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當年蘇儀清在宮中受到皇后刻意排擠,忠桂沒少從中調和幫忙,蘇儀清知道忠桂是本質善良之人,對他也一直心存感激。
忠桂見到蘇儀清端坐在主位上,面上亦露出些激動神色,連忙上前幾步,像是舊時在宮中一般,對她行禮,說道:「拜見公主。」
旁邊有人呵斥:「胡說什麼?這是北夷王妃。」
蘇儀清對那人擺手,示意無事,讓忠桂起來,說道:「忠桂是我在盛陽宮中舊識,這些稱呼都是虛禮,不用計較。」
接著,又問忠桂:「怎麼太子讓你來送信?」
忠桂回答:「太子殿下對其他人都不信任,又說公主見到我,許是能想起之前宮中舊事,恐怕比其他人更加妥當,才派我來送信。」
說著,忠桂從袖中拿出一封書信,信封上是儀清熟悉的篆書字體:儀清親啟。
作者有話說:
蒙小恩:作者大大,你竟然讓宋狗又給我老婆寫了一封信!你要是再不讓我出場,我就找你拼了,魚死網破!
作者:好怕怕,我算一下,明天就讓你回來老婆身邊,順便送碗肉湯給你!
第80章
蘇儀清讓南璃將信封拿過來, 當著帳中諸人的面拆開,裡面有兩頁信紙,還有一隻象牙珍珠簪子。
南璃認得這隻簪子, 這是之前在盛陽時,太子贈與公主的, 在皇宮中那幾年,公主最愛這隻簪子,經常戴在頭上。
蘇儀清見到簪子,面色卻沒有絲毫變化,只是隨意放在桌上, 打開兩頁信紙讀了一遍。
信中, 宋楓城先是表明自己從未忘記對蘇儀清的初心,至今仍然思念她,這隻簪子也一直保留在身邊,睹物思人。
接著話鋒一轉,提及大宋如今兵力強盛,在嘉臨關駐守八萬精兵, 與北夷一戰, 有必勝把握。只是宋楓城亦不願見到因戰亂引起百姓疾苦,所以還是想在正式宣戰前, 先禮後兵。
只要北夷答應大宋兩個條件, 則大宋不會宣戰,願意和平解決。
北夷恢復大宋附屬國地位,不再設立北夷王之位,各個部落獨立歸大宋管理, 並每年供奉。第二, 歸順大宋後, 北夷王妃隨太子一同返回盛陽,再做處理。
蘇儀清一目十行地讀完兩頁信紙,並沒有說什麼,只是讓南璃拿給穆將軍和各個部落首領傳閱。
蘇儀清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想著宋楓城當真是好籌謀,他此舉是要瓦解北夷內部各個部落之間聯盟,鹿寨科沁這樣的大部落尚有抵抗之心,而那幾個小部落必定想明哲保身,而且還可藉此機會和鹿寨科沁平起平坐,反正都直接歸屬大宋朝廷。
果然,大家看過信箋之後,反應不一。
穆將軍面色憤慨,這大宋太子趁北夷王不在,如此明目張胆覬覦北夷王妃,簡直欺人太甚。
而那幾個小部落首領則面色隱晦,態度曖昧,似有動搖之意。
蘇儀清思索片刻,拿起桌上簪子,似是不在意的端詳了一會兒,唇角勾起些輕蔑笑意,將其擲於地下,簪子發出一聲脆響,斷成兩截。
蘇儀清正色說道:「忠桂,你回去告訴宋楓城,北夷民眾不會歸順大宋,不是因為北夷對大宋江山有覬覦之心,而是因為大宋朝廷實在讓人心寒。至於我,我已經是北夷王妃,以後也只會是北夷王妃。這簪子,於我已經毫無意義,你拿回去還給宋楓城,請他自重。」
忠桂一臉為難之意,還想勸解。
蘇儀清又說道:「忠桂,我知你想說什麼,只是如今你我立場不同,你不用再勸。」
忠桂彎腰撿起地上兩截簪子,突然跪下,哀求說道:「公主,我要是帶著這樣的口信回去,必死無疑啊。」
蘇儀清抬眸,疑惑看著佝僂彎著背跪在地上的忠桂,不過兩年時間沒見,他變得蒼老很多,和宋楓城差不多的年紀,鬢角竟然有了絲絲白髮。
忠桂沉重說道:「公主,您不知道,自您離開盛陽以後,太子殿下他性子……變了很多。今次讓我來給公主送信,想來是殿下最後的試探,如果得到您這樣的回答,殿下一定會大怒,不光是我,此次所有來送信的人,可能都沒有活路了……」
忠桂說得隱晦,蘇儀清卻明白了他的意思。
宋楓城如今已經是徹底的暴君,蘇儀清這樣決絕的回覆,會讓宋楓城遷怒所有人。
蘇儀清暗暗倒吸了一口冷氣,她知道宋楓城如今陰冷狠戾,但未想過會到如此地步。
可是,她又怎能因對忠桂的同情而答應宋楓城呢?
正這時,呼倫部落的首領吉泰出聲:「既然信使這麼為難,不如留下多住一日,待我們再商議商議,看看能不能讓你好交待一點。」
聞言,蘇儀清偏頭看向吉泰。
呼倫部落離嘉臨關最近,是五個部落中規模最小的,吉泰作為首領,想必是對宋楓城的提議動了心,所以才想留下忠桂。
而吉泰如此一說,另外兩個小部落首領亦隨聲附和。
如此一來,蘇儀清總不能當著忠桂的面,和其他幾人爭執,只好讓忠桂暫住一晚,讓人帶他下去。
忠桂離開以後,帳外匆匆進來一名兵士,在穆將軍耳邊說了句什麼。
穆將軍神色一變,隨著兵士快步出去了。
吉泰見穆將軍離開,蘇儀清更加孤立無援,率先發難,說道:「王妃,大宋太子的提議並非不能考慮,你想大宋有八萬精兵,我們只有不到四萬,真是硬碰硬打起來,必輸無疑。與其到那個時候,被他們俘虜,不如現在服個軟,還能留存些實力。」
忠桂見到蘇儀清端坐在主位上,面上亦露出些激動神色,連忙上前幾步,像是舊時在宮中一般,對她行禮,說道:「拜見公主。」
旁邊有人呵斥:「胡說什麼?這是北夷王妃。」
蘇儀清對那人擺手,示意無事,讓忠桂起來,說道:「忠桂是我在盛陽宮中舊識,這些稱呼都是虛禮,不用計較。」
接著,又問忠桂:「怎麼太子讓你來送信?」
忠桂回答:「太子殿下對其他人都不信任,又說公主見到我,許是能想起之前宮中舊事,恐怕比其他人更加妥當,才派我來送信。」
說著,忠桂從袖中拿出一封書信,信封上是儀清熟悉的篆書字體:儀清親啟。
作者有話說:
蒙小恩:作者大大,你竟然讓宋狗又給我老婆寫了一封信!你要是再不讓我出場,我就找你拼了,魚死網破!
作者:好怕怕,我算一下,明天就讓你回來老婆身邊,順便送碗肉湯給你!
第80章
蘇儀清讓南璃將信封拿過來, 當著帳中諸人的面拆開,裡面有兩頁信紙,還有一隻象牙珍珠簪子。
南璃認得這隻簪子, 這是之前在盛陽時,太子贈與公主的, 在皇宮中那幾年,公主最愛這隻簪子,經常戴在頭上。
蘇儀清見到簪子,面色卻沒有絲毫變化,只是隨意放在桌上, 打開兩頁信紙讀了一遍。
信中, 宋楓城先是表明自己從未忘記對蘇儀清的初心,至今仍然思念她,這隻簪子也一直保留在身邊,睹物思人。
接著話鋒一轉,提及大宋如今兵力強盛,在嘉臨關駐守八萬精兵, 與北夷一戰, 有必勝把握。只是宋楓城亦不願見到因戰亂引起百姓疾苦,所以還是想在正式宣戰前, 先禮後兵。
只要北夷答應大宋兩個條件, 則大宋不會宣戰,願意和平解決。
北夷恢復大宋附屬國地位,不再設立北夷王之位,各個部落獨立歸大宋管理, 並每年供奉。第二, 歸順大宋後, 北夷王妃隨太子一同返回盛陽,再做處理。
蘇儀清一目十行地讀完兩頁信紙,並沒有說什麼,只是讓南璃拿給穆將軍和各個部落首領傳閱。
蘇儀清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想著宋楓城當真是好籌謀,他此舉是要瓦解北夷內部各個部落之間聯盟,鹿寨科沁這樣的大部落尚有抵抗之心,而那幾個小部落必定想明哲保身,而且還可藉此機會和鹿寨科沁平起平坐,反正都直接歸屬大宋朝廷。
果然,大家看過信箋之後,反應不一。
穆將軍面色憤慨,這大宋太子趁北夷王不在,如此明目張胆覬覦北夷王妃,簡直欺人太甚。
而那幾個小部落首領則面色隱晦,態度曖昧,似有動搖之意。
蘇儀清思索片刻,拿起桌上簪子,似是不在意的端詳了一會兒,唇角勾起些輕蔑笑意,將其擲於地下,簪子發出一聲脆響,斷成兩截。
蘇儀清正色說道:「忠桂,你回去告訴宋楓城,北夷民眾不會歸順大宋,不是因為北夷對大宋江山有覬覦之心,而是因為大宋朝廷實在讓人心寒。至於我,我已經是北夷王妃,以後也只會是北夷王妃。這簪子,於我已經毫無意義,你拿回去還給宋楓城,請他自重。」
忠桂一臉為難之意,還想勸解。
蘇儀清又說道:「忠桂,我知你想說什麼,只是如今你我立場不同,你不用再勸。」
忠桂彎腰撿起地上兩截簪子,突然跪下,哀求說道:「公主,我要是帶著這樣的口信回去,必死無疑啊。」
蘇儀清抬眸,疑惑看著佝僂彎著背跪在地上的忠桂,不過兩年時間沒見,他變得蒼老很多,和宋楓城差不多的年紀,鬢角竟然有了絲絲白髮。
忠桂沉重說道:「公主,您不知道,自您離開盛陽以後,太子殿下他性子……變了很多。今次讓我來給公主送信,想來是殿下最後的試探,如果得到您這樣的回答,殿下一定會大怒,不光是我,此次所有來送信的人,可能都沒有活路了……」
忠桂說得隱晦,蘇儀清卻明白了他的意思。
宋楓城如今已經是徹底的暴君,蘇儀清這樣決絕的回覆,會讓宋楓城遷怒所有人。
蘇儀清暗暗倒吸了一口冷氣,她知道宋楓城如今陰冷狠戾,但未想過會到如此地步。
可是,她又怎能因對忠桂的同情而答應宋楓城呢?
正這時,呼倫部落的首領吉泰出聲:「既然信使這麼為難,不如留下多住一日,待我們再商議商議,看看能不能讓你好交待一點。」
聞言,蘇儀清偏頭看向吉泰。
呼倫部落離嘉臨關最近,是五個部落中規模最小的,吉泰作為首領,想必是對宋楓城的提議動了心,所以才想留下忠桂。
而吉泰如此一說,另外兩個小部落首領亦隨聲附和。
如此一來,蘇儀清總不能當著忠桂的面,和其他幾人爭執,只好讓忠桂暫住一晚,讓人帶他下去。
忠桂離開以後,帳外匆匆進來一名兵士,在穆將軍耳邊說了句什麼。
穆將軍神色一變,隨著兵士快步出去了。
吉泰見穆將軍離開,蘇儀清更加孤立無援,率先發難,說道:「王妃,大宋太子的提議並非不能考慮,你想大宋有八萬精兵,我們只有不到四萬,真是硬碰硬打起來,必輸無疑。與其到那個時候,被他們俘虜,不如現在服個軟,還能留存些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