老爺子和他兒子在打理,孫子也跟著在學藝,沒聽說破例教了女孩啊。」
要說這件事,黃國安作為一個本地人了解。他說:「是這樣的, 紀家的手藝一直以來都是傳男不傳女, 而且只傳紀家自己人, 從沒聽過有紀家女人進廚房。紀老爺子的孫女, 怕是自己偷學的,聽說這孩子打小舌頭就靈。七八歲的時候,第一回 嘗老常家的滷牛肉,就把人家的秘方報了個六七成。」
黃國安說著, 看了一眼向雲蔚, 補了一句「要真是比, 紀家年輕一輩就出了這孩子一個天才!紀家硬是捨得把孩子給耽誤了。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傳男不傳女這麼封建。」
向雲蔚對紀佳慧充滿了興趣:「走, 我去見見她。」
「你還真跟她比啊?」鄭芬跟在後頭, 「這不是差輩了嗎?論資歷, 你都和她爺爺一輩了。」
向雲蔚並不介意這個, 不過她到大堂的時候, 發現紀佳慧已經在後廚和人比上了。
是王小勇應戰。
兩人在比刀工,分立在兩桌,各自案板上的蘿蔔絲已經摞起一堆小山了。
鄭芬見向雲蔚來,笑眯眯地說:「正好中午每桌送一道涼拌蘿蔔絲。」
紀佳慧也見到向雲蔚了,抬頭就喊:「向師傅,我是來挑戰你的,我不和你的徒弟比!」
向雲蔚先看了看她切的蘿蔔絲,滿滿一盆,長短粗細均勻一致。如果真如黃國安所說,這孩子從小沒有受到紀家正統培訓,她背地裡一定自己下了苦工偷練,否則不會有這麼紮實的刀工。
向雲蔚沒有打算迎戰,而是:「小勇是我一手帶出來的,你要是贏了他就是贏了我。」
「可——」
紀佳慧還想張口說什麼,一旁的王小勇已經放下了刀,說:「我切完了。」
紀佳慧聞言色變,每人十二根大蘿蔔,她手上還捏著一根沒有切好!她咬了咬牙,最後還是低頭切完了最後一根蘿蔔。完工以後,她將自己的蘿蔔絲和王小勇的放在一處。
王小勇自打來了沛新,奮發圖強,日日勤練,最近兩月的大煮乾絲全是他出菜,刀工已經可稱純熟。他切出來的蘿蔔絲,不僅均勻一致,而且細如銀絲。
小徒弟捧場,從後面放出來一根針,把蘿蔔絲捏起來對著針眼,迎光一穿,纖細的蘿蔔絲穿過了針眼。
「這一場,是你贏了。」紀佳慧癟了癟嘴,主動認輸。
王小勇頗有大將風範,拱了拱手:「承讓,你連這個都輸給我,也不用和我師父比了。」
紀佳慧不肯認輸,她這些年只能偷學,並不擅長刀工這類基本功,但是她也有自己得意的長處。
「我們再比一場,比調味。」紀佳慧說,「蔥燒海參,比不比!」
王小勇點了頭,旁邊機靈的小徒弟早就抱來新鮮的食材——窩在清水盆中的海參體色黑褐、肉嫩多刺,是品質極佳的上等刺參。
紀佳慧捏了捏海參,滿意地點點頭。見一旁的王小勇離開,換了黃國安挽袖子上場。
紀佳慧挑眉問:「黃師傅和我比?」
向雲蔚笑著問:「你要是覺得我們車輪戰欺負人,也可以拒絕。」
紀佳慧搖搖頭:「我才不怕。」她從前去金星大飯店吃過黃國安的蔥燒海參,色香味都不錯,但只是不錯,比起他們四海樓來說還是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