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嬴政解釋道:「一對一收徒教學,固然可以教出好的弟子,但也並非絕對。古之先賢學說能流傳至今的,多為儒、道、法三家,皆因其善於論經講道,著書立說,方能傳於後世。而兵法軍法不光要統兵將帥精通,還得所率士卒訓練得法,方能如臂使指。」

  「正如韓將軍昔日所說,父王領兵,不過十萬,再多就無法指揮得當,反而會將兵不力,貪多誤事。而韓將軍領兵能多多益善,是因為韓將軍懂得練兵和指揮士卒之術,可就算是韓將軍,若是將兵百萬,分於三地,只怕也無法及時指揮吧?」

  韓信點點頭,說道:「軍中以鼓號、令旗傳訊指揮,僅限於鼓號聲所及之處,士卒能看到的範圍之內,超過這個範圍,就算有快馬傳訊,也很難及時應對。」

  嬴政繼續說道:「那是因為只有韓將軍一人能縱觀全局,統領全軍。下面的將士並不懂兵法戰術,只能聽命行事。可若是韓將軍能開武學講堂,教授一些將官兵法和戰術,那麼在以後作戰之時,便可如彭越將軍一般,只需給他們一個作戰目標,由他們獨立作戰,無論游擊戰術,還是聯合作戰,都能夠更好地完成作戰目標。」

  「畢竟,我們以後的戰場,不是一地一國之戰,而是整個天下——」

  說著,他伸出手去,尚且稚嫩的小手,對著掛在牆壁上的地圖畫了一個大大的圈,不僅僅是楚漢之地,北至匈奴,南至百越之地,都在他畫的圈子裡,看得張良和韓信二人心潮澎湃,眼都亮了起來。

  論地位,兩人如今都已封侯拜將/相,若是能一統天下,他們自然是最大的開國功臣,可誰不想名垂青史,成為能夠著書立說的大家?

  可就算著書立說,若是後繼無人,一樣難以將他們的所學所長傳於後世。

  但按照嬴政現在的安排,建立武學,和書院一樣的地位,等於是開宗立派的創始人,後世所有從武學出來的將領,都要奉他們為先,這等榮耀,就相當於孔子於儒家的地位,讓他們如何能不動心。

  就連一向淡泊名利,追求濟世安民之道的張良,都忍不住為之動容。

  前兩天他就跟嬴政在討論書院之事,不光要在中樞辦太學,還要在地方辦書院,就是要讓有志之士都能有讀書上進的機會,也讓朝廷可以有更多的人才可以選擇,而不是局限於世家大族之中。

  今日又提出修兵書軍法建武學之事,可見他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真心想要將文武之道推行於世,讓普通人也有學習晉升的機會,僅此一點,就足以讓他決意繼續留在這個六歲小兒身邊,輔佐他推行這些足以改變天下的良策善政。

  有了他們的支持,嬴政再將此事說給呂雉之後,呂雉很是滿意地摸摸他的頭,讚許地說道:「盈哥兒說得不錯,身為人君,若是手下只有一個韓信可依仗,難免會養大了他的心,功高蓋主,以後就算他不反,封無可封之後,也難免會生事端。可若是他將兵法傳授諸將,有幾十上百個弟子,就算個個不如他,但分而治之,總有能應對之人。」

  呂雉忍不住長嘆,「如此一來,既不用擔心韓信擁兵自大,他也不用擔心功高蓋主,鳥盡弓藏,如此君臣相安,甚好。」

  嬴政聞言不由對她刮目相看,原來在這麼早的時候,母后就已經看出韓信和劉邦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只是當初兩人的關係無可調和,最終呂雉幫著劉邦斬殺韓信,亦是替兒子剷除後患,可如今換了是他,只是一提,呂雉便看到這一個武學將帶來的變化,眼光之毒辣長遠,真是遠勝於劉邦啊!

  他忍不住再次問道:「阿娘所見甚是,以阿娘之才,為何還要輔佐父王,而不是自己稱王……乃至稱帝呢?」

  呂雉有些心疼地看著他,聽兒子這麼一說,更覺得兒子是被劉邦傷透了心,甚至連老爹的王位都不想要了,便勸慰他說道:「自古以來,尚未有女子稱王稱帝者,眼下戰亂之中,我若稱王,軍心民心不穩,等於給項羽機會反撲……」

  嬴政點點頭,跟著笑了:「阿娘說的是,如今有孩兒幫著母后,就一起輔佐父王平定戰亂,一統天下,待天下太平國事安寧之後,讓眾臣和百姓們看到阿娘的能力,發自內心地擁戴阿娘,那才是最好的時機。」

  呂雉笑了笑,揉了把兒子毛絨絨的腦袋,沒有再說什麼。

  有子如此,夫復何求。

  第八十九章 踹了爸爸替父盡孝(13)

  有韓信這樣二刷的戰神,加上「生而知之」的「劉盈」,沒了任人唯親貪財好色需要張良蕭何分出一大半精力勸諫的劉邦,多了兢兢業業心細如髮的呂雉掌控全局,這次楚漢爭霸天下一統的進度條,在這幾人的配合下,很快拉滿,項羽連逃去垓下的機會都無,直接在彭城被攻破時,就被英布帶人圍攻至死。

  就連口不能言「躺贏」了的劉邦,得知戰事完結項羽已死,都有點恍恍惚惚不知自己是聽錯了還是在做夢。

  難道沒了他,打勝仗變得這麼容易了嗎?

  原來……拖後腿的人竟是他自己?

  嬴政對他的迷之自信簡直都無語了,當初若是沒有張良,他在鴻門宴就被項莊一劍刺死,哪裡來得大漢王朝。

  若是沒有韓信反敗為勝,彭城之戰後劉邦就只剩下十幾個人,談何東山再起?

  就更不用說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帶走不少楚軍精英的英布,以游擊戰術騷擾楚軍讓項羽無暇乘勝追擊,給了漢軍喘息之機才能扭轉戰局。

章節目錄