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涉及到江山穩固,皇上也不敢大意,連忙問道:「那你有何主張?」
宋楓城早就等待父皇問出此話,他故意思考片刻,才開口回答道:「這一年來,兒臣一直在厲兵秣馬,如今我大宋軍力已有所提升,兵士數量遠超北夷。所以,兒臣再想,與其坐等北夷反叛,不如大宋先發制人,直接攻打北夷。」
打仗不是小事,皇上沉吟思索。
見狀,宋楓城又沉痛說道:「北夷本就是大宋附屬國,一年前為了安撫,我大宋同意其獨立,此事一直是大宋之恥。兒臣以為,如今是時候一雪前恥,錯過這個時機,待北夷真的反了,恐怕連大宋江山都不穩了。」
此話刺中皇上心中最介意之痛,皇上神色一變,片刻後說道:「北夷欺人太甚,明日早朝,召集群臣商議,的確需要做個決定。」
第二日早朝,皇上命太子將如今情勢向群臣陳述,並同時闡述大宋欲出兵北夷的想法。
宋楓城面色沉重,語氣肅穆,仿佛北夷已經打至家門口,大宋江山垂垂危矣。
群臣紛紛窺測皇上神情,見其露出憂心神色,已經揣測到皇上意圖必是主戰。
既然如此,大家皆順應太子主張,表明對北夷的憤慨。
皇上問道:「如若打仗,糧草可有保障?」
戶部主事連忙回答:「近幾年,我大宋風調雨順,稅收亦順利,國庫中銀兩豐厚,應是可以支持。」
皇上心中寬慰,又詢問兵部主事兵力情況,亦是說兵力強壯,民眾入伍熱情高漲,士兵人數已經比之前多了一倍。
皇上讚賞地看著群臣,說道:「朕知道這一年,太子厲兵秣馬做了很多事,沒想到效果如此顯著,朕心甚慰。既然如此,過去幾年大宋一直被北夷欺壓,也到了揚眉吐氣的時候了,還望大家萬眾一萬,輔佐太子,勢必打贏這場仗。」
群臣皆下跪行禮,表明忠心。
見狀,有幾個有異議的大臣又怎麼敢出聲,只能隨著大家一起下跪遵命。
而其中睿王面無表情,卻在俯身叩頭時,嘴角彎起惡毒笑意。
很快,朝廷發布煌煌聖諭:
北夷蠻族,近年一直騷擾欺壓大宋。大宋不願戰亂,滿足其獨立請求,而北夷竟得寸進尺,繼續侵犯大宋。為保衛大宋國土和天下百姓,太子將親帥宋兵,出征北夷。
聖旨發布後五日,太子宋楓城一身玄色盔甲,率領三萬大宋兵士,從盛陽出發,前往嘉臨關。
太子親征,沿途行軍赫赫揚揚,終於一個月後抵達嘉臨關。
嘉臨關本有五萬宋兵,加上太子帶來的三萬人馬,兵士數量達到八萬之多。
嘉臨關的守關將軍仍是太子的岳丈孟陽孟將軍,只是一年前太子來督軍時,大力整改軍紀,將孟陽心腹全部換走,是以這一年來,孟陽名義上仍然手握虎符,可實際已被太子架空。
如今太子宋楓城親自來嘉臨關領兵,孟陽這個將軍的位子更加成為傀儡。
而此次前來,宋楓城連表面功夫都不願在做,直接入了中軍帳,接手兵權,甚至連面子都不給孟將軍留了。
而孟陽似乎是失去鬥志,對宋楓城畢恭畢敬,甚至可以說唯唯諾諾,唯太子馬首是瞻。
加之宋楓城的性子越發陰冷狠毒,但凡有意見不同的人,都被當作異己去除,是以太子在嘉臨關調度指揮,生殺決策,當真無一人敢忤逆。
*
大宋在嘉臨關聚集了八萬兵士,北夷也在蘇儀清的指揮下,將各個部落的軍隊調來嘉臨關。
只是北夷軍士人數加總都不到大宋一半,而作為北夷首領的蒙恩一直不曾露面,大家不免都暗自心憂,很多人都在懷疑北夷王是否還活著,只有蘇儀清異常堅定,她堅信蒙恩一定會回來。
蘇儀清何嘗不知道軍隊如今士氣不高,她亦極為憂心,每日吃住都在軍營,和穆將軍以及莫根等各個部落首領商議應戰對策。
一晃又過了一個月,蘇儀清此時已有五個月身孕,孕肚明顯,可她仍然堅守在軍營。
穆將軍等人都在勸她,讓她回鹿寨休息,可蘇儀清知道,雖然在戰事指揮上,她不能替代蒙恩,只是她仍然是北夷王權的代表,她在這裡,各個部落尚有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如果她走了,恐怕隊伍將更加鬆散,那樣北夷軍隊將更加無法對抗北宋。
大家亦明白蘇儀清的苦心,對她更加欽佩。
顧及這邊只有南璃一人照顧王妃,塔娜從鹿寨帶了幾個壯年女子過來,除去照顧王妃之外,還可以在軍營幫忙做些縫補之事。
這日傍晚,蘇儀清吃過簡單晚膳,讓南璃幫忙披上披風,打算去中軍帳和穆將軍商議糧草安排。
如今正是嚴冬,糧食和取暖物資耗量很大,有幾個部落供給已經出現困難,穆將軍今晚想將大家召集在一起討論對策。
這時,塔娜掀開大帳帘子,風風火火地進來,大聲說道:「儀清,大宋那邊來了個信使,說是他們太子有封信,須要親手交給你。」
聞言,蘇儀清連忙出帳,扶著南璃過去中軍帳。
穆將軍和莫根等各個部落首領都已經在中軍帳中等候,見蘇儀清進來,紛紛行禮,接著命人將大宋信使帶上來。
蘇儀清抬眸看去,那信使竟是太子身邊的忠桂。
在此情此景下,見到故人,大家都有些心緒澎湃。
宋楓城早就等待父皇問出此話,他故意思考片刻,才開口回答道:「這一年來,兒臣一直在厲兵秣馬,如今我大宋軍力已有所提升,兵士數量遠超北夷。所以,兒臣再想,與其坐等北夷反叛,不如大宋先發制人,直接攻打北夷。」
打仗不是小事,皇上沉吟思索。
見狀,宋楓城又沉痛說道:「北夷本就是大宋附屬國,一年前為了安撫,我大宋同意其獨立,此事一直是大宋之恥。兒臣以為,如今是時候一雪前恥,錯過這個時機,待北夷真的反了,恐怕連大宋江山都不穩了。」
此話刺中皇上心中最介意之痛,皇上神色一變,片刻後說道:「北夷欺人太甚,明日早朝,召集群臣商議,的確需要做個決定。」
第二日早朝,皇上命太子將如今情勢向群臣陳述,並同時闡述大宋欲出兵北夷的想法。
宋楓城面色沉重,語氣肅穆,仿佛北夷已經打至家門口,大宋江山垂垂危矣。
群臣紛紛窺測皇上神情,見其露出憂心神色,已經揣測到皇上意圖必是主戰。
既然如此,大家皆順應太子主張,表明對北夷的憤慨。
皇上問道:「如若打仗,糧草可有保障?」
戶部主事連忙回答:「近幾年,我大宋風調雨順,稅收亦順利,國庫中銀兩豐厚,應是可以支持。」
皇上心中寬慰,又詢問兵部主事兵力情況,亦是說兵力強壯,民眾入伍熱情高漲,士兵人數已經比之前多了一倍。
皇上讚賞地看著群臣,說道:「朕知道這一年,太子厲兵秣馬做了很多事,沒想到效果如此顯著,朕心甚慰。既然如此,過去幾年大宋一直被北夷欺壓,也到了揚眉吐氣的時候了,還望大家萬眾一萬,輔佐太子,勢必打贏這場仗。」
群臣皆下跪行禮,表明忠心。
見狀,有幾個有異議的大臣又怎麼敢出聲,只能隨著大家一起下跪遵命。
而其中睿王面無表情,卻在俯身叩頭時,嘴角彎起惡毒笑意。
很快,朝廷發布煌煌聖諭:
北夷蠻族,近年一直騷擾欺壓大宋。大宋不願戰亂,滿足其獨立請求,而北夷竟得寸進尺,繼續侵犯大宋。為保衛大宋國土和天下百姓,太子將親帥宋兵,出征北夷。
聖旨發布後五日,太子宋楓城一身玄色盔甲,率領三萬大宋兵士,從盛陽出發,前往嘉臨關。
太子親征,沿途行軍赫赫揚揚,終於一個月後抵達嘉臨關。
嘉臨關本有五萬宋兵,加上太子帶來的三萬人馬,兵士數量達到八萬之多。
嘉臨關的守關將軍仍是太子的岳丈孟陽孟將軍,只是一年前太子來督軍時,大力整改軍紀,將孟陽心腹全部換走,是以這一年來,孟陽名義上仍然手握虎符,可實際已被太子架空。
如今太子宋楓城親自來嘉臨關領兵,孟陽這個將軍的位子更加成為傀儡。
而此次前來,宋楓城連表面功夫都不願在做,直接入了中軍帳,接手兵權,甚至連面子都不給孟將軍留了。
而孟陽似乎是失去鬥志,對宋楓城畢恭畢敬,甚至可以說唯唯諾諾,唯太子馬首是瞻。
加之宋楓城的性子越發陰冷狠毒,但凡有意見不同的人,都被當作異己去除,是以太子在嘉臨關調度指揮,生殺決策,當真無一人敢忤逆。
*
大宋在嘉臨關聚集了八萬兵士,北夷也在蘇儀清的指揮下,將各個部落的軍隊調來嘉臨關。
只是北夷軍士人數加總都不到大宋一半,而作為北夷首領的蒙恩一直不曾露面,大家不免都暗自心憂,很多人都在懷疑北夷王是否還活著,只有蘇儀清異常堅定,她堅信蒙恩一定會回來。
蘇儀清何嘗不知道軍隊如今士氣不高,她亦極為憂心,每日吃住都在軍營,和穆將軍以及莫根等各個部落首領商議應戰對策。
一晃又過了一個月,蘇儀清此時已有五個月身孕,孕肚明顯,可她仍然堅守在軍營。
穆將軍等人都在勸她,讓她回鹿寨休息,可蘇儀清知道,雖然在戰事指揮上,她不能替代蒙恩,只是她仍然是北夷王權的代表,她在這裡,各個部落尚有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如果她走了,恐怕隊伍將更加鬆散,那樣北夷軍隊將更加無法對抗北宋。
大家亦明白蘇儀清的苦心,對她更加欽佩。
顧及這邊只有南璃一人照顧王妃,塔娜從鹿寨帶了幾個壯年女子過來,除去照顧王妃之外,還可以在軍營幫忙做些縫補之事。
這日傍晚,蘇儀清吃過簡單晚膳,讓南璃幫忙披上披風,打算去中軍帳和穆將軍商議糧草安排。
如今正是嚴冬,糧食和取暖物資耗量很大,有幾個部落供給已經出現困難,穆將軍今晚想將大家召集在一起討論對策。
這時,塔娜掀開大帳帘子,風風火火地進來,大聲說道:「儀清,大宋那邊來了個信使,說是他們太子有封信,須要親手交給你。」
聞言,蘇儀清連忙出帳,扶著南璃過去中軍帳。
穆將軍和莫根等各個部落首領都已經在中軍帳中等候,見蘇儀清進來,紛紛行禮,接著命人將大宋信使帶上來。
蘇儀清抬眸看去,那信使竟是太子身邊的忠桂。
在此情此景下,見到故人,大家都有些心緒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