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現在都不是了。

  她最敬愛的父親,如果忠君的父親,死在了君主的算計之下,連帶著全家人一起奔赴黃泉。

  她年少時最信任的兄長,原來是下血光的罪魁禍首,甚至幫著安國做事。

  即便她知道,邵暮蘅做這些都是為了溫家,他化名苦厄的故事,每想一遍都叫謝晚寧心疼。

  但是,謝晚寧還是不知道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他。

  畢竟死在血光之下的,是那麼多京都百姓的命啊。

  謝晚寧感覺到心臟微微的抽痛,但她使勁兒將這股疼痛壓下來,強迫自己面無表情,顯得情緒鎮定。

  甚至她想,相比於邵暮蘅身份帶給她的衝擊,滄州那個連飯都吃不飽的阿行,如今卻成了人人敬畏的攝政王,更能讓她接受,甚至她都能為居簡行這些年不肯回她的信而找一個藉口。

  喻殊白看謝晚寧強忍的表情,便知道她遠沒有自己說的那麼平靜。

  他嘆了口氣。

  子車尋道:「先別管其他,目前安國那邊得了玉璽,必定要對大金朝不利了,一場戰爭是勢在必行了。」

  喻殊白聞言,不由挑了一下眉毛,眼中快速地閃過一絲暗芒。

  片刻後,喻殊白忽然問道:「晚寧,你會行軍布陣,對嗎?」

  謝晚寧搖搖頭:「我兄長有行軍布陣之能,我幼時嫌這些太麻煩,只願意在刀劍拳腳上下功夫,所以不懂這些。」

  但喻殊白只是笑笑:「沒關係,會刀劍也夠了。」

  子車尋不由蹙了蹙眉:「你的意思是讓晚寧領兵去抗擊安國?」

  「正是。」喻殊白點頭,分析道:「當年溫家之事鬧的何其之大,更和可在滅溫家之後,陛下又覺不足,命令文人們寫詩文唱罵,多年過去,溫家叛國這件事情早就深入人心了。除非發生什麼重大的事件,才能徹底洗刷掉溫家叛國給百姓們留下的印象。」

  謝晚寧微微一愣。

  喻殊白認真道:「晚寧,既然阻止不了你,我便不會再試圖去這樣做。但我只希望,你能夠選一個更加安全的方法去挽成你要做的那些事情。」

  謝晚寧扯了扯唇角,露出一個難看的笑,哽咽著說:「謝謝你,院長。」

  果然,安國在得到玉璽之後,便發軍攻打大金朝。

  由於大金朝失卻了玉璽,軍事調動之上出了大亂子。還好居簡行平日裡治軍嚴明,用最快的速度擺平了亂事之後,便直接代穿聖旨,命令謝晚寧成了將軍。

  而朱敏儀的死亡,則被統統推到了孟雲身上,喻殊白親自寫了檄文,指責安國心思陰沉,故意謀害大金朝的皇帝,盜走玉璽。

  隨即,又在全天下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居簡行又以國家不可一日無君為理由,匆匆讓朱楨登上了皇位。

  一切都是如此的急匆匆,甚至朱楨登基時的袞冕服都沒來得及做好,就在眾目睽睽之上,被居簡行推上了王座。

  眾大臣跪在金鑾殿上,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以後,便有人站出來提出了與安國這一場戰爭的安排的不妥之處,其中第一條,就是居簡行居然任用了一個瀾滄書院裡名不見經傳的夫子,來擔任將軍,而不是在朝中自己選拔一個將領,這實在是兒戲。

  居簡行站在百官之首的位子上,默默垂眸聽著,不發一言,似乎將判斷的權力,全權交給了朱楨。

  而朱楨坐在皇位之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衣服的緣故,即使他眉眼尚且稚嫩,竟然也生出了兩分威嚴,這是屬於皇家的氣派。

  他聽到臣子奏報之後,微微眯了眯眼睛,冷笑道:「既然愛卿如此看不上瀾滄書院的夫子,那不如就請愛情在這滿朝武將之中,挑選出一個能夠比擬謝夫子的吧。哦,朕差點忘記了,瀾滄書院每年都會舉行比武會,上一次的比武會,正是這位謝夫子拿了第一。而本朝這滿朝武將,除了先帝時的幾位將領以外,也大多都是瀾滄書院出身的吧?」

  話音落下,這名奏報的臣子面色不由一僵,有些支支吾吾起來。

  確實,先帝主張文武並重,所以先帝時期留下來的老武將們確實本領確實很大。但到了本朝,由於先後經歷過許多戰爭,導致國庫空虛,沒有多餘的銀錢來支持武舉,以至於漸漸的,本朝就有些重文輕武,文官比武官更有前途。

  所以,但凡有些上進心的,都不會選擇武官,能選擇武官的,大多都是些紈絝子弟,亦或者是走裙帶關係進來的人,沒有大能力,關鍵時刻還不如瀾滄書院這群天天舞蹈弄槍的夫子們呢。

  一下子,這個大臣便住了嘴。

  朱楨見狀,嗤笑一聲,冷冷道:「朕既然登基,愛卿們就應當拿出自己的十二分心思對待,不因因為偏見而錯失人才。更何況,謝夫子是攝政王親自舉薦的。難道你們不放心朕的眼光,還不放心攝政王的眼光嗎?」

  此話一出,居簡行眉心微動,抬眸來看他。

  這話說的有點意思,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將居簡行高高地架了起來。

  居簡行面無表情地想,這個法子倒是比朱敏儀聰明。

  朱楨給居簡行上了一點眼藥,但又沒有做到太過分,他看見居簡行的表情,便知道這人是聽懂了,隨即他又給了居簡行一點好處,那便是正式從皇家的口中,承認謝晚寧這個將軍的身份,並且舉傾國之力支持謝晚寧抗擊安國,一口氣撥出了三十萬石糧草,方便謝晚寧行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